•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综合财经 > 康复医疗需求递增 专家:提前介入或能帮病人较快恢复正常
  • 康复医疗需求递增 专家:提前介入或能帮病人较快恢复正常

    时间:2018-01-31 14:59:03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

      开栏语:当前,我国医疗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以个性化医疗、基因组学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精准医疗正在成为未来医疗的主要形态和目标。

      在此背景下,中国网财经医药频道推出“中国好医生——三甲医院科室精英系列访谈”报道,通过专访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创新成果,推动国家加大对医学科研的支持力度。此为系列报道第二十二期。

      中国网财经1月31日讯(记者杜丁 实习记者康卓)康复医学是伴随社会发展和需求,在各国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监护室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文娴已在这个领域探索了四年的时间。

      刘文娴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中国老龄人口以及慢性病患者数量逐年递增,康复医疗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每位患者在生病之后都会面临未来如何生活、如何尽快回归到工作中,康复医疗的介入会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帮助病人比较快的恢复正常生活。”

      康复医学在中国尚处于摸索阶段

      据介绍,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康复医学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中期,在发达国家,康复医学在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国,康复医学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

      刘文娴说,目前国内心脏专业的康复治疗走的比较靠前,其他脏器的康复治疗也在摸索过程中。“国内心脏康复治疗实际上已经开展了3到5年的时间,大部分集中在心脏康复的二期和三期。”她表示,心脏康复分为一期、二期和三期,其中一期主要针对重症患者的康复,目前在国内开展的比较少;二期、三期患者相对病情比较平稳。

      “康复治疗,我们叫‘五大处方’”,据刘文娴介绍,药物治疗是基础,首先会进行一个完整的心脏疾病二级预防药物的持续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改变生活方式、心理方面以及涉及到睡眠等全方面指导。

      “我们不是为了康复而做康复治疗,是希望这些病人通过康复治疗之后,生活质量能够提高,恢复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状态。”刘文娴记得,之前她帮助一个心力衰竭的病人进行康复治疗,这位患者曾一直在美国生活,后到北京工作,由于心衰住进了安贞医院,第一次治疗平稳后出院不久又因为心衰住进了医院。“这次治疗后我们建议他做康复”,刘文娴说,等这个病人病情平稳了一个月后,开始给他进行康复治疗,从简单的步行到踏车,大概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个病人状态恢复的非常好,可以正常进行工作。“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把他各种的危险因素管理之后,减少他再发心衰,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治疗,让患者的健康水平能够有所提高。”刘文娴说。

      建议康复治疗与基层合作

      经过四年的摸索,刘文娴发现,想要将康复治疗做得更好,一定要和基层合作。“现在三甲医院的工作量都是满负荷的,床位很紧张,很多病人住院时间很短。”

      “为什么在社区最合适?”刘文娴说,由于病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来自北京市各个角落,他们到医院做康复治疗会因路途等原因造成不方便,而如果康复治疗需要每天都要做的话,很多患者不容易坚持下去。“但如果可以在所在社区进行康复治疗,很多患者肯定都愿意坚持去做。”

      据介绍,这种模式刘文娴的团队已经跟安贞社区开展了三年的时间,他们派驻的挂职医生在社区给患者进行康复评估,然后给予一定活动量的指导。“安贞社区觉得这种模式效果不错,所以我们最近也在考虑对朝阳区的社区医院医生进行康复培训,让他们指导如何去评估病人、如何开展康复治疗。”

      刘文娴说,他们已经向朝阳区卫计委提出申请,由安贞医院、中日医院、瑞华心康医疗,成立专科心脏康复医联体网络,开展具有特色的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工作。另外,为朝阳区内的全科医生举办《心血管疾病诊疗与康复技术培训班》。

      “中国的康复医疗现在还是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出现特别好的研究结果,而且我们的康复比例还是比较低的。这其中还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去推动。”刘文娴说,希望未来心脏康复这个医疗项目能纳入我国医保,“如果纳入医保,患者的医从性可能就会更好,希望我们的管理部门能看到这件事的获益。”

      出场人物:刘文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监护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委员会委员;国际血管联盟围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心肺血管病杂志编委,山东医药杂志编委;主编«心脏危重症处理原则和案例分析»(第1、2辑)学术专著;目前研究方向主要是冠心病危重症的救治及抗凝问题、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与管理等。

      中国好医生——三甲医院科室精英系列访谈

      本栏目由 赞助呈现

      【第一期】协和医院陈伟:全国30%—50%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

      【第二期】宣武医院张毅:未来微创手术将替代开胸手术

      【第三期】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北京中医医院正在着力攻克其复发难题

      【第四期】银屑病发病率逐年增高 清华长庚赵邑:我国正在研发前沿药物

      【第五期】专家:耳鼻喉肿瘤大可不必“谈癌色变” 及时就诊能够治愈

      【第六期】乳腺癌居中国女性肿瘤首位 专家:缓解压力或能降低发病率

      【第七期】脑起搏器新技术将有望攻克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难题

      【第八期】我国自主研发“人工心脏” 或将打破国外垄断局面

      【第九期】中国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不超5% 专家:早诊不及时耽误治疗

      【第十期】我国瓣膜疾病构成中 风湿性心脏病占第一位

      【第十一期】40位心脏专家汇聚“医生集团”“1+n”模式探索多点执业

      【第十二期】中国50%的心血管、脑血管疾病和肾病死因源于高血压

      【第十三期】李宪伦: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成为中国三大“心病”

      【第十四期】中国约200万帕金森患者 张建国:DBS手术是最佳治疗手段

      【第十五期】我国骨关节炎患者超1亿 专家:针灸疗法或能替代药物治疗

      【第十六期】王少为:百对夫妻中约4、5对存在不同程度“生殖障碍”

      【第十七期】皮肤肿瘤成全球最高发恶性肿瘤 专家:早治疗不会危及生命

      【第十八期】13家医院成立“脊柱脊髓专家联盟” 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

      【第十九期】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长 专家建议加强早查早治

      【第二十期】老年痴呆治疗难题或将破解 301医院探索“脑起搏器”疗法

      【第二十一期】歪脖子等“肌张力障碍”疾病或能治愈 DBS治疗术临床推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