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着力探索新时代四川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 着力探索新时代四川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

    时间:2018-03-28 15:35:11  来源:  作者:

    李世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重要要求。四川作为内陆农业大省,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三农”重要思想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国情省情农情,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时代特征,深刻把握城乡融合发展时代要求,高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促进农村全面进步、实现农民全面发展的新旗帜,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着力扩大内需的新引擎,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率先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路,努力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列,推动四川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省和示范省,为全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四川方案、贡献四川力量。

    用开阔的视野借鉴国际国内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从国际看,发达国家普遍重视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保障制度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日本开展“造村运动”,注重政府扶持和“农协”引导,实行一村一品,协调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韩国实施“新村运动”,注重美化环境和农村改造建设、教育培训与激励机制相结合,致力推进新村建设。德国推动“村庄更新”,注重优化乡村规划和布局,高标准培育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农民协会作用,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突出发展可持续现代特色农业。法国实施“卓越乡村”计划,制定递进式振兴政策,出台农产品“价格线”,注意区域平衡,实行分类分区扶持,农业教育层次多、生源广。

    从国内看,坚持自身地域特色,注入时代内涵,赋予时代特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台湾推进“富丽乡村”建设,注重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等特色产业,深入挖掘乡村内涵,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浙江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施创建千个乡村振兴精品村、万个美丽乡村景区村“新千万工程”,实现全域景区化,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江苏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计划”,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突出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加快建设美丽、宜居、活力乡村。湖北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推动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下乡激活农村资源,努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动力。

    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坚持科技兴农,质量兴农,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加强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和信息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为重点,创新现代农业产业链,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进田园综合体试点,构建四川特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康养、创意农业、电子商务、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创新生产经营服务体系,构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体制机制。

    以协调联动乡村振兴。树立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学会弹钢琴,坚持“两手抓”,注重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和关联性。更加注重发展与党建、经济与民生、物质与精神、城镇与乡村、人与自然相融互动,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区域共进、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以绿色引领乡村振兴。树立生态文明观和绿色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以空间优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稳定为基本路径,坚持绿色兴农,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变革,用绿色理念推动农业生产,用绿色方式促进金色丰收,用绿色产业带动提质增效,用绿色制度激励绿色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大规模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和农村环境整治行动。

    以开放促进乡村振兴。坚持开放兴农,健全对外开放合作长效机制。构筑四川农博会、川台农业合作论坛等合作交流平台,加快建设天府农业博览园,构建资源共享、要素互通的合作交流机制,营造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管理等资源要素投资四川的良好环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农业投融资、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业技术创新等领域合作,提高对外投资层次和投资效益,加快“川字号”农产品“走出去”。

    以共享实现乡村振兴。以共享理念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聚焦深度贫困精准发力,找准薄弱环节集中攻坚,健全教育均衡、就业增收、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和民生城乡共享发展机制,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美好。

    坚持用“两点论”的方法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四川乡村地域广、面积大、人口多,科学把握乡村多样性、差异性、区域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既要做好顶层设计,确定乡村振兴的路线图、施工图和时间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又要注重地域特色,鼓励基层探索试点,因村制宜,着力在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等方面树立标杆,典型引路,示范推广。对具备条件的村,加快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对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村,统筹兼顾保护和发展;对生态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的村,加大力度实施生态移民搬迁。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市场的力量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探索招才引智的激励政策,促进各路人才上山下乡投身乡村振兴;发挥工商资本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引导好、服务好、保护好工商资本下乡的积极性,设立“防火墙”,防止侵害农村集体产权、侵犯农民利益。另一方面,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服务功能,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更好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制度环境、基础设施、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作用,做到干部配备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

    处理好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粮食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确保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坚守乡村振兴底线,做到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严守耕地红线,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夯实粮食生产能力基础,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

    处理好“物”的振兴与“人”的振兴的关系。乡村振兴既是“物”的全面振兴、又是“人”的全面振兴,既要抓“硬件”、又要抓“软件”,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更加注重加强基础设施,着力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更加注重生活富裕,拓展增收渠道。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以文化人,提振精气神,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提升乡村振兴内涵和质量,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处理好城镇与乡村的关系。城镇和乡村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双轮驱动关系。牢固树立城乡命运共同体意识,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发挥城镇对乡村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深化拓展“百镇建设行动”,突出抓好特色镇建设,更好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农村发展外部环境,把工农、城乡发展不平衡形成的巨大势能,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充沛动能,使城镇与乡村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形成城乡共融、城乡共兴的生动发展格局,让城乡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作者单位:省委政研室)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