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综合财经 > 易纲:金融业扩大开放利大于弊 符合中国自身利益
  • 易纲:金融业扩大开放利大于弊 符合中国自身利益

    时间:2019-03-26 19:12:22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

      中国网财经3月25日讯 昨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以“坚持扩大开放、促进合作共赢”为主题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论坛上接受记者针对金融业开放的提问时表示,过去中国开放的经验表明,凡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域,竞争力都变得更强,提供的服务也更优质,而未开放的领域效率相对要低一些。

      “我认为金融业开放对中国是有利的,对中国人民尤其有利,这将允许内资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所以我们在权衡利弊后认为扩大开放利大于弊。同时,我们在法律法规和监管上做好相应的准备,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些都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易纲说。

      以下为完整文字实录:

      问题1:美国目前在政治上对金融业开放存在争议,中国是否存在类似的情况?

      易纲:中国对金融业对外开放仍存在不同的声音,有支持开放的声音,也有人有所担忧。从我们的角度看,过去中国开放的经验表明,凡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域,竞争力都变得更强,提供的服务也更优质,而未开放的领域效率相对要低一些。所以我认为金融业开放对中国是有利的,对中国人民尤其有利,这将允许内资外资金融机构在华竞争,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所以我们在权衡利弊后认为扩大开放利大于弊。同时,我们在法律法规和监管上做好相应的准备,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些都是符合中国自身利益的。

      问题2:感谢易纲行长介绍了中国政府进一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的进展,令人振奋。有海外媒体议论,中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不足,在对外开放的背景下,一方面有利于控制万一出现的风险,但另一方面可能导致货币政策不够灵活。请您分享自己的看法。

      易纲: 1995年中国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央银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得比较稳健。从国内物价看,物价水平保持稳定。从汇率看,人民币是强势货币,20多年来人民币汇率对一篮子货币升值了大约30%,对美元升值了20%多。从资本流入流出和国际收支平衡看,2007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0%左右,2018年降至0.3%,国际收支大体平衡。

      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我们有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率等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有能力防控风险。我认为已经可以适应金融业对外扩大开放的需求。全世界不少投资者都希望配置一些人民币资产,适应这一需求需要我们提高投资的便利度,提高法律框架、监管政策、会计制度、税收制度上的透明度。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开放也遵循同样的原理。目前的货币政策框架可以控制好风险,更适应中国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更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中国在贸易、投资、服务、旅游等领域已经融入全球,中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业开放同样也要做到。

      问题3:金融创新,比如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型金融业务的全球性扩张,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您如何看待在这些领域与其它国家的监管协调?

      易纲:第一,金融创新是好事,金融创新的一些技术使得成本降低,普惠金融得以推广,老百姓从中受益。第二,金融业务是牌照业务,特别是涉及到从社会公众融资时,应注意风险防范问题,牌照业务必须要强调保护公众利益,保护中小存款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一点尤为重要。第三,金融创新使得各国监管当局的协调非常重要,因为存在很多金融创新,其资金流、业务和资产管理都是跨境的,这使得各国监管当局的协调变得更重要。我们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有很多这方面的讨论,讨论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跨境进行有效的清算,并且公平地保护各国债权人的利益。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