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中国实业领袖 寻成都实业基因 为中国实业代言
  • 中国实业领袖 寻成都实业基因 为中国实业代言

    时间:2017-04-12 00:24:28  来源:  作者:

    郑永刚、刘永好、赵伟国(从左至右)为中国实业代言

    成都本地企业代表、专家学者上台分享实业故事

      成都东郊工业园区,是成都最早最大的工业集中发展区,是新中国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无数实业人强国梦想开始的地方:中国第一代超音速战机、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台电视机的辉煌历史都曾经依托于这里的工业支撑……昨日,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为中国实业代言”成都站活动在东郊记忆举行。

      据悉,央视财经频道推出的年度重磅策划《为中国实业代言》活动,将邀请50位中国实业领袖,为中国实业代言,并邀请他们走访实业发源地、探寻中国实业基因,追本溯源、展现情怀,为中国实业振兴助力。在本次成都站之后,中国实业领袖将赴福州马尾造船厂、中国工商业博物馆、北京京张铁路等实业发源地寻访,在传承与创新、沿袭与突破之间,寻找中国的实业基因。

      在昨日举行的“为中国实业代言”成都站活动中,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3位中国实业家,一起寻访成都的实业基因;成飞集团、中电锦江、光明光电等23家成都本地实业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在曾见证中国工业半个多世纪辉煌的老工业园区,分享实业故事,为中国实业振兴助力。

      【寻访】

      东郊工业区

      奠定成都现代工业发展基础

      上世纪50年代,遵循“三线建设”的战略,以420发动机厂为代表的一波军工工厂在成都开建,它们与已建成投产的成都量具刃具厂、锦江电机厂等“一五”计划的重点企业一起,开启了成都东郊的工业文明时代。经过大规模建设,成都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配套逐步完善,电子、机械、冶金、化工、纺织、轻工、建材、食品等产业粗具雏形和规模。

      那时,东郊遍地是红砖厂房,里面传出机器的轰鸣巨响;专建的货运铁路在厂区交叉纵横,工人们主动加班生产;载满货物的解放大卡车在锦江边忙碌穿梭……

      从1965年到1976年,国家投资新建、扩建、改建了成都飞机公司、成都发动机公司等大中型骨干军工企业。这一批企业的调迁、兴建和投产,充实了成都工业的实力,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成都机械制造、电子元器件制造和军事装备制造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此时,成都工业产品的门类增多,生产档次亦相应提高,能够批量生产无缝钢管、汽车、机械成套设备、量刃具、化肥、基础化工原料、抗菌素等上百个现代工业产品,无缝钢管产量居全国第一,电缆产量居全国第一,光学玻璃产量占全国的60%。双燕冰箱、峨眉牌自行车、效力多牙膏……这些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名牌,让成都工业迎来了鼎盛时代。

      本世纪初,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东郊老厂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曾诞生了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和第一支投影显像管的成都红光电子管厂,作为工业遗迹得以保留,变身为“东郊记忆”,成了东郊工业的缩影,任市民参观追忆。

      曾架满有轨电车专用电线的牛王庙路口,街道旁的红砖宿舍楼已被高楼大厦取代,当年骑着自行车经过路口的行人,如今再路过故地时,除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再也看不到任何当年记忆中的画面。成都量具刃具厂的幸福里拱门,如今成为了成都新人们最喜爱的婚纱照背景之一。

      漫步东郊,不论立交桥旁的俄式“红楼”、隐于高楼后的消防塔,还是“麻石烟云”里的那尊著名的“建设者”雕塑,都在诉说成都东郊那段辉煌的过往。这一段在这里产生的,为成都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工业文明史,应该被铭记。

      【蓝图】

      成都为西部

      树立制造强市典型样板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成都市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成都由此成为全国第二批、西部第一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肩负着为西部树立制造强市典型样板使命。

      围绕试点示范,成都将力争用3年时间,推进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建设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城市,将成都打造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成为国家基于全球战略布局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大通道率先突破,在“创新能力”“质量效益”“两化融合”“绿色发展”4个方面实现全国率先示范。

      其中,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广泛应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装备国产化率显著提升。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精密机械、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完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示范,并在行业逐步推广。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广泛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重点领域取得明显进展,成为“互联网+”应用示范城市。先进清洁、低碳技术和高效节能设备广泛应用,重点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取得显著成效。

      此外,成都还明确,今年将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工作重点,实施“工业强基”行动、智能制造引领行动、质量品牌建设行动、企业能力提升行动、产业融合发展行动五大行动。跻身“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之列的成都,加速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让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行进得更加笃定且沉稳。

      程廷静 本报记者 杨彩华 张家华 摄影 胡大田

    [1][2][3]下一页 尾页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文化为成都制造业再添时尚光环

    刘永好骑着自行车来到东郊记忆

      “我今天骑着自行车来,因为这辆自行车有我年少时的梦想,它带我走上了创业道路。”踏车而来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深情地回忆道,自己所买的第一辆自行车就是在成都。

