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家在成都”将有2.0升级版 2575名老外安家桐梓林
  • “家在成都”将有2.0升级版 2575名老外安家桐梓林

    时间:2017-05-19 23:18:05  来源:  作者:

      党代会热词看民生

      今日主题

      国际高端社区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坚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制定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深化“人才+项目+资本”协同引才模式,形成人才引育的链式效应,加快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规划建设一批国际高端社区,吸引和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打造国际一流的人才汇聚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形成具有鲜明比较优势的人才政策,吸引优秀青年人才。借鉴运用国际通行、柔性灵活的办法,建设最受大学生和求职者喜爱的城市。

      目前,成都市已启动实施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旨在改善提升成都国际化城市环境,提高外籍人士对成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不仅在成都在历史上是首创,在西部城市中也属于“第一个吃螃蟹”。这既体现了成都的开放意识,更体现了这座城市自古以来就蕴含着的包容基因。

      一百多年前,英国诗人吉卜林在《东西方民谣》中写道,“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东方与西方,永远碰不上。”然而今天,在成都武侯区桐梓林的十字路口,经常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欢聚在一起。作为成都外籍人士最集中的片区,桐梓林有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2575名外国人居住在这里。在这个初具雏形的国际化社区,他们来此就业、留学、生活,以成都为家。

      昨日,居住在桐梓林社区以及来自高新区、青羊区的外籍人士,走进位于桐梓林社区的“外籍人士之家”,参与由市外事侨务办、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青羊区教育局主办的“家在成都・吟诵蓉城”公益活动,通过传统诗歌认识成都、了解成都、读懂成都。

      来蓉9年 从不懂汉语到汉语五级

      “九天开出一成都,华屋笙箫溢四隅。半壁由来天府重,独怜刘禅是人奴。”昨日下午,在桐梓林境外人员服务中心“外籍人士之家”设立的朗诵亭里,来自法国的大卫饱含深情地朗诵着近代词人赵熙的诗词名篇。走进朗诵亭前,大卫略带腼腆地对同行朋友说,“我一定不能丢脸!”

      认识大卫的朋友都很惊讶,2008年他来成都时还一句汉语都不会说,现在却能流利地朗诵中国诗词。“我很想留下来,在这里工作生活,学习中国文化,用中国人的话说这叫‘入乡随俗’。”大卫说,他在宽窄巷子有一家自己的餐厅,几乎每天他都会在店里。受邀参加“家在成都・吟诵蓉城”活动,他很兴奋。

      “第一次来成都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虽然成都人很包容,但我觉得还是要学习。”大卫告诉记者,开餐厅前,他连去银行开户都不会,所幸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带着他“攻克”了一个个开业难题。为了学习汉语,他每晚都会坐在电视机前看新闻,跟着主播的嘴型练习发音,“我在桐梓林有很多朋友,我常和他们参加社区活动,汉语水平已经达到五级。”大卫有时会好奇成都人的一些习惯,不明白就会上网搜索,他说,“我还是单身,如果可以我想留在成都。”

      来自法国的托马斯和伊利亚昨日也来到“外籍人士之家”参加活动。托马斯说,他和伊利亚都是四川农业大学的留学生,“我们来成都不久,但很喜欢这座城市,我学的金融,以后能在这里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就更好了。”为了以后在成都的学习、生活更加方便,两人还仔细参观了“外籍人士之家”。

      “外籍人士之家”给予家的温暖

      随着成都市国际化建设的不断加速,很多像大卫一样的外籍人士选择来蓉旅游、投资、就业、留学、生活。“相比以前,现在外国人来成都更方便,从机场出来,下了高速,直接就能到服务中心来。”桐梓林境外人员服务中心出入境服务站的民警告诉记者,外籍人士想在社区居住,第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就是住宿登记,每个月来服务站登记的外籍人士至少有200人次。

