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南京白话”传承人丁少华 13年免费办班教小朋友说相声
  • “南京白话”传承人丁少华 13年免费办班教小朋友说相声

    时间:2019-08-08 07:39:04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中国江苏网讯 在南京,有这样一名相声演员,他说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声,但因为他的坚持与努力,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令人称道的事情。他的名字叫丁少华,南京市白话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也是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话”代表性传承人。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样一位著名的本土笑星,已经连续13年在寒暑假期间免费办了26届小笑星培训班,培养学生400余人,并组织学生给敬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送去欢声笑语。58岁的他用自己多年坚持的义举,为“南京白话”相声艺术的传播、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机缘巧合,“不合格相声”

    反助他走上表演之路

    “我从小就打心眼里喜欢相声,爱听广播里老前辈的相声、爱看相声段子书。”因为这份自小根植在内心的喜爱和成为一名相声演员的梦想,丁少华23岁时报名参加了一个相声培训班。

    可是,在之前他既没有童子功,也没有舞台经验,甚至连普通话也说不好,遗憾地被招生人员以“满员”为由拒绝了。

    丁少华并没有放弃。他知道当时人并没有招满,便说出了心中疑惑。招生的老师只能实话告诉他,因为他实在没有基础,连普通话也说不好,大概看起来是说不来相声的。“我就是不行我才来学习呀,我要是行我就不学了呀。”丁少华诚恳地对招生老师说,“如果真的招满了,那我可以站到窗户外面听。”这番诚恳的话语把招生老师彻彻底底打动了:多少年没遇到过这样执著和痴迷于相声的学生了,就算是个零基础的“棒槌”,那也一定要招进来呀!

    两个多月的训练对于丁少华而言,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做得稍微好一些。他记得一次晚上的培训课下起了暴雪,路上的积雪没过小腿,公交车也无法正常行驶,他就顶着大雪一步一步走路去教室,终于在规定训练时间前赶到。到了后他才发现,教室里只有他和老师两个人。等了半小时、一个小时……教室里还是只有他们两个人。(其他学生都没有来)老师当下便果断决定,单独为他一个人上一节课。无论是守时的好习惯,还是对相声的这一份执著的爱,都为后来丁少华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后来的每次演出中,他也是演员中到得最早的一个。“我不喜欢让别人等我,我不喜欢让人家焦急。”他说。

    培训班最终的考核表演中,老师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写个段子表演。善于动脑筋的丁少华想,要是比普通话相声,自己发音不标准,肯定要输的。经过思考后,他决定索性抖个机灵,用淮安话说了段“倒口相声”(注:倒口相声是以各地方言为主要表演形式的相声)。老师想不到他还有这一出,惊喜之余却也提出了疑问:“传统相声哪有不拿普通话说的道理?这是相声吗?”丁少华当即便拿著名相声演员笑林刚用北京话说完《改革措施》的前例说服了老师,最终以出色的表现取得了整个培训班第一名的好成绩。

    这次表演给了丁少华很大启发。他想,既然说不好普通话,那就讲方言吧,轻松幽默又接地气,观众还爱听!从此,丁少华真正走上了说相声的道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开始了对相声这门艺术的探索。

    坚持13年免费办培训班

    教孩子先做人后学艺

    丁少华认为,要将南京的传统曲艺传承下去,一方面政府要扶持、培养传承人;另一方面,民间曲艺自身也要动脑筋,“与时俱进”才行。身为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话”(注:南京白话又名“南京相声”,流布于南京及周边,是以南京话说、学、逗、唱的一种民间曲艺。)代表性传承人,他意识到了肩上的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意识到“南京白话”要想发展,其传承、传播之必要,于是自2006年起,他开办了免费的南京白话相声培训班。

