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省人大代表王作平:报告踏实接地气 乡村振兴说到我心坎上了
  • 省人大代表王作平:报告踏实接地气 乡村振兴说到我心坎上了

    时间:2018-01-27 15:09:44  来源:  作者:

    省人大代表王作平(右)接受四川新闻网记者采访。

      四川新闻网成都1月27日讯(川网集团两会报道组记者 胡旭阳 李丹 摄影报道)“我是带着对三农工作和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关注来参加会议的。”省人大代表、丹棱县桂花村村委会主任王作平对四川新闻网记者说,“听了感觉很踏实,很接地气,政府工作报告说到我的心坎上了!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深入推进‘四好村’创建,树立文明乡风,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生机盎然。我要把这些惠及村民的好消息告诉每一位桂花村的老百姓。”

      “我在家里面办了文化大院,十二年了,不关门的,随时都有人。”王作平说。12年前,他自费10多万将自家院坝改造成“作平文化大院”,作为全村的文化活动基地

      当初,桂花村村民农闲时节要么打麻将,要么热衷于闲言碎语,滋生了许多邻里矛盾。王作平想改变这一切,因从小热爱文艺活动,他打算把自己的家打造成一个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地方。2005年,王作平机缘巧合地参加了丹棱县“廉政文化进农家”活动。他深受触动:“既然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为什么不自己来做?”于是,在得知丹棱县将率先在四川农村建设廉政文化大院的消息后,他向县纪委申请建立廉政文化大院。王作平首先将自家30平方米的侧屋腾空,粉刷了墙壁;又将约60平方米的土院坝铺筑成了水泥坝子,紧接着购置了电视机、VCD、书架等设备。随后他到县纪委抱回了一些廉政文化的书籍,同时自己还订了多种报纸杂志,开办了宣传栏。

      日子久了,从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村里人没事都喜欢来这聊聊天、看看书。他组织的农民文艺小分队固定在大院里活动,还为村民们表演一台台节目;重大节庆文艺队走村入户为大家演出。“到现在有了60多名志愿者。”

      “当年,我遇到了资金困难,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政府也相继给了我资金支持,这个文化大院是各方力量共同建设起来的。推动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知识。”王作平说。如今作平文化大院面积达到300多平方米,配备了电脑、电视、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音响乐器等,设有宣传栏、信息栏、大舞台等。作平文化大院成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舞台、政策法规的宣传点、农业科技知识的培训点、邻里矛盾纠纷的调解室。作平文化大院成为全省推广典范,王作平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

      王作平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不断的感叹现在农村的变化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桂花村的基础设施已经有了大变样,村风、村貌,村民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谈到了近5年的变化,王作平笑着对四川新闻网记者介绍,桂花村村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从5年前年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到现在的1.6万元;从当时种几毛钱一斤的橙子,到现在12元一斤的不知火。桂花村现在百分之八十的收入都来自水果产业,桂花村村民从产业发展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党的十九大提到了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来参会我就开始关注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有啥动向、有啥政策,开会的同时我也思考回去该咋个干。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我省现代化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志,是群众的美好期盼;让越来越多的乡村山清水秀、村美人和、生机盎然。这个对乡村振兴的解释说得太好了。推进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培育休闲农业、森林康养、创意农业、农村电商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并行,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多种方式盘活农村闲置房屋和宅基地;加强农民技能培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开展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村民自治试点,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四好村’创建,办好农民夜校,树立文明乡风。咋个干都说得明明白白了。”王作平说。“我回去就及时向村民传达。桂花村水果产业搞起来了,考虑是不是也同时借势尝试发展采摘旅游?大家弄清楚什么是我们村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大家就立刻干起。”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