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脱贫攻坚的“尖刀兵” 渠县46名退役军人担任“第一书记”
  • [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脱贫攻坚的“尖刀兵” 渠县46名退役军人担任“第一书记”

    时间:2017-05-18 22:06:43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达州5月18日讯(记者 余开洋)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边,两旁竹柳树树枝随风起舞;青山环抱,绿树簇拥,渠县巨光乡一排排新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醒目。

      “2016年底我们种下了500亩蜂糖李,今年我们要扩大到1000亩。”退役军人、渠县金土村“第一书记”黄小军指着远处的“蜂糖李”基地充满希望的对四川新闻网记者说,“3年后挂果,每公斤预计能卖到70元,预计贫困户户均每亩将增收800元以上……”

      2015年4月初,渠县县委下发《关于选派机关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社区)任“第一书记”的通知》,46名县级部门(单位)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突出、作风正的退役军人主动递交申请,到贫困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正是这支特殊的队伍,扎根贫困山村,用青春热血甚至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延续了退役军人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为民拔穷根的好书记”。正如当地村民所说,他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作为全省贫困人口较多的渠县,如何让驻村“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在基层的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能否完成脱贫任务的重要的保障。

      退伍军人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

      1983年出生的黄小军,曾在某部队服役12年。作为一名边防战士,曾经参加过2008年“5.12”抗震救灾并多次获得部队嘉奖。退役后,他来到渠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工作,得知单位要选派“第一书记”,他主动报了名。“我从小生在农村,退伍后又在从事跟农村有关的工作,但我更希望到一线、到基层工作。” 

      原来在某国有企业任中层干部的退伍军人刘锐,更是放弃了近十万的年薪,选择了到拱市乡高滩村当村“第一书记”。

      与刘锐有同样经历的还有宝城镇石桌村的“第一书记”王磊。王磊今年33岁,比黄小军还小一岁。2014年,他结束了12年的军旅生涯回到渠县老家,第二年考入县纪委。2015年,单位需要派人到对口的宝城镇石桌村担任“第一书记”,找他谈话,王磊马上接下这项任务。

      退伍不褪色 将部队作风贯穿脱贫工作

      这些退伍军人,曾经经历过部队的锤炼,都曾是经得起考验的忠诚卫士。但来到村上以后他们才发现,驻村工作远没有他们想象那么简单。黄小军刚到村里就遇到过这样的尴尬。

      2015年4月初,黄小军带着激情和憧憬准备大干一场时,没想到迎接他的却是一盆盆“冷水”。

      “原来是个毛头小子”“小伙子能干啥事”,当村民们看到满心期盼的“第一书记”是个三十岁刚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脸上充满了怀疑甚至是失望。群众的不信任让黄小军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他心里明白:“不认可是暂时的,让扶贫政策不偏不倚落到每个人头上,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证明;就像当年选择当兵一样,既然选择了就不会后悔!” 一年多后,这个全省建卡贫困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村里修建了2座小型水库及灌溉水库,解决了300多户村民田地灌溉难题。村民还依靠小型水库,办起了农家乐;覆盖4个村民小组总计5公里的通村联户水泥路建成通车;引进四川硕源农业发展公司企业投资2000万元打造千亩“蜂糖李”现代农业果园……这样的成绩不仅打消了村民的疑虑,更是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王磊的办公室只有几平米,但依然收拾的干净整洁。由于离家较远,王磊几乎长期都住在村上。被子是从部队带回来的,每天早上他还是习惯了早起,起床后都会把被子叠得像部队一样整齐。这些好习惯、好风气也逐渐影响着当地的村民。

      像黄小军、王磊、刘锐一样,在贫困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决战中,46名退役军人担任“第一书记”,成为渠县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他们呕心沥血,顽强拼搏,有的甚至付出了年轻的宝贵生命。去年10月4日,渠县双土乡燕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县疾控中心退伍军人杨东因积劳成病去世。燕山村四组63岁村民张世玉抹着眼泪说:“杨书记从县城来我们这山沟沟里,领着我们拔穷根奔富裕,连命都搭上了,是个好干部。”

      “他们传承着‘退伍不褪色’的红色基因,更流淌着亲民的热血,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决战中,渠县退伍军人‘第一书记’给大家作出了榜样。”达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莫怀学说。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