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揭秘隐藏成都的“雪花秘扇”女书:书写女性人生
  • 揭秘隐藏成都的“雪花秘扇”女书:书写女性人生

    时间:2017-05-15 22:48:35  来源:  作者:

    书写女书的王成。

      关于女书

      女书,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唯一女性文字,起源于中国湖南省江永县,仅在当地上江圩镇及周边一带的妇女中流传,属中国非遗文化保护项目。

      女书作品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有的绣在帕子上,叫“绣字”。使用女书的妇女有唱歌堂的习惯,常常聚在一起,一边做女红,一边唱读、传授女书。妇女们唱习女书的活动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女书文化。女书内容写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也有的编译成汉字的唱本。

      女书传承

      “女书”文字的记载,最早能见到的是太平天国发行的“雕母钱”。该钱背面用“女书”字符铸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字样。

      受制于“母传女、老传少”的传承方式和“人死书焚”习俗的掣肘,上世纪90年代,江永女书自然传人相继离世,年轻人不愿学,会阅读和书写女书的人越来越少,女书传承受阻。

      目前,江永县共有7位女书传人,年龄最大的78岁。1988年出生江永女书文化村的胡欣是年龄最小的传人,文中提到的何静华是唯一的国家级女书传人。

      5月,成都水井坊旁。

      深窝在树荫道内的居民院,几个拐角上楼,贴在门上的女书春联似乎透露了主人身份。

      房门打开,主人挽着简单发髻,一袭红色亚麻质地长裙,气质优雅。

      她便是王成,中国女书文化宣传大使,曾亲赴女书发源地湖南省江永县学习女书。

      2011年电影《雪花秘扇》曾以女书为纽带,讲述清末两个女人之间凄美的姐妹情谊,电影里神秘的女书曾引起广泛关注。

      王成对女书的关注还要早几年,一杯茶一首曲,王成聊起了这20多年与女书的际会。

      1结缘篇

      如故

      她与女书的化学反应

      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一见如故之感,可能是人际交往间的化学反应,也可能是某种文化带来的迷之吸引。

      20多年前,电视上的一档探索节目,曾将女书带入王成的视线。那遥远古老的文字在屏幕上一闪而过,王成却心心念念十年。

      王成长年研习书法,对文字有天生的敏感。当时父亲一句“这好像是你们女娃娃写的字”提起了王成的兴趣。电视屏幕上,那一列列清丽文雅的女书,除了演绎出王成熟悉的中华书法文化精髓外,也因其斜体修长而尽显女性柔美。女书,从此镌刻王成心中。因为条件的限制,很长一段时间,王成遍寻多方,求学无果。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2年在和友人的交谈中,“湖南永州市江永县”这个线索的获得,解了神秘文字的源,续了她与女书的缘。

      王成立即拿起电话打给了湖南省文化厅,多方辗转,终于联系上女书发源地江永县的文化馆馆长。联系上当代女书传人何静华,捧着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一了多年夙愿。

      参悟

      那是纸上跳起的芭蕾

      电话和书信是王成和何静华固定的联系途径,认识在电波和笔尖中缓慢累积。

      联系建立之前,王成对女书的认识或者学习都是通过一些“野路子”。例如其他女书爱好者自己所作书法集,互联网上搜索到的作品展示或文字解释。

      “女书的书写不难,拆开看每个部首都有固定的写法。”2000个左右的女书字符,最常用的约800来个。没有师傅领路的日子,王成就借助渐兴起的互联网,想要学习哪个就查哪个,照着模仿。书法功底厚的她,自然不在话下。

      弧、斜、点、竖组成的“长脚文字”虽有章法可循,想要深究和参透,单靠着生硬的书本,或网络消息远远不够。和女书传人建立联系后,王成对于女书的学习更觉有保障,热情更高。

      书写就好似在纸上跳起的芭蕾舞,由上到下,从左至右,倾斜中要保持平衡,挥洒中要注重节奏。哪一笔怎么落,哪一点怎么回,也许就是对一个小小的“吉”字写法的困惑,王成也要立马拨通传人的电话,请教写法。

      时常灵感突发,王成便大笔一挥,写下自己喜爱的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酣畅淋漓。可也就在搁下毛笔后,又心生不安和疑惑。“我真的写对了吗?写好了吗?”每每这个时候,一封二十块钱寄往江永县的快件便是王成求证的方式。“将自己书写的女书邮寄给传人,她看过批过后再寄回。”

    [1][2][3]下一页 尾页

    女书作品。

      2研习篇

      女书传人

      逐字纠错唐诗三百首

      湘南,桂北,在都庞岭和萌渚岭环绕中,江永县如明珠遗落于此。珍贵而不张扬,又好似被小心守护的秘密,低声的吟唱,萦绕在峻岭翠峰间。

      “是该去一趟了。”在与女书传人何静华隔空交流,书信往来四五年后,王成决定利用五一小长假去湖南,拜访从未谋面的师傅。刚好在前一年,国家发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活动,女书被纳入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那缓缓下轿的新娘,终于要掀起神秘的盖头。

      因为江永更临近广西,王成和同行友人选择了从成都飞桂林,再由桂林坐班车前往江永。在通往乡村唯一的公路上摇晃四五个小时后,抵达江永。大大小小散落的村庄中,位于江心孤岛中的普美村,让王成印象深刻。锈迹斑驳的皮艇,是岛上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岛上的女书文化如活化石一样,绝世而独立。

