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四川全面深化改革获高度评价:四川的改革推进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 四川全面深化改革获高度评价:四川的改革推进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时间:2017-06-15 20:29:44  来源:  作者:

    成都努力把天府新区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创新第一城”。本报记者 衡昌辉 摄  (资料图片)

      四川的改革推进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专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长期关注和报道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情况。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将四川的改革实践放到全国的改革进程中再观察、再思考。□本报记者 陈岩

      谈全局

      工作重点从方案制定转移到部署落实

      记者:全面深化改革以来,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工作基本完成,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潘治宏:简而言之就两个字“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3年,经过顶层设计、总体规划、全面施工等前几年的努力,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同时也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进入狠抓落实阶段。

      “落实”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一轮改革启动之初就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中央深改组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要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在第三次会议上指出“目标是否坚定,决定改革的成败;落实能否到位,决定蓝图的实现”;在第五次会议上强调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坚定改革决心和信心,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只有牢牢扭住全面深化改革各项目标,落实主体责任,理清责任链条,拧紧责任螺丝,提高履责效能,打通关节、疏通堵点、激活全盘,才能使各项改革都能落地生根,才能让广大群众对全面深化改革有更多、更大的获得感。

      记者:在这个背景下,地方党委政府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潘治宏:地方在继续抓好改革方案制定的基础上,要把握改革阶段性特征,把工作重点进一步转到集中力量抓好改革部署落实和重点领域改革攻坚上来。具体而言:首先,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领导干部亲力亲为抓改革。同时,以党建为统领,突出主体责任,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抓好落实。其次,下大力气落实强化督察职能,健全督察机制,拓展改革督察工作广度深度;把试点和创新工作抓实、抓深、抓细,把创新作为对落实的更深刻的诠释。

      各地要注重加强对改革推进的各项机制的建立完善,包括激励机制、容错纠错机制等,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制度和风气,这样才能长久、有力、高效地推动改革落实。

      谈四川

      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机制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您提到各地要注重加强对改革推进的各项机制的建立完善,四川在这方面有一些探索。

      潘治宏:我多次到四川调研,刚才我说的几点,在四川都看到实践,同时还有很多具体的成效显著、理念先进的工作,让人印象极其深刻。

      据我们的观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讲话精神,把抓改革落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主要负责同志亲力亲为,突出压紧压实地方和部门的主体责任,突出健全完善改革落实机制,突出加大督察问效工作力度,初步形成了推动改革落实的一整套较为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带头抓,省委改革办、各专项小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记者:有没有哪点让您印象格外深刻?潘治宏:有,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建立“改革落实台账”,实行“清单式督察”。目前四川全省256项改革稳步推进,不少重大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清单式”精准督察制度,将具体改革事项按照“已完成”“已启动未完成”“未启动”进行分类评估。一个改革方案形成一张直观量化的《督察评估事项表》,只有方案中的所有具体改革事项全部完成,该方案才能向省委深改组提请“销账”。这些举措在全国都是走在了前列。

      这点非常重要,也体现出四川对督察工作的重视。这一轮改革最大的特点是自上而下、顶层设计,通过制定一个个的专项改革方案来推动改革。因此,推动改革落实、狠抓改革督察,就是要锁定几百个专项改革方案。专项改革方案实际上也是地方和省直部门抓改革落实的对象和抓手。

      近年来,四川省委改革办从这个认识和逻辑出发,形成了“年中集中督察”、常态化“月月督察”、“年底全覆盖绩效目标考核”3项制度化的工作安排。这些举措是狠抓改革落地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和超越意识的生动体现。

      记者:您如何评价四川抓改革的各项工作?潘治宏:四川抓改革提早部署、目标精准、推进有力、行动迅速、落实到位。四川抓改革落实的所有经验做法,归根到底都是把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具体化,切实做到了“总书记有部署要求,四川就有实际行动”。

      应该说,四川改革的推进机制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我社《改革内参》杂志以及承担的国家课题《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方式研究》课题中,我们将四川省委政研室探索有效履行改革办职能的路径模式、清单制+责任制、督察常态化等作为专门的典型案例和经验进行了研究和推广。

      谈未来

      可引入第三方评估模式防止“闭门造车”

      记者:四川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哪些方面可以加强?

      潘治宏:下一个阶段,我认为四川可以考虑进一步创新改革评估机制。新时期地方政府推进改革不是一个“闭门造车”“自吹自擂”的过程,而是极其重视对改革成果的内外评估,尤其是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引入第三方评估模式。由此,社会各界,尤其是改革智库可以通过这一渠道介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之中。第三方是指独立于党委、政府及其部门之外的组织或个人。

