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江苏新闻 > 记者走进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有我“霹雳手段” 百姓“心里踏实”
  • 记者走进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 有我“霹雳手段” 百姓“心里踏实”

    时间:2017-07-07 20:42:39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

    ▲安检防爆大队的排爆机器人处理危险品。

    特警日常训练。

    相关视频请扫二维码

    中国江苏网7月7日讯 炸弹爆破、百米狙击、反劫持行动、直升机索降……这一幕幕警匪片中的场景尽在眼前。近日,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走进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零距离感受特警千锤百炼出的超强战斗力,也感受到了老百姓安全感日益提升的来源。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庆 陈治伊 万程鹏 通讯员 宁公宣

    实习生 陈俨

    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记者 万程鹏 摄

    严管苦训,铸就“霹雳手段”

    场景:在南京特警支队龙虎突击大队的训练基地,一帮“悍匪”在一幢居民楼的4楼劫持了群众,企图负隅顽抗……直升机飞来,特警队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索降楼顶;外围,突击队员悄无声息地接近。一声枪响,突击队员多路齐进,狙击匪徒、破窗、爆震弹炸响、突入、解救人质、离开现场……所有环节结束,记者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表,不到半分钟!

    背景:龙虎突击大队组建于2005年12月,2009年成为公安部认定的10支国家级反恐力量之一,现有队员不到60人,堪称精英中的精英,主要承担反恐、防暴和处置突发事件等特殊任务。近年来,成功处置劫持人质案件13起,解救人质18人;完成重要警卫任务50余批次。

    故事:南京近年发生的多起劫持人质等事件中,龙虎突击队往往是最后一张王牌,而要想保证关键时刻给予犯罪分子致命一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必须的。

    搏击拳拳到肉,半分钟徒手攀登15米高的楼顶,直升机无安全防护索降……记者问突击队员:“为什么训练没有保护措施?”队员回答:“安全防护绳会影响机身在空中的稳定,防护工作耗时间,人质等不起……”大队长胡冰告诉记者,突击队员训练运动量远超专业运动员,很多队员都受过伤,肋骨断裂、脑震荡、脑部淤血……怎么办?恢复好了继续练!特警支队支队长李渤表示,“忠诚”是南京特警的第一品质,在此基础上的“严管+苦训”,则是战斗力的保证。

    巡防改革,换来老百姓“心里踏实”

    场景:晚上9时许,机动武装巡逻三大队副大队长王百洲带着10多名队员在迈皋桥的万寿地区设点盘查。37岁的南通人严昊告诉记者,他在这里做小生意已经10年,这两年眼瞅着万寿地区从每天晚上都可能打上好几架的地痞流氓聚集点,变成安居乐业的社区。他笑着说:“现在再晚在街上走心里都不慌了。”

    背景:2015年以来,南京公安将巡防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公安警务机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警务工作服务站建设运行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市巡防力量专业化建设,全面建设指挥与管理相统一、任务与保障相适应、勤务与警情相衔接、专职巡逻力量与社会化力量相补充的大巡防格局,不断健全屯警街面、动态防控、快速处置、服务前置的新型巡防模式。南京警方推行巡防体制机制改革效果明显:2016年刑事案件总量同比下降26.01%、“六类侵财”案件同比下降33.5%。

    故事:记者现场体验武装巡逻,从特警支队出发,到绕城公路口的马东查报站,随后前往迈皋桥,最后前往玄武区的1912街区。当晚驱车40多公里,跟车巡逻3个多小时,一点“状况”都没出。特警支队副支队长李祥说,“没状况就是最好的状况,有时候,没有新闻才是最好的新闻”。在巡防工作改革伊始,每天晚上的巡防都“战果累累”,隔三岔五就能查到管制刀具甚至枪支,但现在那些以前经常“出事”的街区,也不容易查出问题了。

    记者在南京公安特警指挥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正在市区执行巡防任务的几十辆警车位置清晰可见。用鼠标点击屏幕上任何一辆警车,警车摄像头抓取的图像就即时显现在大屏幕。10点38分,控制台上传来一条即时信息:“有市民报警:广州路有老年痴呆症患者走失……”半分钟不到,附近的巡逻车传来信息,“人已找到”。神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