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机器耕种进田间地头 集体经济让农牧民腰包鼓起来
  •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机器耕种进田间地头 集体经济让农牧民腰包鼓起来

    时间:2018-03-22 15:38:16  来源:  作者:

    农机合作社成为村里的集体经济支柱。

    有了农业生产机械,农牧民生产劳动更加省力省时。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21日讯(王和斌 记者 雷兹)群众富不富,要看集体有没有收入。集体经济发展是脱贫攻坚村摘帽的一项硬指标,更是群众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保障。如何破解村集体经济“空壳”,助力群众致富增收,阿坝县德格乡日进贡村进行了反复研究和探索。

    “日进贡村是半农半牧区,草场资源和土地资源都有限,发展农业和畜牧业都难成规模。” 日进贡村党支部书记共戈介绍,该村共有村民99户682人,其中贫困户27户171人,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的头等大事。

    按照“产业强村,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去年,日进贡村在充分调研可行性、反复分析市场行情的基础上,针对经济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实际,反复酝酿、积极探索,认真开展必要性分析、效益分析、投资估算、资金筹备等前期工作,为发展集体经济做足了准备。2017年4月,该村通过“国家补助+农户自筹”的方式,争取补助资金187万元,自筹资金31万元,购买农业生产机械10台,成立了德吉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据了解,德吉农机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业务范围主要是农用机械租赁、耕地、播种、收割服务等。

    机器有了,业务范围明确了,谁来操作?技术如何保障?“县上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州上去年在红原举办了2期农机培训班,村里都派人去学习,他们回来后再教其他人操作机器。”德格乡党委书记泽旺刘美说,合作社的每台机器都由一个村干部带领一个贫困户进行操作。

    齐墨王坚是日进贡村去年脱贫的贫困户,家里有6口人,只有两个劳动力。他是村里选派参加农机培训的12人中的一员,学到技术后,他在合作社里操作机器,每月有1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加上集体经济分红和政策性收入,他家去年成功脱贫。

    “去年机器买回来的时候已经过了耕地、播种期,8月至10月收割青稞2000余亩,产生效益4.2万元,村集体留存1万元,用于操作人员专业培训和农机保养等,其余全部由全村村民进行分红,贫困户人均分得80元,非贫困户人均分得40元。”共戈说,2017年,该村实现了14户91人成功脱贫。

    做实集体经济,用活现有资源,日进贡村村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共戈介绍,农机耕种或收割每台机器每亩地40至50元不等,每天能耕种或收割60至80亩,“今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力争达到10万元”。

    日进贡村集体经济的成功探索,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让贫困户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村民们年底还能获得分红。农机合作社的成立有效缓解了该村和附近村寨农牧民耕种、收割难的问题,且机械化耕作、收割比牛耕和人工收割成本还要低,有效促进了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阿坝州委宣传部供图)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