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扎根基层26年 广元“背篼法官”背出为民真情
  • 扎根基层26年 广元“背篼法官”背出为民真情

    时间:2017-10-06 15:50:45  来源:  作者:

    郭兴利(右)与当事人进行沟通协调。

      这5年

      郭兴利平等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走遍了辖区内的15个乡镇169个行政村,将流动法庭设到了田间地头、农家院落。

      促法治

      郭兴利不仅与当地老百姓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还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老百姓的法治观念,他的案件调解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人物名片 郭兴利

      现任广元市剑阁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开封人民法庭庭长。扎根基层法庭26年,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最美基层法官”等50余次国家、省、市荣誉并入选中国好人,2017年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26年如一日扎根大山

      “我们多动腿,群众少跑路。”“自己的肩上扛着国徽,就意味着责任与担当。”……在郭兴利的手机和笔记本上,始终记录着这些话。而他,从1991年踏入基层法庭工作至今,26年来,始终坚持自己多动腿、群众少跑路理念,曾在山高坡陡、交通不便的年代,用竹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巡回办案,行程超过35万公里,办理3300余件案件,无一改判、信访、投诉和不廉举报,被群众亲切地誉为“背篼法官”。

      “背篓”背出为民真情。为了不让群众到法庭办事“摸黑忙赶路、两头不见天”,开设“夜间法庭”“假日法庭”“田坎法庭”“院坝法庭”,背着国徽和卷宗走村入户,至今的他已然忘记自己究竟背坏了多少背篼。

      在开封法庭二楼最右边的一间办公室里,两个用过的背篼、两辆破旧的自行车以及两个沉重的国徽,还有些用旧挂历做成的收结案登记簿,都整齐地摆放在房间内。“这些东西陪伴我很多年,有很深的感情。”郭兴利把这些东西像“宝贝”一样珍藏着,望着它们,过去的岁月历历在目,眼圈不禁红了起来。

      26年扎根基层,郭兴利说,他靠的是信念和初心。“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靠着信念在大山中支撑26年;靠着信念的坚守,将3300多个案件办得让辖区几万老百姓都认可。

      在26年时间里,先后有27名同事与他共事,同事走了,他却一直守在法庭。“扎根大山多年,我离不开大山,更离不开大山里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更舍不下我26年来用脚步丈量的民情和民意。”郭兴利说,一直以来,他深知“人民法官”这四个字的分量,已然将法官这份职业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来做。

      独创调解工作法

      9月28日,天边刚露出鱼肚白,一辆汽车径直驶入开封法庭的院落,身着蓝色工装的郭兴利从车上下来,眼圈泛红,前夜因忙工作到深夜,仅休息了2个多小时的他显得有些疲惫。开门走进办公室,郭兴利便忙碌起来。

      早上8时许,法院走进一男一女,阴沉着脸,身后跟随着各自的亲属。

      这是一起离婚案。男女双方因感情破裂,分居两年多,因财产分割、孩子抚养、经济赔偿等矛盾闹进了法院。

      “看在20多年夫妻感情的份上,你们双方都退让点。”面对当事双方的互相指责、互不让步,郭兴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因复杂的感情纠葛,男女双方心中的怒火并未平息。郭兴利见状,赶紧将当事人双方分开,分别进行调解。一上午,郭兴利不停地来回跑了二三十趟,其间,他还借助当事人亲人、家属以及委托人的力量,旁敲侧击地劝说,经过4个多小时的调解,男女双方最终达成和解,郭兴利这才松了口气。

      基层法官几乎每天都会面对诸如此类的很多案件,甚至还有不少老百姓之间鸡毛蒜皮的事情,郭兴利经过探索总结,独创了一套很有效的“四心、三把握、两书、一联动”调解工作法。他介绍,“四心”是指办案法官要有耐心、细心、热心、公心;“三把握”是指把握前提、把握个案特点、把握调解时机;“两书”是指《调解预约函》、《执行告知书》;“一联动”是指建立与人民调解的联动机制。

      依靠“四心、三把握、两书、一联动”的工作方法,郭兴利的案件调解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目前,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已在全省法庭推广运用。

      甘当“孺子牛”

      “老郭,比以前老了些。”指着墙壁上几年前拍的宣传画,广元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何伟笑道。因工作关系,他与郭兴利结识快10年。

      “他经常巡回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舍,出没在山间小道,足迹遍及辖区的村村落落、山山水水,不仅与当地老百姓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还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老百姓法治观念。”何伟说,26年来,老郭平等对待每一位当事人,在巡回审判,就地办案和案后回访等工作上,花费了大量心血,他是“背篼精神”最好的诠释。

      “‘背篼精神’,不是我郭兴利一个人的独创,其实我们很多人民法官和基层干部都有着这样的精神。”郭兴利坦言,对基层法庭来说,巡回办案,司法调解等,都是这种精神的具体体现,有了这种精神,就能使人民群众真正达到满意,使司法公正真正能够得以实现、为民服务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郭兴利的微信名叫“孺子牛”,他也这样自许,“我是一头剑门山区的老黄牛。”

      今年57岁的他,头发有些花白,因工作的劳累,包里时常装着药品,尽管如此,仍未能阻挡他匆匆的步履。他说,自己有这样的梦想,“继续扎根生我养我的山区,扎根鱼水情深的人民群众中,发扬‘背篼精神’和孺子牛精神,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为老百姓办实实在在的事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摄影报道

      原标题:扎根基层26年 广元“背篼法官”背出为民真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