    当过丁老师学生的都知道,丁少华的免费小笑星培训班可不仅是教他们说相声的地方,更多的是教孩子们如何换位思考,学会做人。

    不同于其他培训班,丁老师的第一节课只讲安全与礼貌。除了孩子外,家长也参与其中。课上,丁少华请孩子们回答假期里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又亲切地询问他们:谁送他们来上课的?用什么交通工具?出门的时候家长会不会闯红灯?孩子们都诚实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个个童稚之声的“举报”让坐在后排的家长不禁汗颜,在尴尬的笑声里无形中也给大家上了一堂安全常识的教育课。尤其是后来大家发现,丁老师从来不闯红灯、不迟到时,都由衷感到信服。“要给你们上课的这天,我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课9点开始,我一般8点钟就到了”。也因为他的表率,每次培训课前半小时,教室里几乎坐满了学生。班上有位来自溧水的学生,每逢上课他早上8点前就能到教室门口,“都是受到丁老师的影响。”家长由衷地说。

    培训班期间,但凡有学生迟到的,即使一分钟,哪怕那人是自己亲戚、好友、同行的“关系户”,丁老师都会铁面无私地“劝退”。时间长了,无论孩子和家长,都形成了共识:做事提前准备,不能迟到。用严格的时间观念约束孩子,既让孩子养成了守时的良好习惯,也无形中保证了课堂秩序,让丁少华的每一期培训班都受到了家长和孩子的认同和尊重。

    他教出的孩子也特别有礼貌:不仅上台要鞠躬向观众问好,见到老师和长辈、放学时,都要打招呼。“我希望我的学生首先是个堂堂正正的人,先做人再学艺。或者说,做人甚至比学艺更重要”。每堂培训课放学的时候,只见学生们整齐地排成长队,一一跟丁老师鞠躬告别后,再由家长分别领走。

    13年来,用这样的教育理念,丁少华共培训小笑星400余人,其中不乏美国和肯尼亚等外国来的“洋学生”。“丁家班”的很多孩子一直活跃在曲艺界为观众带来笑声,还有两个孩子在全国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另有多人在省市少儿曲艺大赛中获奖。

    传承的不仅是非遗文化

    也是与人交流的方式

    作为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白话”的传承人,丁少华见证着南京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外地人口大量涌入,真正说南京话的人越来越少,更别说“南京白话”相声。这些年来,他用自己的方式一点一滴地做着改变。

    在小笑星培训班中,丁少华不仅教孩子们练习说、学、逗、唱的相声基本功,还教会了学生们简单的南京土话,拉近孩子们表演时与观众的距离,增加亲切感与认同感。

    段苏玺,丁少华的学生之一,跟着师傅多年学艺后,如今也在帮忙操持每年两次的小笑星免费培训班;丁少华的儿子丁然,不仅全力支持父亲免费办班,自己也继承父亲的衣钵,和父亲一道传承、推广“南京白话”。

    相声是一门艺术,但相声也是如何与人沟通、轻松交流的一门语言的艺术。来自肯尼亚的一位女学生曾找到丁少华想学“南京白话”,彼时,她的普通话其实已经很标准,可她却对丁少华说:“在医院因为听不懂病人说方言而常常感到苦恼,希望通过丁老师的培训班学会南京话,和病人可以更加无障碍地交流。”温州的一名老师也慕名前来学习,原因竟是希望学会讲故事,她说:“我是学校学历最高的老师,却是课堂效果最差的,因为我的课不生动。”她希望通过学相声能把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和多姿多彩……“相声的作用可能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了这门表演艺术的诀窍,对为人处世大有帮助。”丁少华告诉记者,学了相声的孩子可能日后未必会成为相声演员,但一旦学会了和人亲切、幽默地沟通和交流,以后就可能成为一名会讲故事、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一名才华横溢、风趣幽默的主持人……

    学会说相声之后,孩子在丁老师的带领下,定期去养老院、盲人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地方进行公益演出,给更多普通老百姓、弱势群体带去欢声笑语。“现行的学校教育十分注重对孩子科学知识的培养,但限于种种条件,在礼貌、安全、道德等方面的教授却有不足。”在这方面帮助下一代提高,是当初丁少华开办免费小笑星培训班的另一初衷。在丁老师的一期又一期培训班的熏陶下,孩子们不仅是“小笑星”,更是“小孝星”,他们越来越懂得换位思考、关爱他人。对于丁少华而言,自己免费授课的最大意义与价值正体现在这里。

    实习生 刘畅 摄影 张澜涛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孔芳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