      见到已古稀之年的何静华,是王成最开心的事,在女书传人身上所感染到的求真和严谨,是此行最大收获。

      “我带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女书书法作品集,由其他女书爱好者所作,流传甚广,一直不知其准确性。”何静华拿到书后,指出了不少错误。短短七天内,女书传人抱着这三百首诗,逐字逐句纠正。更在空白处注明了修改原由以及意见,认真谨慎。

      造血

      创女书书体作艺术

      除了讨教书法,唱女歌以及做女红,听传人们讲女书的历史,在江永的七天,王成再一次完成了对女书文化的认识构建。

      “本来女书就不单单是指文字,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其相伴相生的生活习俗,以及传承和使用的形式,构成了纷繁特殊的女性文化。”

      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低,无法和男子一样上学识字。闺蜜间却也有传递信息感情慰藉的需要,于是发明女书以作相互间的通讯暗语,往往男子也对这些繁杂的花纹不屑于顾。女书传女不传男,甚至只在家族内部传承并不外传,而且女书隐秘,人死书焚。

      当地政府以及一些文化专家注意到后,不仅大力保留,还提倡开放,欢迎有兴趣者前来学习研究。

      学习和研究的学者中,不乏男性。“被称为女书研究第一人,前江永县文化馆馆长周硕沂。”

      文化的研究,不仅打破了时代特定的束缚,也鼓励着王成去创新丰富。和女书传人的交流中,王成也受到了她们的肯定:“你是我见过的非传人中女书唯一写得有传人一样好的。”

      如何给这刚苏醒的文字再造血?有了传人们的支持,王成在不违背“女书”字形构造规定的前提下,大胆创制女书书体。汉字有大篆,小篆,简牍,隶书等,王成摸索着这些字体,尝试与女书结合,变化出花样。“女书学习容易,但是真要写出意境,写出艺术,又是另外一回事。”

    首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尾页

    5月11日,成都华府大道一小区,乔雪莲写女书。

    乔雪莲的女书作品。

      3传承篇

      情怀

      融入生活的坚守

      在所收的众多女书徒弟中,王成常挂嘴边的就是乔雪莲。

      2011年母亲节,女书书艺中心成立,这是成都乃至四川地区第一家女书书艺学习点。乔雪莲和其他四名女孩拜王成为师。如今,其他弟子都由于工作或者生活原由退出,乔雪莲一直坚守着阵地。

      在华府大道一侧,竹径通幽处的小院,添水敲石叮咚响。乔雪莲斟了一碗茶,说起了自己的恩师。

      初识王成,乔雪莲见老师笔下的女书如竹叶青的芽子般,纤细娇嫩甚是喜欢。“我本就是爱茶之人,也在酒店做茶坊,一见到女书也似故人般亲切。”乔雪莲表达了愿意帮助传承女书的心愿后,王成便收了这弟子。乔雪莲打理的几间茶坊,也成了女书学习点。“员工要是表现出色,给她们的奖励就是学习女书。”

      女书的学习中,乔雪莲也感知到在这一起一落中的情感。“字形有的中间粗两头尖,就像人的一生,能轻轻地来去释放,却又能在中间运笔有力。”

      这样的参透更坚定了乔雪莲对女书的追求。“无论是酒店的工作,还是茶坊生意,都感觉些许吃力。”

      “唯有一人铺纸研墨写字时,我才享受片刻安静回归内心。”想要适度的释放,想要从心的轻松。乔雪莲便辞去了固定高薪的工作,专心打理起了这间位于华府大道的小院,以茶和女书会友,氤氲时间沉淀的香气。

      “平日也会做一些女书相关的公益活动,将女书书写在纸扇或者油纸伞等工艺品上,以这样的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女书。”因为对女书的喜爱,乔雪莲也关注到其他非遗文化,小空间里逐渐成为非遗文化的聚集地。

      境界

      女书更是世界的

      “你一个四川人,怎么跑去学湖南的文化。”面对这样的问题,王成微笑作答:“女书虽起源于湖南,站高一点看,她终究也属中国的文化。我自己也有浓厚兴趣,传承自己国家的文化,何乐而不为?”

      作为西南片区第一位被授予女书宣传大使的她,但凡接到了女书的讲课邀请,零报酬前往。王成看来,这是她对女书传承仅能作出的贡献。

      “也许这句话存在争议,但我认为总有一天女书会消失,这是万事万物的规律。我所能做的,就是让她消失得慢一点,让它消失得辉煌一点。”

      随着包容开放的深入,女书的传承有了走向国际的高度。“女书不仅是湖南的,更是世界的”这句话王成常挂嘴边。

      5月10日,王成接到了太古里一家店的讲课邀请。本是轻松的宴会,期间只见几十名外国人正襟危坐。看完王成的演示后,按捺不住的外国友人兴奋地拿起毛笔,一边调整自己的握笔手指一边问:“老师,我拿对了吗?”“老师,我写对了吗?”

      外国人热情,善表达,王成便教他们写“我爱你”。看着这群特殊的学员第一次写出外国版本的女书,王成的内心也翻腾不已,“那种感觉,都不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了,是碰撞,是火花四射的碰撞。”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晨秦怡摄影雷远东 绘图罗乐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首页 上一页[1][2][3]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