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顺利高考之心理篇】学生考前焦虑求医现高峰 心理专家:家长的好心态是良药
  • 【顺利高考之心理篇】学生考前焦虑求医现高峰 心理专家:家长的好心态是良药

    时间:2018-06-03 10:36:19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日讯(记者 刘佩佩)“春节之后,因为高考压力来看心理门诊的高三学生就开始逐渐增多,考前一个月和考前一周就会出现一个高峰。”高考临近,孩子的高考焦虑成为了不少家长的焦虑。6月1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了解到,每年临近高考都会出现高三学生看心理门诊的高峰。据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治医生李元媛博士介绍,高考是一件全民关注的大事,对高三学生来说相当于是一个应激的过程,而造成高考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抗压能力大小的问题。

    李元媛说,在众多因素中,家长是关键,家长的好心态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安稳的外部环境,从而让孩子也能有一个平衡的心态。“建议家长们在孩子经历高考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首先调整好心态,同时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弄清楚孩子需要什么,再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帮助。”

      父母施压致考前焦虑 高三女学生不想去学校

    李元媛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近日,有一名高三女学生因为考前焦虑来看心理门诊。该学生在高一高二时的成绩一直很好,但在高三时学习成绩却有所下降,因此,她的父母就特别紧张,尤其是母亲,看到女儿成绩下降,就对女儿进行了埋怨和责备。在父母的施压下,该女学生出现了焦虑症状,一到学校就紧张,因此就不想去学校了。

    而上述案例只是众多面临考前焦虑学生的小小缩影。据李元媛介绍,每年高考季,一般是过了春节,开学后不久,这类病人就会逐渐增多,到考前一个月和考前一周就会出现高峰。前来看门诊的高三学生一般是出现了坐立不安、心慌、老是想上厕所、一到学校就紧张、睡不着、无法自控的哭泣等症状,甚至有些出现了自残。

    为什么学生们会在高考这个特殊时期出现焦虑和抑郁呢?李元媛认为,对学生来说,完成高考相当于一个应激过程。因为高考是一个全民关注的大事,外部环境就是紧张和压抑的,同学的竞争、老师的期望、父母的期望……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压力时,抗压能力差的学生就可能会调整不过来。

    “一般来我们医院的,都是情况特别严重的。”李元媛提醒广大家长,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恐惧、紧张、迟钝、失眠早醒等症状,经过努力自我调节还是无效,内心又感到很痛苦时,家长则应该带孩子到医院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越早治疗越效果越好。”

    孩子焦虑与家长紧密相关 父母的这些做法不可取

    李元媛提醒,需要注意的是,高考焦虑的形成并不仅仅是学生抗压能力差这一单一的因素所致,外部环境,特别是家长的状态十分重要。李元媛曾接诊过这样一个高三学生,该学生因为高考的压力睡不着觉,还会莫名的哭泣,于是她就找父母倾诉,而父母却没有给她鼓励,反而是责备她抗压能力弱。自此之后,该学生就再也不对父母倾述了,父母的反应,让她觉得自己很差劲。由于无处倾述,就憋出了“内伤”,不得不看医生。

    那么,家长们的哪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呢?据李元媛介绍,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是不可取的。认识不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把自己的愿望绑架在孩子身上;当孩子表现出焦虑时,不是鼓励而是将孩子与其他人做对比,责问孩子为什么别人就可以调整好心态;一看到孩子成绩有下降就异常紧张,不容许孩子浪费时间休息,强迫孩子学习;为了孩子高考搞特殊化,例如辞掉工作陪读;告诉孩子高考考不好,一辈子就完了;给孩子讲大道理却不关注孩子的需求。因此,家长应该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一颗平常心,同时,多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根据孩子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帮助。同时,夫妻关系的和睦也很重要,总之,就是要创造一个安稳的外部环境。

    面对不少家长常说的孩子抗压能力差的困惑,李元媛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孩子抗压能力差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这可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孩子性格有关。因此,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从小培养,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生活及面对挫折的能力,而不是抱着只要学习好一切都好的态度对待孩子。“人生的每一次人生转折点都可能会出现新的困难,所以,人的抗压能力提高应该是伴随人的一生的,不光是孩子,父母也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适当焦虑有积极作用 学生应对焦虑这样做

    李元媛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她在门诊中还遇到过这样的高三学生。他们因为焦虑而焦虑,会认为自己这么焦虑是丢脸的,因此惧怕自己有焦虑感。“适当的焦虑对学生生活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会提醒你应该加油,如何把这种焦虑转换成动力很重要。”李元媛说,高三学生要学会面对焦虑,并找到适合自己的缓解焦虑情绪的方式。

    据了解,常用的缓解焦虑的方式有以下4种。

    1、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学会合理科学的时间管理,劳逸结合。注重学习效率,课余也应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2、正确看待考试,合理归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磨练抗挫能力。一次考试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考好时,不一味归于试题简单、运气好。考差时,能肯定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考虑到试题难度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完全否定自己。

    3、学会放松。每天做2-3次,每次5-10分钟的腹式呼吸(一定要是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安排一些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可以锻炼身体还能缓解压力。

    4、积极自我暗示。紧张时不是想“我不能紧张,万一考砸就完了”,而是积极暗示自己“我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我可以渐渐放松自己,我能行!”等等。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