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四川自贸区一岁啦】成都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23817家 注册资本3313.8亿元
  • 【四川自贸区一岁啦】成都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企业23817家 注册资本3313.8亿元

    时间:2018-04-02 15:38:01  来源:  作者:

    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筱柳介绍相关情况

    四川新闻网成都3月31日讯(记者 陈淋 李丹 戴璐岭 李慧颖 摄影报道)3月31日下午,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召开挂牌一周年新闻发布会。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筱柳介绍了成都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年来的相关情况。

    据悉,成都自贸试验区挂牌以来,按照省委“四项重点工程”部署和成都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高标准建设”要求,全面启动155项改革任务,84项任务133个试验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各项改革试验实现高位开局。探索形成141个示范性改革实践案例,其中9个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11个案例拟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争取国家部委及中央驻蓉单位等出台自贸试验区专项支持文件38个,推动市级各部门和落地区域2017年出台各类支持政策64个。顺丰无人机总部基地、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产业园、四川国际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马来西亚国家馆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2017年,成都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41.8亿元,同比增长45.4%,增速高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截至目前,成都自贸试验区实现新增注册企业23817家、注册资本3313.8亿元,其中新增外资企业281家、注册资本22.6亿元。

    刘筱柳在会上表示,成都自贸试验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四项重点工程”部署,年内加快完成《总体方案》试验任务85%的建设进度,创造不少于150项制度创新案例,力争推出10项以上首创改革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积极探索研究内陆自由贸易港。目前成都市已印发成都自贸试验区2018年工作要点和建设任务清单,将抢抓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和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的重大机遇,以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勇气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用丰硕的制度创新成果和高质量开放型经济发展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放管服”改革:率先下放23项市级管理权限 争取32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

    刘筱柳介绍,一年来,成都自贸试验区“放管服”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向自贸试验区下放23项市级管理权限,争取32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天府新区片区率先开展大部门制改革,将原23个机构整合成16个。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涉及97项审批事项,实现“三十二证合一”。推行企业名称、住所登记改革,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管理改革。

    此外,内资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全面实现“无纸化、零见面”,外商投资企业实现全程网上登记。国地税借助互联网实现3大类14种表证单书的免填服务,减轻纳税人负担。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项目开工前手续办理时间减少约140天。发布《成都市村(社区)证明事项保留清单》,取消各类证明298项,仅保留15项,国务院予以充分肯定。

    实施人员出入境便利化15项措施。启动建设市场主体智慧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改革。建成全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制定全国首个《成都企业公共信用等级划分标准》,出台成都市信用联合奖惩目录及措施清单,形成市场主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社会氛围。

    贸易便利化:探索形成“国际会展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 展品口岸通关时间平均缩短50%

    刘筱柳介绍,成都自贸试验区创新开展“关检汇税”协同作业、“区间流转”监管新模式等改革,进出口货物平均通关时间较2016年分别压缩48%和44%,无纸化率达到98.3%。探索形成“国际会展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展品口岸通关时间平均缩短50%,相关改革经验被国家质检总局向全国复制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注册企业达111家,完成报关报检业务69121单,全市报检业务量覆盖率达100%。

    目前,双流航空港已拥有种苗、药品、冰鲜、食用水生动物、水果、肉类等6大进境指定口岸,青白江铁路港建成汽车整车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加快建设粮食指定口岸。综保区内保税维修境内航空发动机实现零的突破,铁路运邮(快)件试点试验项目落地,开出中欧班列多式联运提单21票,中欧班列(成都)集拼集运测试成功双向开行。中国-欧洲中心启动运行,成为国家部委和欧盟大力支持的国家级对欧合作平台。

    [1][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金融开放创新: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双创债”获国务院充分肯定

    刘筱柳介绍,成都自贸试验区推动金融机构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专门机构,区内集聚持牌金融机构316家,天府国际基金小镇入驻基金180余家,管理基金规模1400亿元。全国首单银行间市场“双创债”得到国务院充分肯定。“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已累计为54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债权融资超过430亿元。推出全国首款“互联网+”科创融资产品“创客贷”,创新推出飞机预付款融资、对外保函开立、跨境直贷等金融业务,降低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门槛,西部首个航空公司总部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资金池正式落地,中国银联、阿里云等金融科技创新团队陆续入驻金融梦工场。

    协同开放格局深化:双流国际空港开通航线317条 去年中欧班列开行数居全国首位

    刘筱柳介绍,成都自贸试验区成功争取国家支持成都建设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西向南向战略通道,有关部委支持成都机场扩大航权开放、加密中欧班列开行频次、对部分外国人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跨境电商实行过渡期监管政策。双流国际机场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双流国际空港开通航线317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106条,2017年客运4980万人次、货邮64万吨。中欧班列(成都)形成南北中“三线并行”格局,率先打通与东盟各国至欧洲的跨洲际全程铁路通道。蓉欧+铁海联运通道联通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首创中欧班列城市区域合作模式,与深圳等国内12个枢纽城市实现互联互通班列。2017年中欧班列(成都)开行1012列,累计开行1711列,列全国开行班列城市首位。与川南临港、深圳前海、福建厦门、西北三市等省内外重点城市开展战略合作,推进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

    法制保障:在中西部率先建立律师综合信息系统

    成都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成都国际商事仲裁院、四川自贸试验区仲裁中心、“一带一路”法律联盟服务中心。在中西部率先建立律师综合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律证权益保障和行业惩戒快速反应能力。成都市法院出台《涉自贸区案件审判执行工作指南》并形成97条工作细则。成都市检察院制定全国首个《自贸检察工作规程》,推动建立了涉及成都全市15个市级单位的自贸试验区争端解决、法治指数评估等5项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出口产品低碳制造与碳足迹认证工作,两项试点产品分别获得碳足迹认证证书。成立自贸试验区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机关依法决策提供智库支持。设立成都知识产权审判庭,首创知识产权类型化案件要素式快审机制,全年审理知识产权案件2270余件,其中审理知名商标类型化案件1300余件,发布《成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

    首页 上一页[1][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