      还可进一步重视改革过程中的预期管理。改革具备实践探索的试验性和体制过渡的长期性等特点,决定其既有短期预期、也有长期预期,既有单项预期、也有综合预期,既有显性预期、也有隐性预期。新时期地方改革推进中的一大特点是高度重视改革的预期管理,有效利用公众对改革的预期,并提供源源不断、踏踏实实的稳定的改革预期。第一,用预期管理凝聚改革共识、破解改革焦虑。通过各级各层面的参与式、协商式、体验式等开放平台,让公众更多地参与到改革中来。让人民群众既收获到显而易见的现实红利,也感受到令人期待的预期红利。第二,强化改革风险防控。对一些影响重大的风险领域的改革,注重在改革决策谋划前、改革政策出台前,提前预判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稳定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并且考虑社会和市场的承受能力。第三,增强改革的“正外部性”,降低改革的“负外部性”。重视改革的溢出效应,强化各项改革措施的系统集成,加强各领域改革的系统谋划和整体联动。第四,注重立竿见影和循序渐进相统一,防止改革边际效用递减。既推出能“立竿见影”的“接地气”改革,也推进需“循序渐进”的“高大上”改革。切实防止因改革预期管理不到位,导致改革的风险加大、效应减弱、红利消解,从而在发展的推动力和群众的“获得感”的转化上打折扣。

      记者:四川在改革过程中,如何处理“稳”与“进”的关系?

      潘治宏:“稳”与“进”不是矛盾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步子稳,改革才能持续推进;只有改革不断推进,经济社会才能稳定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首先是要拿出改革的勇气,大胆探索,勇于开拓。同时,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必须稳妥审慎。对一些重大改革,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可以提出总体思路和方案,在推行中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问题要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

    [1][2]下一页 尾页

      圆桌

      改革落实抓出了“蜀风川味”

      主持人

      魏冯 本报记者 曾小清

      嘉宾

      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王小刚(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

      2017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关键年,也是省委确立的改革落实年。

      抓改革落实,四川此前做了哪些有益探索,这些探索对全国其他地区全面深化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四川下一步的挑战和着力点是什么?本报邀请3名专家解惑释疑。

      以全局观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

      主持人:此轮改革与上一轮比有何明显差别?

      汪玉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此轮改革,绝不是局部领域的“小修小补”、零敲碎打,而是以全局观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和改进;不是某个领域改革的单兵突进,而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层次、各环节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

      李后强:这轮改革是存量改革、系统改革、全面改革、深度改革,可以说是“面广水深、线长障多、山高路险”。

      “峨眉功”“青城拳”有推广复制价值

      主持人:如何看待四川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四川形成了什么值得推广总结的经验,四川实践为全国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哪些有益探索?

      王小刚:四川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了三个始终――

      一是始终坚持省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在主要领导的带头下,四川形成“党政领导直接抓改革方案落实”的制度,今年还进一步建立了“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省领导直接抓专项改革方案落实”的制度。全省上下形成了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持之以恒抓改革落实的热情。

      二是始终坚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 。如何确保这些繁重任务得以顺利实现?四川将改革工作纳入省委目标绩效考核,并建立起专项改革方案“清单式”精准督察制度,除年中集中督察和年底全覆盖绩效目标考核外,还进行常态化的“月月督察”。前端明确改革事项;中端落实责任对象,通过督查掌握动态、持续传导压力;后端有考核鞭策。前、中、后环环相扣,形成闭环的工作机制。正因为做得细、抓得实,四川改革抓落实做到了严丝合缝。

      三是始终坚持“为人民改革”、改革促进发展这一鲜明取向,把“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作为检验改革和发展成败的标准,统筹协调好改革中的各种利益关系,通过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创造新红利。

      这三个始终坚持,使四川形成了推动改革落实的一整套较为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由此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并带动了整体改革的推进。

      李后强:四川这些改革形成了一系列思想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具有“蜀风川味”,既好看也好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用的是“峨眉功”,出的是“青城拳”,完全符合省情民情,走出了“新蜀道”,形成了天府特色。主要是宽严有度、快慢适度、讲究“情、理、法”,突出“时、效、度”。城乡统筹、工农联动、创新驱动、开放推动,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科学、有复制和推广的价值。

      抓落实抓改革落地是重点

      主持人:四川全面深化改革进入第四年,在新阶段,四川面临最重要的改革任务是什么,如何更好推动改革落地?

      王小刚:全面深化改革头三年是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三年。顶层设计做好了,现阶段更强调如何抓落实,如何将改革任务落地。需要强调的两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依然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四川应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勇气和创新精神,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李后强: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新阶段,呈现五个转变特征。即由单项局部到全面整体,由外部修补到实质改造,由体制机制到制度法治,由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由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

      为此,四川改革要在速度、深度、广度、温度上下功夫,重点是释放活力、保护产权、简政放权、国民平等、法治建设,把握“放、管、服”尺度,增强改革系统性、配套性和协调性,加强人文关怀,与国际理念接轨。“改革落实年”要抓监督、问责、奖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要用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等金字招牌,大力大胆闯出新路。

      汪玉凯: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难度、风险、阻力也骤然上升,因此要防止改革车轮“空转”,就要十分重视改革策略的选择。按照中央的要求,改革要处理好诸多关系,注重把握时机和节奏,如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等。

    首页 上一页[1][2]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