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大国工匠徐立平 导弹燃料上“舞刀”
  • 大国工匠徐立平 导弹燃料上“舞刀”

    时间:2017-10-07 15:38:01  来源:  作者:

    “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

      这5年

      徐立平设计、制作和改进了几十种刀具,其中9种申请了国家专利,2种已获授权,1种获得职工技术创新大奖。

      获得感

      每当看到导弹发射、火箭上天时,徐立平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得,心里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感。

      人物名片 徐立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从事导弹发动机的固体燃料火药微整形,30年不失误不出次品。今年3月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的先进事迹,授予徐立平“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外表精瘦,双目炯炯。一身深蓝色工装的徐立平徐徐走上讲台,台下的掌声已如潮水般涌来,掌声代表的是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更是对时代楷模的敬仰。日前,在德阳广汉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徐立平的事迹报告让现场上百个师生无不心生敬佩。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他的职业是微整形。不过,他雕刻的不是工艺品,而是导弹发动机的固体燃料火药。用特制刀具对已经浇注固化好的推进剂药面进行精细修整,一个不小心,就会瞬间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而徐立平拿着一把“整容刀”,30年不失误不出次品。今年3月中宣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以国为重的大国工匠”徐立平的先进事迹,授予徐立平“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火药雕刻精度不超过0.2毫米 30年没有出过次品

      徐立平的工作很特殊,也很重要。固体燃料发动机是战略战术导弹装备的“心脏”,也是发射载人飞船火箭的关键部件,它的制造有上千道工序,要求最高的工序之一就是发动机固体燃料的微整形。雕刻固体燃料,其主要成分就是火药,极其危险,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会引起燃烧,甚至爆炸。而徐立平就是这样天天与火药打交道的人。

      徐立平深知这项工作的危险性,他说:“火药一旦燃烧,会产生两三千度的高温,而且它燃烧的速度会非常快,现场虽然我们也有各种逃逸通道,但操作人员逃逸的机会比较渺茫。”但他仍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而且创出了精彩。

      燃料药面精度是否贴合设计形状和尺寸,直接决定导弹能否在预定轨道达到精准射程。中国很多战略战术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火药微整形都出自徐立平这样的技师之手。

      药面是否平整,一刀下去切多少,徐立平仅凭双手触摸就能准确测出需要切削部分的尺寸,固体发动机燃料药面精度的最大误差仅有0.5毫米,而徐立平雕刻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相当于3根头发丝叠加起来,切削下来的药都可以透光,跟宣纸一样。这个绝活儿让他的师傅都自叹不如。经过徐立平整形的产品,保持了100%合格率。30年来,不失误没有出过次品。

      研制整形专用“立平刀” 获国家多项专利

      由于国防建设需要,航天固体火箭发动机使用的燃料含能量愈来愈高。2011年8月,一个重点型号任务投入批产,组员们不停加班加点,仍然满足不了进度要求,整形工序一度成为生产瓶颈。

      看着大家疲惫的样子,作为班组长的徐立平既心疼又着急。怎样更好地改进刀具,提升效率,确保安全性,是徐立平一直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次,徐立平在家看见儿子用电动削苹果器削苹果,突然来了灵感。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一个半自动整形专用刀具诞生了。工厂将这个刀具命名为“立平刀”。徐立平设计、制作和改进了几十种刀具,其中9种申请了国家专利,2种已获授权,1种获得职工技术创新大奖。

      现在的徐立平,在把工作安全细致做好的同时,更致力于将更多年轻人迅速培养成技术骨干,他把30年的工作经验和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青年职工。目前已有两名徒弟成为国家级技师,在徐立平的严格要求下,班组一直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危险操作零失误的纪录。

      再危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干 看到火箭上天感到自豪

      当然,徐立平说,他也有感到累的时候,但每当看到导弹发射、火箭上天时,心中的自豪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那一刻,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得,心里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感。

      作为在这个岗位上坚持了30年的匠人,在近两年被荣誉和掌声包围的徐立平,依然默默坚守在一线,惦记着下一个产品的进度。什么是工匠精神?在他的理解中,一是要坚守。干任何一个工作,都会有枯燥的时候,长期的坚守显得更加可贵。二是精益求精。不能只满足基本要求,更要做到极致化。三是创新。不仅仅是装备的创新,还有技术的创新。在徐立平看来,他所工作的领域一直是手工操作,未来完全有望实现机械化,甚至智能化。将操作人员从危险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如今,在行业内耕耘了30多年,30年始终与危险共舞,与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大都已换岗或者离开。妻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为了我跟儿子,你也换到一个安全点的地方去。”徐立平只说“等干完这些活再说呗”。可这一说,当年的帅小伙已经快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再艰难的道路总要有人走,再危险的工作总得有人去干。”30年来,徐立平刀锋下的成果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次又一次的辉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想玲 唐金龙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大国工匠徐立平 导弹燃料上“舞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