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四川党员说:我们牢记总书记重托]范景胜:不脱贫不离村 当好羊倌引领群众发“羊财”
  • [四川党员说:我们牢记总书记重托]范景胜:不脱贫不离村 当好羊倌引领群众发“羊财”

    时间:2017-05-22 21:59:40  来源:  作者:

    范景胜(左)与农业厅派驻村农技员黄涛(右)正在黑山羊养殖基地羊舍交流山羊疫病情况

      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21日讯(记者 李春雨)走村入户摸情况,不仅进堂屋,还要进羊圈,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始终是“羊问题”,这就是四川省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第一书记范景胜的日常工作生活。

      2015年以来,范景胜利用专长,兴水修路,建房养羊,争项目、建机制,带领贫困群众出脱贫之路。他虽不是博士,却被群众称为“羊博士”,用责任和技术兑现着“不脱贫,不离村”的承诺。2016年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村里群众贫困面貌得到了初步改善,让范景胜倍感欣慰。

    [1][2][3][4]下一页 尾页

      白净书生走马上任 群众犯嘀咕

      四川省蓬安县杨家镇伏岭村是省农业厅定点帮扶的贫困村,该村距杨家场镇约12公里,是典型的偏远村、高山村、旱山村,交通不便,用水困难。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17户742人,贫困户就有53户182人。省农业厅来到该村开展帮扶时,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

    省农业厅下派伏岭村第一书记范景胜(右)与南充市贸促会下派伏岭村支部副书记王惠(左)在3社贫困户唐道辉(中)家羊圈里了解山羊养殖情况

      范景胜,一个白净的北方小伙,2009年7月毕业后,曾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研培育出了我国第二个肉羊山羊新品种“简州大耳羊”,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实用新型授权专利2件,制定农业行业标准1项、四川省地方标准9项,参编出版著作4部,参编畜牧工程咨询报告12个。

      2015年9月7日,四川省“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进万村开展技术扶贫行动”启动,范景胜作为一名技术专家能手,由农业厅选派到 “光棍村”,担任了伏岭村第一书记。

      初来乍到,伏岭村的村民却并没有接受这个白净的北方小伙。“这个白白嫩嫩的年轻人能吃苦嘛?”“这个小伙子坚持得下来吗?”“这人能干什么?”面对群众的质疑,范景胜进村后一个月不休,在村里和群众同吃同住,每天在村里转悠和群众拉家常,把走访群众、深入调研作为首要任务。

      范景胜说:“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是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由做给群众看,到带领群众干。”

      范景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走访中,76岁的陈向廷老人独自居住在茅草棚中,养的小牛卖了2100元,而他却捐出其中的2000元来修路;村支书黄开信白天忙碌在施工工地,凌晨三点多起来犁田插秧……这些事,深深地感动了他。望着镇、村干部成天爬坡上坎、忙个不停的身影,他默默地给自己定了要求:树立信心、找准定位、发挥优势、艰苦奋斗,伏岭村不脱贫,自己就不撤离。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与他们结下了深情厚谊,长期吃住在村里,除了参加培训和到省厅汇报工作外,很少离开。一个月时间里,范景胜不仅走遍了伏岭村山头地块,走完了全村54户贫困户,掌握了全村的基本情况,还掌握了群众脱贫愿望和脱贫规划,更用自己踏实真诚的表现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当好群众羊倌发“羊财”

      在掌握第一手资料后,范景胜在省农业厅指导下,与驻村工作组一道,紧紧围绕“兴水、修路、建房、养羊”的思路,走访调查、制定并完善了以“黑山羊养殖”为主的产业扶贫思路。

    范景胜(左二)在4社与贫困户唐帮龙(左一)、唐帮林(右二)、卢琼碧(右一)交流家庭产业增收情况

      同时,范景胜充分利用省农业厅的优势,整合资源,争取项目支持;指导建成了伏岭村黑山羊养殖基地,并成功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合作社”、“省级肉羊标准化示范场”;整村推进山羊标准化生产;组织村两委、贫困户及村民代表到简阳、乐至等地规模化羊场观摩学习;结合省畜科院成立的“专家服务站”,邀请专家到村讲解实用技术。他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广播会、院坝会等多种形式推广实用新技术。

      针对村里54户贫困户发展基础薄弱,困难多的情况,范景胜和同事一起按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结合“五个一批”,逐户制定差异化帮扶措施。例如贫困户唐道辉有养羊基础,但品种和技术差,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低,对其采取引进简州大耳羊优良种羊,并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建立科技示范户的方式进行产业帮扶。

      范景胜四处奔走,带头引进200余只简州大耳羊新品种,用于伏岭村山羊品种改良;在贫困户中建立了8户养羊科技示范户。他组建了“专家服务站”,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到村为老百姓讲解实用技术,受训农民达400余人次;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广播会、院坝会等多种形式推广实用新技术。帮扶单位省畜科院也向伏岭村赠送大恒肉鸡脱温鸡苗2000只、简州大耳羊优质种公羊7只、浓缩饲料5吨、优质牧草种子300余公斤以及消毒药物、自动饮水器和常用预防药物等物资。

      范景胜表示:“我的专业就是研究羊的,所以做一个帮助群众养羊的羊倌,充分发挥科技支撑、科技引领作用,将我们的科研成果、科技项目、科技培训与农业产业扶贫紧密结合,通过科技力量带动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是我最重要任务。”

      去年,伏岭村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机制,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依托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帮助抵御市场风险。通过“大户联养、小户托养、缺劳户寄养”的方式,破解贫困户产业发展难题。

      截至目前,伏岭村已经建成黑山羊养殖基地标准化羊舍3000余平方米,已存栏山羊800余只;整村推进山羊标准化生产,指导完成贫困户羊舍修建41户共1300余平方米。积极探索一三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在县城开办了“伏岭肉羊馆”,实现了伏岭黑山羊从山场到餐桌直供,提升了产业经济效益。

    首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尾页

      创新发展机制 2016年群众增收4000元

      羊圈建好了,羊产业有了初步规模,但范景胜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面对变化的市场环境,范景胜带领伏岭村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将集约化的现代畜牧业养殖与农户家庭分散养殖相结合,引进业主牵头成立了兴农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 “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依托合作开展技术讲座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帮助抵御市场风险。

    范景胜(中)与农业厅驻村农技员黄涛(左)在5社贫困户陈国安(右)家中了解家庭产业发展情况

      通过 “大户联养、小户托养、缺劳户寄养”的方式,破解贫困户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的问题;利用股份联结、保底回收、保本分红的方式,提高村民的养殖积极性;建立产业风险基金,使贫困户收益得到有效保障。

      如今的伏岭村焕然一新,建成了20处联户供水工程、32处小微水利设施,修通了联社水泥路11.4公里、便民路6.5公里,山沟里建起了标准化的羊场,76岁的陈向廷老人也住进了新房子……全村基本解决用水难、出行难、住房难等问题,贫困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并从黑山羊养殖业中看到了致富奔康的希望。

      现在的范景胜已经深得村里群众的信任,他虽不是博士,却被群众称为“羊博士”,并获评四川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四川十大扶贫好人、感动南充・2016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更让他欣喜的是,2016年,伏岭村村山羊存栏达到1300余只(其中,贫困户养羊400余只),试验种植饲用玉米、甜高粱、杂交狼尾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150余亩。通过养羊产业发展,2016年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贫困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三有”的预期目标,伏岭村达到了“一低五有”的村退出条件,顺利退出贫困村序列。(受访者供图)

    首页 上一页[1][2][3][4]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