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天府好家规】都江堰吴氏家族:乡邻和睦 让地让路又何妨?
  • 【天府好家规】都江堰吴氏家族:乡邻和睦 让地让路又何妨?

    时间:2017-05-31 22:16:11  来源:  作者:

    吴氏家族所在的都江堰市安龙镇,举办好家风活动。

      川西吴氏家族,自明万历39年即公元1611年入川,至今已逾406年,繁衍生息近二十辈人。今天这支吴姓中,以都江堰大观镇、安龙镇(青龙场)、青城山镇为核心,分布于川西北高原的阿坝州和成都平原温、郫、崇、新、灌(今都江堰市)及周边地区。

      当年吴氏族人在青龙场(今安龙镇成青社区辖)人口数及祖业在三大姓中(吴、罗、万)居首,乡里人称吴半场。端午时节,吴氏家族再聚乡邻,忆家风故事。其中“至德三让,和睦乡邻”的故事,让族人们肯定。

      邻里和睦

      让点宅基地又何妨

      都江堰市安龙镇蒲津社区三组的吴麟,与吴述明相邻而居。

      吴述明家中五口人,曾经住在土坯房里,房屋年久失修需重修,但由于他家宅基地面积较窄,按照新的修建方案无法做出调整,只能增加土地面积才能正常施工和修筑。就在他全家束手无策,怎么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时,便有村民私下建议他去找邻居吴麟商量,看能否争取在吴麟那里给点钱或兑换点地来修房。夫妻俩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将遇到的困难讲给了吴麟夫妇听。

      “当年农村条件不太好,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尽管这样,当吴麟夫妇知道其来意后,便想到: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本应和睦相处,遇到困难应相互帮助。“先祖至德三让家风,王位都能让,何况是一点点土地。”吴麟夫妇立即表态会全力支持吴述明一家。吴麟随即跟随吴述明来到现场,将自家原本的院坝约一分多地的宅基地无偿、无任何条件全部送给吴述明修房。2010年9月,吴述明家房屋修建工程全部峻工。

      泽被乡里

      让地修路不要补偿

      2015年8月,当地各村开展实施院落整治工程。吴麟居住的三组所辖便道,要进行修缮,并需打通断头路穿院落而过,方便村民通行。但恰恰这条断头路,要经过吴麟家的宅基地才能打通。

      “我们想自古修路架桥都是行善积德的事情,这条道也是为了村民、邻里间出行方便才进行修筑。我们不支持怎么能打通呢?”吴麟夫妇马上就给组长表了态:“你回去给大伙讲,我们全力支持,需要多少面积尽管用。”组长当场非常感动,便说“我代表村民及邻里感谢你们对工作的支持,到时争取些补偿给你们。”

      而吴麟家表示:“只要需要,方便大伙,什么补偿我们都不会接受。”就这样,这条连接村头村尾的通道,顺利打通。

      “三让精神”在吴麟夫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告诉记者,“至德三让、开拓进取”,是吴氏家族家风的核心之所在。吴氏后人传承的“百善孝为先”、“泰伯三让天下”的家风,就是讲的大孝,孝敬父母本是中华美德,更是吴氏家族中的家训之一。

      吴麟告诉记者:“尊重父母爱父母,这是孝,是大孝。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邻里间应该和睦相处,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应相互谦让、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家和万事兴;才能实现睦邻友好。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孝字传家

      为重病亲人撑起一片天

      吴亚群,46岁,也是吴氏家族中的一员,是大观镇欣和、双乐社区人。在吴氏(大冬水)家族的家规家风的影响下,她长期义务照顾在病床上的大伯吴佳林,为大伯养老送终事迹,也在吴氏(大冬水)家族中广为流传。

      1993年就已出嫁的她,将本不该归于她的责任揽在了身上,“大伯无人照料,心有不忍。”孝顺、善良的她便担起了赡养大伯的责任。在谈及为何要赡养大伯时,她告诉记者:“他是我的亲人啊。”

      虽然当时还在成都做保姆的吴亚群,所赚取的报酬并不多,而家中唯一的哥哥已不在人世,丈夫又有糖尿病,家庭的经济状况一直不佳,但她仍把赡养大伯的责任扛在了肩上。

      工作之余,她总为大伯缝缝补补,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尽心尽力,直到去年12月22日大伯去世。

      另一位吴氏族人吴述清,是四川电力公司的老员工,现已退休。在他看来,一个孝字是吴氏家风的根。吴述清家上有九十多岁高龄的老母,还有一个二级伤残的兄弟吴太元。吴述清一直将吴太元照料到病故,从未想过将伤残的兄弟转送任何救助组织。在他看来,血溶于水的至亲,不管变成什么样子,他都不会抛弃不会放弃。而吴述清照顾兄弟的事,也在吴氏家族和乡邻中口口相传,以其为表率。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实习生夏蔓

      原标题:都江堰吴氏家族:乡邻和睦,让地让路又何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