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南充高坪区:贫困村“村村有园”贫困户“户户入园”
  • 南充高坪区:贫困村“村村有园”贫困户“户户入园”

    时间:2018-01-08 15:25:22  来源:  作者:

      高坪区构建大产业格局,探索飞地扶贫等脱贫攻坚新方式――

      本报记者 衡洁 王青山 张明海 伍力

      “过年前旅游小镇开业,我的茶铺也可以开张了,欢迎来喝茶。”1月5日,站在自家翻修一新的四合院内,蒲建群大姐满脸笑容。50岁的蒲建群是南充市高坪区江陵镇元宝山村村民,4年前因病致贫。得益于当地脱贫攻坚政策新举措,她成了“股民”和“老板娘”――入股鲜花谷景区的4亩地,每年获得租金3260元,即将开张的茶铺有望每年为她带来上万元收入。

      在南充市高坪区,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像蒲建群一样,通过飞地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方式,找到稳定脱贫的新路子。作为秦巴山区省级贫困县,高坪区贫困发生率也从4年前的10.99%降到目前的0.95%。

      飞地扶贫 对贫困户全覆盖

      1月2日,在高坪区青居镇团结村柑橘基地,村民正在“返租倒包”地里采摘柑橘。青居镇党委书记蒲怡燕说,除领取土地流转费外,部分农户还与规模经营土地的业主签订“劳务承包协议”,业主按标准向农户支付管理费,农户还根据承包地的柑橘产量提成分红。

      高坪区扶贫移民局局长陈伟介绍,全区目前有800余名贫困户开展“返租倒包”劳务承包,承包面积4000多亩。按每年800-1000元/亩支付劳务费,贫困户每人年均增收4000-5000元。

      这仅是高坪区探索产业扶贫的方式之一。

      发展产业,如何确保对贫困户全覆盖?高坪区跳出惯性思维,借用“飞地经济”理念,创新扶贫方式,通过“公益岗位飞地”“技能飞地扶贫”“产业基地飞地”“农旅结合飞地”等,让贫困户参与进来,“一个都不能少”。

      在高坪区从事农业开发的四川本味农业公司吸纳了210户贫困户,贫困户总共用400万元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公司每年按入股本金的8%为贫困户进行保底分红,并拿出纯利润的10%对入股贫困户二次返利,带动每户贫困户异地增收5000元以上。

      打破产业限制,高坪区与域内三环电子、鸿升建筑、浙江传化、明宇集团等知名企业达成协议,建立起贫困户以资金入股,共享企业红利的跨行业飞地扶贫模式。

      着眼长远 夯实脱贫根基

      元旦假期,元宝山村正进行旅游小镇开业前的准备。“现在,每天从市区来休闲游的小车有四五百辆,开业后人气会更旺。”元宝山村村支书钟顺礼信心满满。

      作为高坪区打造的特色旅游小镇之一,元宝山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中法科技园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鲜花谷、湿地公园、农业循环科技园和水镇项目,将新村融入景区。江陵镇党委书记寇兴奎介绍,在统一规划下,新村已经有100多户村民修了新房,规划建设的步行街也进入收尾阶段。

      高坪区委书记袁华兵表示,要着眼长远谋奔康,通过融入大产业格局,让贫困户真正通过产业发展脱贫。

      目前,高坪区建立嘉陵江流域百公里柑橘旅游产业带、螺溪河流域蔬菜特色养殖生态康养产业带、双叉河―中法农业科技园花椒产业带等3条产业环线,串连和辐射全区352个村,囊括91个贫困村。

      阙家镇火峰村就在产业带上。通过发展柑橘、李子、核桃等产业,林下套种经济作物和格桑花等,村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创建3A级旅游景区,村民日子越过越好。

      陈伟说,高坪区着力构建大产业格局过程,到目前为止,引进龙头企业36家、业主98家,组建合作社124个,建成脱贫奔康园57个,实现54个退出贫困村“村村有园”、1.2万余户贫困户“户户入园”。

      原标题:贫困村“村村有园”贫困户“户户入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