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山东新闻 > 母亲河 幸福路路网纵横振兴东营沿黄经济带
  • 母亲河 幸福路路网纵横振兴东营沿黄经济带

    时间:2021-11-29 10:34:23  来源:中国交通报  作者:刘韶光 史晓辉

    原标题:路网纵横振兴东营沿黄经济带

    来源:中国交通报

    开栏的话

    黄河,这条5464公里浩荡雄浑的中华母亲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支脉呈“几字形”蜿蜒而来,自西向东流经9个省(自治区),最终汇入渤海。

    近年来,不少黄河沿线地区加快修建沿黄绿色生态观光线路、现代农业观光线路,建设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本版特开设《母亲河 幸福路》栏目,聚焦各地沿黄农村公路建设经验,关注各地严格规划、推动融合发展、强化制度保障等方面的探索。沿黄河,看发展,写变化,展成就,讲好“黄河故事”,展现高质量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旅游发展、文化传承、特色农业的积极成效,记录这片土地上的无限可能。

    □ 刘韶光 史晓辉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越千山万水,奔流至旅程的最后一站——山东省东营市,如一条巨龙汇入渤海。

    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和核心区域,黄河流经利津县、东营区、垦利区,全长138公里,并带来大量滩区优质土地,成为当地沿黄乡村振兴产业带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近年来,东营市积极推进黄河滩区农村公路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实施路网提档升级工程,加快培育“新农村幸福路”优质品牌,为“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提供交通支撑。

    三年攻坚 构建滩区主框架

    一段时间以来,东营市依托黄河滩区内丰富的黄河水资源、黄河文化资源及森林旅游资源,全力打造西郊生态景观集群带,滩区内田园综合体、农业合作社、康养度假区发展迅速。

    但是受特殊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滩内已建防汛道路及撤离道路标准低、里程少,且现有道路中的等级公路较少,路面宽度、质量不一,甚至还有部分村庄不通硬化路,不能满足及时汛期撤离转移的需要。

    2017年6月,东营市交通运输局组织专班对黄河滩区道路进行了详细勘察论证,制定了三年建设计划,计划新建黄河滩区道路全部按照三级路标准设计建设,路基宽度12米,路面宽度7米,提升道路结构建设标准,建设高质量滩区道路。

    2018至2020年期间,东营市利用3年时间共实施滩区道路建设项目16个,新建高标准农村公路62公里,实现了北宋滩区、盐窝滩区和陈庄滩区的连接贯通,建起了黄河滩区道路主框架,彻底解决了多年来道路不通的问题,为黄河滩区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既是风景线 也是生命线

    “路修好了,园区产出的瓜果蔬菜运往东营,最快只需 30分钟。”利津县盐窝镇七龙河田园综合体位于盐窝镇黄河生态经济带,负责人介绍,刚建成投用时,只有一条顺河浮桥路。在田园综合体建成的当年,东营市交通运输局规划修建了宽7米、全长7.9公里的黄河滩区道路,连接起了滩区内全部21个村庄,为田园综合体瓜果售卖、群众务工、旅游业及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东营市推动黄河滩区道路建设产生了积极成效。东营区、广饶县建设的庐山路,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贯穿黄河以南两区一县,全长63.4公里,途经27个村庄,有效带动了沿线53个村庄的经济快速发展;河口区建设的兴河大道,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全长12.2公里,是贯穿黄河以北区域的交通主干道,已经成为河口区连接东营市区、对接黄河以南区域的快车道;利津县通过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于2018年、2019年沿黄河新改建道路54.6公里,总投资1.46亿元,对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临河密产业发展、片区观光旅游及农村土地流转发挥了显著带动作用。

    随着滩区公路建设,金河滩田园综合体、东津渡教育康养度假区、七龙河田园综合体、陈庄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大批项目快速发展,彻底盘活了整个沿黄滩区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滩区公路建设助力了沿黄区域经济腾飞,另一方面也为防汛工作提供了强大的交通保障。

    今年国庆节期间,黄河水位急剧攀升,为确保滩区内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东营市以沿黄大道外侧为基础,迅速构筑防汛工事,沿黄大道瞬间由观光路成为抢通路,成为名副其实的滩区生命线,为应急抢险、抗洪防汛提供了优质的交通运输保障。

    截至2020年年底,东营市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438.12公里,三级以上县乡公路1279.59公里,县乡公路三级以上比例由2017年年底的20.7%增长到56%,“四好农村路”已经成为贯穿东营市产业振兴、生态振兴、乡村旅游的催化剂和加速器。

    [责任编辑:杨凡、崔中连]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