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高温下的破桩工:看似苦力却靠技术
  • 高温下的破桩工:看似苦力却靠技术

    时间:2019-08-09 08:18:4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杜师傅汗如雨下。

    扫二维码 看破桩工 如何破桩

    中国江苏网讯 2019年立秋前的一天,南京依然高温,空气散发着热浪,迫使阳光下的人们来去匆匆。偏偏有这样一群人,明明具有精细技术,却要顶着烈日,手持沉重的工具,在高温、噪音、粉尘和泥泞中高强度作业。8月7日,记者走近了高温下的劳动者——破桩工。

    烈日下挥汗如雨的破桩工

    前天下午3时左右,一天中最热的时段,记者来到浦口区白马路附近一处建筑工地。这个工地很大,其中一栋楼的基础坑占地2千多平方米,里面一根根混凝土构造柱如塔林一般,其间还有塔吊和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现场有数十名工人,有的在绑扎钢筋,有的在支模板,有的抱着喷枪往基坑边喷浆。那些在混凝土构造柱边干活的就是破桩工。

    在其中一个桩基中,破桩工杜师傅手持一米多长的风镐,钻头频繁撞击在混凝土柱子上,发出“哒哒哒”的声音,洞孔里粉尘不断外喷,不时有破碎的混凝土块飞落。旁边一位师傅随时清理碎块,还要帮助杜师傅移动风镐附属设备,两个人汗流浃背,布满灰尘和汗水的衣服紧紧贴在黝黑的皮肤上。

    那风镐看样子很重,杜师傅吃力地把持它,身体随着风镐的频率在颤动。他每隔几分钟要擦把汗,喝口水,半小时要与搭档互换一下角色。“天太热了,风镐连管线有40斤重呢!”杜师傅掀起汗衫擦把脸,大声对记者说,高温下干这么高强度的活,一般人吃不消。

    工期所致破桩多在高温季节

    杜师傅等人破桩施工,不仅工作强度高,而且要承受四五十摄氏度的热浪“烘烤”,一股股的粉尘侵袭,一阵阵的噪音折磨,甚至还有受伤的危险。然而,这样的工作环境对他来说,是常态的。

    “我们这活一般都是在高温季节干,也算是季节性的吧。”杜师傅说,按照惯例,许多建筑工地都是在年初开工,从测量、打桩一步步施工要大半年,轮到破桩时刚好到了夏秋高温季节,而这个工地破桩,正在三伏天。

    “工地上有400多根桩子,分布在一百多个基础承台上,我们只有六七个人,分成两三人一组,破一根桩子要两三个小时。”杜师傅说,他们耳朵里要塞点东西防噪音,戴口罩防粉尘,但高温天气作业时,戴口罩呼吸困难,憋不住只好取下。如果有的承台基坑下面积水,他们必须穿靴子施工,实在是不容易。

    看似卖苦力实则精细活

    乍一看破桩施工的情景,跟采石场打炮眼或破碎石头的差不多。记者以为破桩就是简单的力气活,没想到这工程技术标准要求非常高,是不折不扣的精细工种。

    “破桩头不能湿法作业,无法降尘,工人不仅要承受高温度、高振动、高粉尘、高噪音的环境,而且要能达到严格的技术标准。”建筑工程师、江苏仁前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守乾说,楼房建筑工程桩承台基础是建筑的重要部分,叫承重桩承台基础,与楼房底板紧密结合,起到承载楼房整体重量的作用。不同的建筑承台桩标准不同,这处建筑的基础承台桩直径为70cm,底部在地下岩层或持力层,上部有露出的桩头,有的高达3-4米,有的1米多高,桩头中有混凝土和土的混合物,为了桩中钢筋能更高质量地和承台连接,需要根据设计的高度,进行破桩头。

    “在桩的周围切割一周,深度得控制在5cm左右,即将钢筋笼的保护层切开,敲击,直至上部桩体断开,保留好钢筋及桩芯部分,然后再用楔子将桩芯截断,用塔吊吊出来。” 李守乾说,这个过程的施工,以前是用锤子和钻子,纯手工操作。现在虽然使用了切割机、电动风镐,但依然要人工操作,不能直接使用大型机械破桩。因为桩基间距小,钢筋间距更小,大型机械无法进入。为保证桩体不被破坏,基地土不受扰动,桩顶标高准确,工程破桩一般都采用切割机开槽,人工破桩的方法。即使风镐这样的小型机械,也不能直接施工,必须人工操作小型机械,切割保护层并一点点凿碎混凝土,避免钢筋弯曲。在桩芯去除后,彻底将桩头清洗干净。很显然,这要求施工人员十分专业,光靠蛮力是不行的。

    辛苦中有美好的期待

    杜师傅名叫杜继实,安徽金寨人,今年已经35岁,3年前结婚,有一个儿子现在2岁了,由妻子在家照顾。他干破桩工已经十年了,基本上都在南京的建筑工地。

    “我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经济来源全靠我打工挣。”杜师傅说,目前南京搞破桩的工人,十有八九是金寨的,金寨人搞破桩工程全国有名。他和几个老乡组成了一个小队伍,每年有6个月做破桩工程。正常情况下,他们每天早晨6点开工,晚上7点下班,工作时间在10小时左右,身上伤痕累累,手上布满老茧。辛苦付出当然有不错的回报,他们平均每人每天能破3个桩,挣400元左右,去掉生活花销,每个月能存差不多一万元。半年下来,能带回家五六万元。

    烈日下,破桩工们的每一滴汗都掷地有声,每一个基桩上都有他们艰辛的烙印,他们为这个城市建设出力流汗,贡献很大,却默默无闻。但杜师傅和他的小伙伴心态乐观,希望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创造美好生活,也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实习生 李月月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李灿伦

    摄影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