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贲园修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成都百年藏书楼重现神采
  • 贲园修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成都百年藏书楼重现神采

    时间:2018-03-28 15:42:59  来源:  作者:

    焕然一新的贲园。

    本报记者 吴梦琳 文/图

    3月27日,记者走进成都锦江区和平街16号,一栋青砖黑瓦的两层小楼,建筑精雅,风格古朴。去年底省图书馆启动贲园古迹书库修缮工程项目,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这座历经百年的成都著名藏书楼已经再现往日神采。

      西南首屈一指私家藏书楼

    贲园,上世纪初期由盐商严雁峰、严谷声父子耗时十年修建完成。贲园藏书最多时达到30余万卷,不乏大量珍贵的古籍,是西南首屈一指的民间藏书库。上世纪50年代,严谷声将全部藏书捐赠公藏,贲园成为省图书馆的藏书库。

    据省图书馆研究馆员王嘉陵介绍,当时,贲园其实是指严氏故居的三进院。1914年,严雁峰开始在最后面的院里,仿皇家档案馆皇史修建贲园书库。

    “书库尚未建成,严雁峰就病故了,他的继子严谷声继承父愿,到1924年才完全建成。”王嘉陵说,贲园书库是典型的砖石结构,长约60尺、宽30尺,造型简洁,气韵厚重,细节设计十分精巧,墙体很厚,冬暖夏凉,对藏书有一定恒温作用。“书库墙体所有窗户都装有隔水板,屋檐下修有腰檐,小窗之上设有气窗。楠木制成的门窗皆用铅皮包裹,防潮、防火、防晒都有周全考虑。”

    严氏故居不再,但贲园书库完好地保存下来。“严氏父子遍游南北,耗尽毕生心血,搜集了大量珍贵古籍。贲园书库所藏经史子集四部皆备,尤以奇书、精刻善本、孤本驰名海内外。”王嘉陵说,包括孤本宋版《淮南子》《淳化阁双钩字帖》,也有胡林翼、严树森、曾国藩来往信札手稿及用兵的山川地图,刘永福幕僚的《使越日记》,顾炎武《肇域志》手稿,以及四川各地州县志等,皆极珍稀贵重。

    严氏父子不仅是收藏家,更是文人大家。严雁峰有《贲园诗钞》传世,严谷声也是从小与书为伴,学识渊博,结交了很多名人雅士,一度让贲园成为当时的成都“文化会客厅”。王嘉陵介绍,1935年严谷声与张大千相识。抗战时期,张大千还在贲园寄居了两年,严谷声资助张大千绘画、办画展,张大千也为严谷声画过画像。

    不仅有张大千,来过贲园的名人雅士可谓“星光熠熠”,除了当地名流,陈寅恪到成都时专程前往贲园,翻阅其所藏的善本和精刻印本;吴宓也与严谷声有颇多交往。

    历经百年,如今,严氏的珍贵藏书安放在省图的藏书库中。嘉陵说,这要归功于严谷声的操守和气节,不论是哈佛大学来购买,还是日本人斥金求书,或者被当地军阀威逼利诱,都不为所动。上世纪50年代初,严氏藏书连同贲园书库一并捐赠归入四川省图书馆,成为省图书馆古籍藏书重要的一部分。

      首次大规模“修旧如旧”

    在贲园归入省图后,省图一度将其他的古籍资料搬入贲园,将那里作为古籍书库,并对外开放。当时,四川大学教授杨明照、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袁珂等知名学者,都常常到那里查询资料、翻阅典籍。

    上世纪70年代,王嘉陵刚到省图工作时,也曾有机缘到贲园,查询文献资料。后来,贲园逐渐老旧,藏书逐渐搬离,这里也开始空置未用,并不再对外开放,渐渐淡出公众视线。由于风雨侵蚀,藏书楼的木板、墙壁等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风化破坏,更显斑驳。

    去年下半年,在不少人期盼中,省图贲园古迹书库修缮工程项目启动,这也是它建成以来首次大规模修葺,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完全按照以往结构进行修缮。除了对主体建筑进行修缮外,贲园书库所在的小院落的地面和墙壁也进行了整修。

    记者看到,与老照片上的杂草丛生对比,藏书楼已焕然一新,飞檐黛瓦、画栋雕梁,在藏书楼上方用隶书所书的“书库”二字,也重新变得清晰可见,这座曾经是成都精神文化地标的藏书楼,再现往日神采。

    记者了解到,贲园书库修缮完成后将作何用途还暂未确定,但能够经过修葺重现光彩,对贲园充满感情的人都很欣慰。

    原标题:百年藏书楼重现神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