      作为无线电发烧友,刘永好在创业之初想到的是组装音响,但因为各种原因,最终项目胎死腹中。“后来,农村经济进入大发展阶段,自己便进入农村养殖行业。”刘永好回忆道,因为没有条件办理贷款,只能找亲戚东拼西凑,最后还把自己心爱的自行车和手表卖了。再后来,工厂孵化出的小鸡销售不出去,只好骑着自行车到成都各个市场售卖,并最终赚到了第一桶金。

      刘永好这段并不太富庶的日子,也指明了当前一片大好的经济态势。“中国的快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无限机会,也给我们提供了无限商机。”刘永好表示,在成都,不仅越来越多“成都造”汽车,而且最先进的战斗机也是“成都造”。同时,成都在文化、旅游等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而这,将为成都制造业加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刘永好看来,文化也能撬动制造业。“我们将组建川菜商会,把川菜进行创新、变革,同时,依托旅游、文化和川菜川酒等,为成都制造业添时尚光环。”

      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

      不畏国际巨头 打造中国“芯”

    赵伟国展示14纳米芯片

      芯片不只关系到中国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还关系到国家相关产业的安全。“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才的成长以及国内企业的崛起,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奋斗带来了曙光。”紫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伟国一边说,一边展示紫光集团的新成果――14纳米芯片。这颗14纳米8核64位的芯片,支持300M的传输速率以及2600万像素摄像头,也支持4K超高清视频拍摄和播放,是全球目前最先进的14纳米工艺。“这使我们和全球最顶尖的高通站在了先进技术的同一起跑线上。”

      但即使是紫光集团这样大型的企业,也面临着艰难且残酷的竞争环境。“2012年,我们开始进军芯片产业,并且逐渐取得发展。正当小有成绩时,我们发现,紫光集团尽管在发展,但是这个发展的过程却是一山翻过一山难。”赵伟国说,对于挑战和竞争,紫光积极投入中国芯片事业研发,勇于攀登高峰。

      赵伟国表示,下一步,集团将为中国科技实体产业提供基础性产品,努力做好芯片这样的基础性产业。

      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

      瞄准高端技术 变身新能源领袖

    郑永刚介绍新能源产品

      上个世纪末,一谈起杉杉,大多数人都能想到杉杉西服。“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西装高端领域中,公司占据了32%的市场份额,是国内发展实体经济的企业典型代表。”杉杉控股董事长郑永刚介绍。

      此后,随着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公司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未来到底要做什么样的行业和产业?经过再三斟酌,新能源成了公司发展新思路。但在新能源产业的路上,杉杉实际上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低谷期。“由于我们坚持走高端技术路线,面对市场上大量低价产品的竞争,企业长期亏损,内部也曾出现分歧,但最终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郑永刚介绍,经过多年努力,杉杉控股已经研发生产第六代的负极材料。“而且在负极和正极电解液领域,我们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准,并广泛应用于比亚迪、奔驰、苹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谈及企业未来,郑永刚表示:“在现有基础上,继续不断在人才和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力争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导者。”

    首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尾页

      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帅朝林

      国内最知名的飞机都是成飞造

      “国内最知名的飞机都是成飞造的。”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帅朝林表示,作为一家大型现代化飞机制造企业,成飞公司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合作建设航空高科技产业园,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不能自主制造、长期依赖进口一直制约着公司发展。“当时我们缺乏关键设备,缺乏难加工材料的关键技术,成为我们的痛点。”

      因为最初的“痛”,而引发了公司奋力拼搏和自主研发的强劲动力。帅朝林主持了多个项目的攻关研制,组织实施了某型无人机的研制,解决了导航/飞控系统、复合材料构件等设计难题,攻克了进气道唇口的铸造、钛合金接头铸造等制造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大力推进数字化制造、并行工程技术应用,使飞机的试制周期大幅缩短,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新机研制的奇迹。

      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文铁牛

      “成都造”天气雷达打破国外垄断

      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涉及到我们每个人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除了人们日常所关注的天气预报,航空保障、军事等方面都需要天气雷达的监测。“但在过去,我们国家的天气雷达技术一直受制于国外。”成都中电锦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文铁牛说。

      “如果不突破这个核心技术,我们就要永远受制于国外。”文铁牛说,这些年,中电锦江公司组成了一个专业的团队,开展攻关,目标就是要打破国外的垄断,做我们自己的信号处理器。通过努力,满足三代气象雷达和四代气象雷达的信号处理器应运而生。“我们的三代气象雷达和四代气象雷达已经可以实现完全的国产化了。”文铁牛表示,这只是起步,在将来,还要让成都造的天气雷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东

      拿下尖端技术 惊呆外国同行

      “我们生产的这款玻璃具有低折射率、低散射、低软化等特点,可以大幅度消除成像偏色,提高清晰度。”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东手持一块小小的玻璃产品介绍道。

      “此前,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常常面临外国同行的不信任。”刘晓东表示。“玻璃连续熔炼技术一直被德国和日本的企业所垄断,不仅技术难度高,而且售价是普通光学玻璃的10倍以上,国内企业长期不能连续熔炼这种产品。”刘晓东说,国外有企业同行甚至断言,中国企业绝对不可能自己开发出连续熔炼技术和把所有原料国产化。

      经过多年研发,光明光电公司终于突破了连续熔炼的技术,并把产品实现了国产化,打破了国外企业的封锁和垄断。

    首页 上一页[1][2][3]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