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达州《阳光问廉》首次进乡镇 现场“辣味”十足
  • 达州《阳光问廉》首次进乡镇 现场“辣味”十足

    时间:2017-12-08 15:34:46  来源:  作者:

    达州《阳光问廉》首次走进乡镇

      四川新闻网达州12月7日讯(记者 余开洋 摄影报道)“我们这里的低保,有人情才吃得到,没有人情吃不到。”12月6日晚8时许,达州市达川区全媒体直播节目《阳光问廉》走进双庙镇,揭开“低保去哪儿了”的真相。

      6日晚8点,由达州市达川区本土制作的麻辣节目《阳光问廉走进双庙》,在达川区文体中心多功能厅准时开播,并通过达川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中国达川”、“廉洁达川”等网站、“走近达川”微信微博等全程转播。该期节目曝光了双庙镇巧立名目发津贴、低保变“人情保”、镇政府超付修路款以及大树镇扶贫产业无人管等问题。据悉,这是达州市纪检监察系统品牌直播栏目《阳光问廉》首次走进乡镇一级。

      违规发放津贴 8人加班竟有24人签字领钱

      2014年1至4月,在双庙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加班津贴发放统计表上,共有24个人签字领取加班津贴,每人领取了800元。签字领取的资料显示,该镇的时任党委书记、镇长均签字领了钱。而实际上,这两人在2014年1至4月根本没在便民服务中心坐过班,更没有加班。双庙镇便民服务中心当时只有8个人,但在领取加班津贴时,为什么会冒出24个人?

      对于主持人现场提出的问题,时任该镇党委书记的宋某被要求现场作答。宋某称,当时的镇党委、政府办公区与便民服务中心不在一起,经办人当时并未提出这一问题,而他自己也没有严格审核把关,承认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到位。

      对此,达川区财政局副局长李志华表示,这种巧立名目发放津贴的行为,一直以来都是严令禁止的。问题暴露出来后,该局已责成当时违规领取了津贴的所有人员全部上交了违规所得。“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做到监督全覆盖。”

      低保变身“人情”保 曝光村社干部亲属吃低保

      “我们这里的低保,有人情才吃得到,没有人情吃不到。”问廉现场播放的调查短片中,受访村民对双庙镇部分村社存在的低保变“人情保”问题不满意,而时任该镇民政办副主任的王某,却称他们的低保评定都是按照规定和程序进行的,且安排村干部进行了复核和抽查,未发现有问题。

      而事实又是如何呢?调查组通过走访村民发现评定低保不仅没有开过会,而且还存在村社干部亲属吃低保的情况,其中就包括石凼村村支书庞厚荣的老婆覃家碧,芝麻沟村村主任李文富的兄弟李文全,新利村村主任的母亲王仁碧以及副主任的老婆余详君。

      双庙镇石门寺村的村道建设,施工合同上写明的新建1200米水泥路,实际上只建成了近1010米,但镇政府却按照1200米支付了工程款,超付了3万多元。

      对此,现场的问廉代表对时任双庙镇的负责人进行了质询,直到现任双庙镇镇长何彦表态称将启动法律程序追逃超付工程款后,以投票形式进行的现场测评才算过关。

      “领导班子换了,就不管以前发展的产业了吗?”“原来100多万元的投入,就这样浪费了吗?”对于大树镇扶贫产业无人管的问题,主持人和问廉代表接连发问,让现场“辣味”十足。对此,达川区扶贫移民局局长杨胜东当场表态:我们明天就组织人员查清原因和责任,三天之内拿出补救方案,同时将举一反三,严查全区所有产业扶贫项目是否存在问题。

      将纪检巡察置于阳光下 接受群众监督

      据达州市达川区委巡察办主任、区纪委常委米元双介绍,这是达州市纪检监察系统直播栏目《阳光问廉》首次走进乡镇一级。2017年5月,听取集中巡察双庙镇的情况后,达川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当即决定对双庙镇启动为期3个月“软乡弱村”专项整顿活动。“当天节目曝光的问题均是巡察中发现的,以直播节目形式公布出来,也是为了接受媒体和广大群众的监督,让纪检巡察工作公开规范运行。”

      去年8月,达川区组建巡察队伍,划定了巡察“七不准”纪律红线,编印了《达川区巡察工作手册》,细化了巡察工作制度、流程,明确了巡察工作原则、方法和程序,定期召开巡察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区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巡察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巡察中的困难和问题。一年来,达川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对18个乡镇、部门开展6轮集中巡察,发现党建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等方面问题259个,移交问题线索56件,立案审查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1人。

      “巡察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根本所在。绝不能重巡察、轻整改,让巡察工作虎头蛇尾,一巡了之”。达州市委常委、达川区委书记、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许国斌说道。

      据悉,该节目采取季播形式,结合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工作,将有针对性地走进行业、部门、乡镇,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和知晓度。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