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新津龙舟赛欢乐多:贵州农民请假参赛 医院职工男女混划
  • 新津龙舟赛欢乐多:贵州农民请假参赛 医院职工男女混划

    时间:2017-05-31 22:17:23  来源:  作者:

    新津龙舟赛盛况空前

      老人视角/

      “在家门口看了几十年的龙舟赛,端午看赛龙舟都成我们新津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了。”昨天早上6时许,家住新津县新平镇的张乐庆大爷就起床了,为的就是能早一点来到一年一度的龙舟赛现场,占一个更好的观战位置。身为成都特色民俗活动之一,早在唐代开始,新津就有了龙舟竞渡。

      非遗视角/

      传承龙舟之乡,弘扬非遗文化。随着端午节的临近,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龙舟竞技展暨成都第二届龙舟公开赛和新津县第25届龙舟赛于昨日在新津南河正式开赛,与往年不同,融入非遗之后的新津龙舟竞技今年的规格更高,还有来自山东、浙江、云南、贵州、重庆等地的省外队伍参赛。最终,一支来自贵州麻江县的参赛队问鼎了公开组12人800米直道赛的冠军。现场人山人海,沿河两岸围观的群众一直从彩虹桥延伸到新南桥,盛况空前。观赛的百姓也为这样趣味、传统、民俗、竞技融为一体的家门口体育赛事纷纷点赞。

      齐心

      农民组队 一个村的苗家兄弟

      “龙舟赛是一项对集体协作要求很高的竞赛。鼓手要为合理分配选手体力而击鼓,而划手则必须严格按照鼓手指示,否则整个龙舟的节奏就会被破坏。”新津县文体广新局相关负责人称,大家必须统一举桨、入水,再统一划水、出水,只要有一个划桨的人不同步,这船就没法变快。

      一支来自贵州麻江县,全部由苗家农民兄弟组成的参赛队最终问鼎了公开组12人800米直道赛的冠军。贵州麻江龙舟队教练邱国梅开心地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们去年才完成组建,队员全部是来自一个村的苗家兄弟,大家平时都是干农活,或者外出打工。但是,因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清水江边,一直都有划龙舟的习俗。

      身为舵手的张周保和队员张友江此前一直在外地打工,当得知要来成都参加比赛后,专门向老板请假并投身训练。张周保深知作为舵手的重要性,“因为稍微控制不好,或者用力过猛,船就容易翻。”比赛时,就有其他队没有控制好平衡翻船。而且在掌握航向的时候,还要注意别划到其他赛道上去了,这样就会被取消比赛资格。回忆起备训过程,张友江还记得,大家都是每天一大早在教练的带领下在清水江中进行训练,下午再各自去忙农活。

      据邱国梅介绍,当地人水性很好,因为大家平时干农活时经常也会泛舟前往,“可以说,这是队员们在生活中形成的一项传统强项。”。在比赛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大家不太愿意穿救生衣,但组委会要求穿。“你想想,兄弟们都是天生水性好,没有阻力的话,可以划出更好的成绩。”

      欢乐

      男女混编 参与就是一种胜利

      取得第一名值得喝彩,有支拿了倒数第一的参赛队伍也值得喝彩――新津县人民医院龙舟队,因为这支队伍是本次比赛中唯一一支男女混编的队伍。

      因为本届比赛没有具体分男女队,但是人民医院龙舟队女队员也想参加这样的比赛。所以,这支队伍最终以混编的形式组队并完成了比赛,也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据领队周豫锋介绍,医院工会一直有组建各种各样的队伍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这次比赛的队员总共有28名,上场的队员总共22名,其中包括6名女队员。大家平时都是一线的医护人员,平时的工作都比较繁忙,完全是抽出业余的时间来展开训练。对于赛龙舟,周教练坦言,他身为一个新津人,当他还是一个小朋友的时候,就喜欢来河边看龙舟比赛了,这也是很多新津人一辈子的记忆。今年50多岁的他,很开心能作为龙舟队领队的身份,带着队员一起来感受这项传统的民俗。“参与就是一种胜利,非常开心。”

      洋气

      新津龙舟队 7月出征俄罗斯

      融入非遗之后的新津龙舟竞技,更加彰显亮闪闪的“国际范儿”。再过不久,一年一度的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又将在新津拉开帷幕,全球著名高校学子将齐聚新津。这一赛事,已成为成都的一张亮丽城市名片。数年积淀,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正不断释放其“大事件”效应,承接过去,展望未来,挑战赛将会呈现全新的亮点,为成都平添不一样的天府文化魅力。

      新津是四川“龙舟之乡”。1980年以来,新津龙舟会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去年5月,新津成立成都首个龙舟协会,34家会员企业代表、12个镇乡(街道)团体会员代表以及县文体广新局、县文旅公司代表参与其中。

      据成都商报记者采访了解,新津龙舟队还将在7月下旬代表成都赴俄罗斯参加圣彼得堡 “涅瓦龙舟赛”。

      特殊视角/

      63岁匠人想收徒

      传承龙舟制造术

      新津县兴义镇杨牌村村民蒋志全今年63岁,蒋家三代都以造船为生,这门手艺家传80载,他自己也造了48年的龙舟。“我比我父亲和祖父造得还好些,减轻了阻力跑得更快!”

      新津每年端午都有龙舟赛。但从2007年起,新津的龙舟赛开始启用国际标准,手工木质龙舟被玻璃钢制龙舟取代,蒋志全的22艘木质龙舟基本只能租作训练船用。昨日比赛结束后,大货车驶来,他在烈日下和大家一起忙着搬运龙舟的间歇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在谈及怎么造龙舟以及投身了一辈子的龙舟事业,蒋师傅很兴奋,侃侃而谈。

      造船的步骤不多,但每一步都很考手艺。首先,将杉木锯断后刨成平滑的木板,为保证笔直,要用墨线弹在木头上。先做船身,再造船底,然后将每块木板组装起来,龙身就成形了。再将木头的每一个角落,都刷上桐油,这样才能经久不腐。最后,再用红、黄色的油漆为船身刷上底漆描上龙鳞。而在龙舟赛前,在龙身上装好精致雕画的龙头和龙尾。整个造船的工程必须得慢工出细活,“完成一艘杉木龙舟一般需要一个月时间。”而蒋志全现在最大的希望,就是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如果有好学又能吃苦的年轻人愿意来学,我愿将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他。”

      成都商报记者 雷浩然 图据新津县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