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陕西新闻 > 宜君旱作梯田:大地上的美丽画卷
  • 宜君旱作梯田:大地上的美丽画卷

    时间:2017-06-22 20:33:02  来源:宜君政府网  作者:

    149792634887138513.jpg

    宜君旱作梯田除了创造粮食单产纪录以外,还以它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创作的田园景观跃然纸上,其粮食生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深度结合,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 张大龙摄

    149792634879112203.jpg

    5月5日,位于宜君县哭泉镇马前尧村的地膜玉米种植现场,全程机械化种植已经成为宜君发展旱作玉米的普遍方式。

    149792634885115536.jpg

    5月4日,收购商正在宜君县哭泉镇种粮大户赵太顺家的玉米仓进行装车。这种光照、通风效果俱佳的玉米仓能帮助赵太顺的玉米卖个好价钱。

    149792634821140784.jpg

    依托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地处宜君旱作梯田景区核心位置的淌泥河村迎来快速发展。

    149792634853117071.jpg

    6月14日,村民在宜君旱作梯田景区内搭建农耕印象展示区。这些用简单农具搭建起的房子现在已难得一见。

    149792634879137744.jpg

    6月14日,二十多位来自西安的游客在宜君旱作梯田景区泪珠广场前合影留念。一位游客告诉记者,这次旅途给他们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149792634838142081.jpg

    5月4日,宜君县哭泉镇淌泥河村的巷道里,村民们正编织玉米皮工艺品。宜君旱作梯田景区将对这些工艺品进行统一收购和销售,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哭泉山梁,遍地洒金,梯田精神,一脉相传。

    宜君是一个集生态、文化于一体的雨养型旱作农业县,她不仅承载着仰韶文化的历史底蕴,更凝聚着战天斗地的农耕记忆。古往今来,勤劳质朴的宜君百姓,在这片沟壑交错的大地上,绘就出了雄奇壮美的梯田景观。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宜君县大力推广地膜玉米,并将亩产提高到2000斤,两次刷新全省玉米单产纪录,创造了西北山区粮食高产的奇迹。

    如今,宜君随处可见的地膜玉米已经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它以其粮食生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结合的多功能性,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产业。目前,全县地膜玉米发展超过10万亩,不仅是全国高产玉米示范县,更被誉为“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

    拾级而上是梯,春耕秋获为田,早春时节,站在位于宜君哭泉镇的泪珠广场极目远眺,山梁沟峁间层层叠叠的地膜玉米梯田,如一圈圈泛起的白色波浪,如一曲曲曼妙婀娜的五线谱,勾勒出大地的丰腴和壮阔。

    近年来,宜君夯实固态保护、活态传承两大基础,注重脱贫攻坚、环境改善、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在全县“全域旅游、全景宜君”战略的引领下,采取“政府委托、企业运作、政府给予适当补贴”的方式,围绕旱作梯田大地景观,建设宜君旱作梯田景区,以吸引特色商户丰富景区节点为关键点、以组织特色民俗文化演艺活动为结合点、以餐饮住宿服务提质升级为切入点、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为着眼点,着力打造集农业观光、摄影采风、休闲养生、民宿体验、度假购物为一体的美丽田园风景区。

    同时,景区还以精准脱贫为抓手,以文物保护为切入点,积极推行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管护员、讲解员、保洁员“三员齐备”,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形成了以“梯田旅游、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促惠民的新路子。

    2014年10月,宜君旱作梯田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2016年,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获得了授牌,将于2018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未来的宜君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将成为中国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典型代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崇尚科学”的梯田精神也将代代相传。


    编辑:刘慧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