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专家“论道”:博物馆如何点亮城市文化
  • 专家“论道”:博物馆如何点亮城市文化

    时间:2017-04-12 00:23:46  来源:  作者:

    “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现场。

      丝路之魂”大展闭幕前夕,“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4月8日在成都举行,其中有不少来自博物馆界的专家学者。数据显示,“丝路之魂”大展观展人次目前已突破百万,而成都也在积极建设“博物馆之都”。本报记者特邀3位博物馆从业者,讨论博物馆对于城市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为公众提供更加多元、更有价值的服务,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

      访谈

      主持人

      文莎 本报记者 余如波 吴晓铃 吴梦琳

      嘉宾

      朱扬明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东方部原主任)

      柳扬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

      王毅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馆长)成为“城市地标”和“知识殿堂”

      主持人:两位从美国远道而来的博物馆专家,能否先聊一聊你们对“丝路之魂”大展的观感?

      朱扬明:从视觉方面来说很震撼。5000平方米的临展,这个在全世界都少有,有的博物馆就两三千平方米,大都会博物馆也没有这么大的场地。而且把敦煌的文物和很多城市的经典文物放在一起来,还蛮新鲜的。我们以前讲丝绸之路,新疆、甘肃的河西走廊这条线都是佛教的,这一次把敦煌的器物和佛教文化放在一起也是很有特点的。因为做得比较匆忙,还可以更加细化,更加有趣些。

      柳扬:我昨天晚上到得比较晚,还没来得及去展厅参观。今天早上翻了一下图录,感觉非常好。前些年我在北京看了一个敦煌展览,展品主要集中在西北,“丝路之魂”立足于西南,把许多地方打通了,这点非常好,而且文物挑选非常精。在国外办展通常会受到文物级别的限制,一级文物通常只能达到20%。

      主持人:“丝路之魂”观展人次已经超过100万,成都也日渐打造成“博物馆之都”。对于一座城市来讲,博物馆意味着什么?

      王毅:解决了温饱过后,人们需要更加高雅的生活方式,更加尊重美、尊重艺术、尊重文化,其实这也是尊重自己。

      比如,成都平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500年前,而成都城的历史可以推算到3200年前,因此成都需要一个介绍自己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博物馆。

      柳扬:我在国内读完本科、研究生,然后出国读博、工作,已经在博物馆界工作了20多年。以前感觉西方对博物馆更重视,一座博物馆相当于一个城市的地标,在博物馆工作很受尊重,社会地位也比较高。西方人到一个城市去旅行,通常会去看博物馆。国内以往不是这样,但这几年发生了很大改变,博物馆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关行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朱扬明:知识的殿堂有两个地方,一是大学,二是博物馆。他们都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是知识的殿堂,你能看见文化、艺术留下来的史料。

      主持人:成都“博物馆热”的出现,可能也对博物馆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毅:在国外,很多人把博物馆当作自己的家,博物馆成为最重要的文化场所。我们原来想成都这个时代总会到来,但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现在,博物馆除了展示展品,还要讲述展品背后的故事,而讲述的时候,就有情感情绪,于是灯光、色彩、展览形式就有不同的变化。求新求变打通“古今中外”

      主持人:两位从美国来的博物馆专家,分别来自各自博物馆的“亚洲艺术部”和“东方部”。为什么一座西方博物馆需要设置这样的部门?

      朱扬明:如果说美国是个移民国家,纽约就是移民国家的移民城市,因为纽约民族众多,文化也非常多样。大量纽约民众会关注非西方文化。

      最近大都会博物馆做了“秦汉文明展”,其中有18件来自四川的文物。从1979年到现在,大都会博物馆已经做了4次中国主题的大型展览,其中包括三星堆文物展。这些展览当时都引起了轰动,影响很大。

      柳扬:如今的西方博物馆,很注重打通古今中外,远不止设立一个部门这么简单。比如,历史文物展厅也可以弄一些现代的东西,比如我们的古代家具展厅放进一个现代大理石做的明式家具,比如齐白石的水墨画跟现代艺术家的数码花卉放在一起。这种做法叫作“并置”。不同部门的策展人,也会利用自己的文化专长相互合作。西方现在比较重视跨学科,把艺术、考古跟社会学、经济学等结合起来,一方面具有前卫性和学术的深度,另一方面在形式上更加吸引公众。

      主持人:西方博物馆在展览、公共教育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对国内尤其是四川的、成都的博物馆,有哪些可供借鉴?

      柳扬:国外跟国内策展有很大区别。国外做展览一般会花四五年时间,有时甚至更长,学术性会更强一点。除了策展人员,还会邀请该领域的专家撰写图录,组织研讨会,出版研讨会论文集。西方博物馆的主题性展览更多一些,选一个主题、切入口深入下去,这样可能更专注、学术价值更大。

      朱扬明:“秦汉文明展”我们准备了5年以上。博物馆是靠器物说话,我们要在全世界找有关文物,这个准备工作至少一两年,跑好多次去看实物,看它是否能借出来,状况如何。还要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背景,建立文物档案,比如在哪儿出土,在哪儿展出过,在哪位学者的论文里出现过,都要收集齐全。

      主持人:想要延续一座城市的“博物馆热”,吸引公众持续不断地走进博物馆,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王毅:我们跟发达国家还是有距离的,现在提出要建设“博物馆之都”,但如果没有配套的政策这个目标就很难实现。

      朱扬明:第一,要有好的展览,常设展和临展都很重要,就像剧院的剧目很重要。第二,要跟社区和学校的教育结合起来。在西方,中小学就可以到博物馆上课,有些跟艺术有关的课程是在博物馆完成的。

      原标题:专家“论道”:博物馆如何点亮城市文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