      到今天,桐梓林社区聚居着来自46个国家和地区的2575名外籍人士。自去年11月,“家在成都”工程首个“外籍人士之家”在桐梓林社区建立起来,这个400余平方米的“外籍人士之家”,为外籍人士就近提供了办理住宿登记、签证换补发、签证到期提醒等一系列服务。

      在服务大厅,记者看到3台崭新的电子触摸屏,可为外籍人士提供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医疗服务、投资置业等各方面信息查询,中英双语一目了然。“今年以来,我们这边用于办理签证的设备也已陆续进场。”工作人员介绍,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正在探索将外国人签证等业务向“外籍人士之家”延伸,让外籍人士的生活更加便捷。

      为了让外籍人士感受到“家”的温暖,真正融入进社区,去年10月初,桐梓林社区还成立了首个“社区巡逻队”。没有统一制服,没有标准用语,巡逻队唯一显眼的标志,是每人左臂上围着的一条红底白字的袖章,上面用中英文写着“社区巡逻员”。这支由8位外籍人士组成的巡逻队,成员来自美国、新西兰、加纳等5个国家,多是周边国际学校的外教和外企员工。受聘于桐梓林社区后,他们的工作职责是走进社区、楼栋、人家,了解在此生活的外国人需求。

    [1][2]下一页 尾页

      国际化英语角 服务外籍人士之桥

      来自马来西亚的陈嘉敬是桐梓林社区外籍巡逻队的一员,已在成都有了美满的生活,娶了一位成都妻子。除了参与巡逻队的日常事务,他还是桐梓林社区欣迪英语角的志愿者。据了解,欣迪英语角是桐梓林社区为了服务外籍人士特地引入的一家社会组织,这个组织是由清华大学校友和海归、企业白领等各类英语爱好者组成的群体。每周五晚7点半到11点,住在小区的外籍人士就会聚在英语角举办轻松的主题沙龙。

      来自加拿大的王崭,是一名优秀建筑师。因为欣迪英语角,他在桐梓林社区找到了家的感觉。王崭说,“外派到成都,工作以外基本都是两眼一抹黑,到了周末,办公室人去楼空,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他很庆幸在桐梓林社区结识了一批热爱英语的朋友,“他们带我短时间内解了桐梓林,认识成都,这些都不是公司及客户可以解决的。”

      欣迪英语角的创始人秦蔚虹告诉记者,“来英语角的外籍人士,80%不会中文,他们有时会遇到租房、找中介、找保姆、找医院等问题。我们的志愿者很多是外国人或者有丰富的海外经历,所以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障碍,我们会和社区一起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她表示,除了外籍人士,社区居民、工作人员以及准备出国留学的年轻人也会经常和他们一起学习英语,“随着大家英语能力和文化修养的提高,桐梓林社区会越来越国际化,我很期待未来桐梓林的模样。”

      为外籍人士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记者从市外事侨务办相关负责人处获悉,去年以来,“家在成都”工程在外籍人士在蓉就业、就医、投资、生活等方面陆续开展多项工作,包括新建出入境服务站暨“外籍人士创新创业之家”,为来蓉外籍人士提供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及出入境、政策咨询、国际交流等配套服务;推出外籍人士来蓉工作“一窗式”服务,在市公安出入境办证中心设立独立窗口,协调办理外籍人才来华许可、来蓉工作等手续;推出外籍人士“一站式”就诊服务,在市直医院设置国际门诊、特需病房,安排专人引导就诊,为外籍人士提供导医咨询、挂号看病、结算取药等多语种服务;启动并运营“家在成都”官方网站(www.homeinchengdu.cn),开展了丰富的音乐、美食、民俗等涉外文化体验活动,向外籍人士展示了成都城市特色和文化风貌,帮助外国人更好地融入成都生活。

      “下一步,我们计划实施‘家在成都’工程2.0升级版。”市外事侨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成都将继续推动外国人居住较为集中社区的国际化建设,吸引和集聚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让他们在发展事业的同时,在成都感受到“家”的温暖。成都晚报记者 涂文全 摄影 王欢

    首页 上一页[1][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