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综合财经 > 统计局1月起发布综合PMI产出指数 提供宏观经济监测新视角
  • 统计局1月起发布综合PMI产出指数 提供宏观经济监测新视角

    时间:2018-01-31 15:07:17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

      中国网财经1月31日讯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消息表示,将自2018年1月份开始发布月度中国综合PMI产出指数。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指出,编制并发布综合PMI产出指数弥补了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仅能反映本行业领域发展状况的不足,为宏观经济监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PMI指标体系。

      为何使用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广泛应用,我国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融合发展日渐深入。目前,国家统计局每月编制并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从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两个生产领域反映经济发展的景气状况;但我国PMI指标体系还不够完善,尚缺少反映宏观经济总体变化的景气指标。

      综合PMI产出指数是PMI指标体系中监测当期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景气状况和周期变化的综合产出指标,由于编制方法简单易行,科学合理,近年来已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所采用。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指出,编制并发布综合PMI产出指数弥补了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仅能反映本行业领域发展状况的不足,为宏观经济监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我国PMI指标体系。

      如何编制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表示,我国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编制方法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即将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进行加权求和,权重通过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占GDP的比重计算而成。与PMI指标体系中的其他各项指数相同,综合PMI产出指数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表明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表明经济总体收缩。综合PMI产出指数与分界点的距离,表示扩张和收缩的程度。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综合PMI产出指数的变化情况监测宏观经济运行走势。

      综合PMI产出指数与制造业PMI均有何不同

      综合PMI产出指数与制造业PMI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编制方法不同。综合PMI 产出指数是由制造业生产指数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加权计算合成;制造业PMI是由新订单、生产、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原材料库存5个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

      二是行业覆盖范围不同。综合PMI产出指数涵盖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反映国家总体经济发展状况和变化趋势;制造业PMI反映的是制造业经济总体状况和变化趋势。

      三是与GDP增速的相关性不同。从与GDP增速的时差相关分析结果看,综合PMI产出指数的相关性高于制造业PMI,相对于GDP增速来说,综合PMI产出指数是同步指标,制造业PMI是先行指标。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介绍,鉴于综合PMI产出指数和制造业PMI存在一定差异,在使用两个指数研判宏观经济走势时应注意:虽然两个指数均为反映国民经济周期波动的指标,但综合PMI产出指数“高峰或低谷”的转折点大致与经济周期的转变同步发生,表示当期发生的情况;制造业PMI的转折点一般早于国民经济周期三个月左右,能够对经济趋势进行前瞻性预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