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四川农田轰响“新动力”
  •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四川农田轰响“新动力”

    时间:2017-04-12 00:28:02  来源:  作者:

      编者按

      经过数十年发展,当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供给量持续增加。同时,也面临着收益下降、比较优势弱等新挑战。要补齐发展短板,就要及时转换发展动力、转变发展方式。这其中,科技创新的作用不容忽视。

      给农业插上科技翅膀,用现代化的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当前我省不少地方都在探索。有了科技助力,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了,农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产业发展的步伐也随之加快。

      春暖花开,又是春耕之时。本报记者深入乡村、走进田间,带你感受科技创新给农业带来的变化。

      养殖场成了试验田

      宣汉破解“有技术没平台”难题

      □徐洋 本报记者 徐莉莎

      3月22日,达州市宣汉县明月乡重石村蜀宣花牛明月养殖场,股东桂成一早就来到牛棚,反复向饲养员强调,“一定要喂青饲料和酒糟,不然牛会叫个不停。”除了股东,桂成还有个身份:宣汉县畜禽繁育改良站工作人员。

      蜀宣花牛是宣汉县畜禽繁育改良站历时30余年培育成的乳肉兼用牛。2012年,国家农业部发布公告命名并颁发“蜀宣花牛”(畜禽新品种)证书。

      由于在编在岗的农科人员不能搞第二职业,蜀宣花牛产业在发展中遇到了“有技术没平台”的问题。

      2014年6月,宣汉县被确定为全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当年底,宣汉县发布改革试点方案和实施细则,鼓励在职农业科技人员以带薪离岗、兼职兼薪等方式,承包、领办、创办经济实体或开展技术服务等创新创业活动,3年内保持原有身份、职级、待遇“三不变”。

      有了政策支持,改良站站长石长庚,带领包括桂成在内的16名站内成员,并引进两名养殖业主共同投资700万元成立了宣汉县蜀宣花牛明月养殖场。

      养殖场不仅成了蜀宣花牛的对外销售窗口,也成了科研人员的试验田。以仪器使用为例,以前母牛怀孕,只能靠经验判断,有时怀孕了都不知道,无法精心照料导致产子率低,现在有了B超仪器可精确诊断母牛孕情,母牛产子率提高近50%。

      养殖场也促进了农技人员的技术升级。“以前农技人员没有实战经验,出去给农户培训也就照本宣科说个几分钟,现在可以滔滔不绝一小时。”

      目前,养殖场有蜀宣花牛500头,年出栏2000头,带动周边农户26户,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每年年底,拿固定工资的桂成和同事们也得到了额外的收益。

      在宣汉,与桂成一样参加创新创业的农业科技人员共有280人。截至目前共计申报创新创业项目124个,创办实体48个,技术服务、技术入股20个,课题研发56个。

      为给科技人员“壮胆”,宣汉还配套了创新扶持政策,确保农技人员创新创业优先规划,创办领办项目优先立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优先投入,农业科技项目基础设施优先配套。

      宣汉县财政每年还预算专项产业扶持资金1000万元,对一年内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科技经济实体给予40万至100万元资金扶持;对开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的人员或团队,支付5万至10万元服务费。

      专家手把手地教

      高寒山区种出羊肚菌

      □梁波 本报记者 王代强

      “出菇了,4月中旬就能采收!”3月28日,攀枝花市盐边县格萨拉乡大湾村,盯着地里长势喜人的羊肚菌,村委会主任大沙木嘎高兴地说。

      格萨拉乡距盐边县城140多千米,平均海拔2600米左右,年均气温只有10多摄氏度。因自然条件恶劣外加农业基础薄弱,过去格萨拉乡连蔬菜都很难种植成功。

      2016年,格萨拉乡请来了攀枝花市农林科院的专家。经多次勘察、试验和论证,专家提出,可种植市场价约160元/公斤的羊肚菌。“羊肚菌属于中低温菌类,格萨拉乡上村村和大湾村年均温度在15摄氏度以下,年降雨量1300毫米至1600毫米,是理想种植地。”攀枝花市农林科院副院长韦雷飞说。

      去年7月,市上一笔4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注入格萨拉乡,羊肚菌试种项目启动了。首批14亩试种土地选在上村村和大湾村,共覆盖12户贫困户。

      14亩土地均是以每亩每年600元的价格从村民手里租赁的;项目所需的大棚、控温设备、水系配套设施、菌种等都由项目资金解决。参与项目的贫困户不用出一分钱,只需要出劳动力,跟着学。

      为打消村民顾虑,攀枝花市农林科院还成立了6人专家组。去年8月到今年3月,专家组20余次前往大湾村和上村村进行选地、土地整理及羊肚菌菌种制作等工作。

      “营养袋怎么摆放、菌菇怎么观察,专家都手把手教。”大沙木嘎说,在专家的指导下,村里7户贫困户现已成为熟手。

      村民罗古歪家种了一亩羊肚菌,预估产量有150公斤到250公斤,按照市场价有三四万元的收入。“原来种了10亩的土豆、玉米等,一年收入才不到3000元。”

      按计划,该项目将实施两年。年底还将帮扶格萨拉乡第二批贫困户种植羊肚菌,最终保证每个村培养2名以上种植能手,带动其他贫困户一起种植羊肚菌。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