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陌生人"演绎人间大爱:我们就把他当成家里老人
  • "陌生人"演绎人间大爱:我们就把他当成家里老人

    时间:2018-03-03 16:24:13  来源:  作者:

    今年已经91岁了,自从40年前住进陈家后,就成了家里的一员,一直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

    他们

    让他住到家里来,就是添副碗筷的事。现在他年纪大了,“我们就是把他当成家里的老人”。

    3月2日,正月十五元宵节,陈建超和老伴冯德清按惯例当“甩手掌柜”,晚上儿子儿媳回来,会打理好饭菜。虽然儿子一家年前搬进了新房子,但年节都是要一起过的。下午,龙泉驿区大面街道洪流社区的一处安置小区,陈建超夫妇帮王明双洗完澡,王明双拄着双拐,慢慢地挪到沙发上,靠着阳台坐着晒太阳,初春的太阳暖烘烘的。

    王明双今年91岁了,这是他住进陈建超家的第40个年头。期间,搬了三次家,王明双和陈建超一家一直都在一起。然而,王明双和陈建超一家并没有血缘关系。故事,要从40年前说起。

      没有血缘关系

    却像一家人一样一起生活

    1958年,30出头的王明双因工伤,左腿高位截肢,父母早逝,亲人离去,只剩下他一个人。40年前,王明双在乡里的水泥厂守仓库,和陈建超家只隔着一堵围墙。他总是生病,常常向一墙之隔的陈家奶奶借药罐熬药。

    1977年冬月,陈建超的儿子出生,体弱多病,家里人都担心养不活。照着风俗,要给孩子认个“干爹”,陈建超的奶奶便问王明双,愿不愿意?“我咋个不认呢,我又没得娃娃。”就这样,1978年,相差22岁的王明双和陈建超“打了干亲”,当时51岁的王明双认了陈建超1岁的儿子当干儿子。

    刚刚改革开放,陈建超就出门跑生意,家里经济条件渐渐好起来,“吃得饱饭了”。冯德清说,想到王明双是一个人,家里吃啥好的都会想着他。

    没隔多久,陈建超对王明双说,干脆你就不要回去了,和我们住在一起。当时,陈建超家里长辈多、兄妹多,陈建超的父亲比王明双大几岁,能聊到一起,搬进陈家的王明双也就不怕没人说话了。陈建超承包砂石厂,王明双就帮他看院子。

      分在不同小区

    当地特事特办安置成一家

    “爱干净得很,就喜欢扫地。”冯德清说,王明双住到家里来,也就是添副碗筷的事。但王明双闲不住,哪怕是冯德清扫过的院子,他也要拿着扫把,拄着拐杖,再扫一遍。

    一年又一年,陈建超的儿子长大了,结婚了,又有了两个儿子。王明双也一年年老去。“还好,这么多年都没生病,胃病也没犯了。”陈建超说,大概因为定时三餐,心情愉快,王明双的身体好多了。王明双不会用热水器,更不会做饭,因此,即便走亲戚,家里一定要留人,或者带上他一起。

    在家里,王明双很讲“规矩”,饭菜好了,人不齐,绝不动筷子。有一次,陈建超出车祸,在医院里住了一天院,家里人没敢告诉王明双。到了饭点儿,王明双着急地问,怎么还不回来?是不是出事了?

    2013年,因为拆迁安置,按照户籍,王明双和陈建超家被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安置小区,王明双分到一套35平方米的房子,但和陈家隔了3公里远。“我就去找镇上协调,不能没有人照顾他啊。”陈建超说,镇干部了解情况后,特事特办,在洪流社区协调了一套房子,将两家安置成了一家。

    无微不至照顾

    “就是把他当成家里的老人”

    3月2日下午2时,成都商报记者来到陈建超家,陈建超刚给王明双洗完澡。大概因为早上多吃了两瓣柚子,王明双拉肚子弄脏了裤子,冯德清赶紧找来干净的衣裤为他换上。王明双则像往常一样,坐在靠近阳台的沙发上晒着太阳。“就是今年开始,精神有点糊涂了,耳朵也听不大清楚。”陈建超说。

    搬进有电梯的新家后,担心地砖太滑,陈建超把王明双的拐杖缠上布条防滑。每天早上洗脸,也是陈建超端着脸盆,在客厅或房间里照顾他,“怕他在卫生间摔倒,去年就摔了3次,腊月廿八晚上嘴皮摔破了,还好没大事,不然就麻烦了。”王明双的房间正朝南,阳光好。床底还放着一个痰盂,陈建超说,怕王明双起夜摔倒,晚上大小便都在房间里,每天早上再倒出去、清洗干净。

    儿子搬新家后,家里只剩下69岁的陈建超和67岁的冯德清,正好配合91岁的王明双,一家人吃煮得软一点的饭。陈建超说,年纪大了的王明双有时候更像个孩子,生气了要骂人。家里人也不生气,“我们就是把他当成家里的老人”。

    王明双担心在外面不方便上厕所,总是不愿意出门,在楼梯口甩甩肩膀当锻炼。天气好的时候,陈建超就用轮椅推着王明双去楼下转转,或者去社区卫生中心体检。遇到小区晒太阳的老人,陈建超就跟邻居打招呼。“非亲非故的,能这样,真不容易。”邻居刘阿姨赞叹道。

    成都商报记者 于遵素 实习生 王雨丹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