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成都出台“治水十条” 向296段黑臭水体宣战
  • 成都出台“治水十条” 向296段黑臭水体宣战

    时间:2017-06-19 20:43:33  来源:  作者:

    发布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8日讯(记者 李春雨 摄影报道)今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成都治水十条”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成都将从就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大关键治理领域出发,加大整治力度,全面提升成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年内启动成都“第三水源”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力度,强力整治296段黑臭水体,保障水生态安全,构筑水生态文明。

      近日,成都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分别审定通过了《实施“成都治水十条”推进重拳治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成都治水十条”),结合河长制管理工作、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就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三大关键治理领域,提出了针对性强、治理力度大、实效性高的十条“重量级”举措,为成都贯彻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水务保障。

      加大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力度 对违法排污下重招

      成都市水务局局长阳昌寿表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成都治水十条”作为成都现行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为主线,强化生产、生活、生态“三水”共治,致力解决十类问题,注重全民参与,充分体现了成都治水的决心,对于提高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安全,构筑水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阳昌寿介绍到,针对“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成都将加大污水处理厂扩能改造力度,加快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制定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8万吨/日,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能力230万吨/日,新建污水管网625公里,改造老旧管网420公里,改造合流制管网166公里,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71万吨/日,新建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610吨/日,做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污水主次管网、污泥处理处置“三个全覆盖”,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由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由污水处理向再生利用、由重城轻镇向城乡统筹、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行“五个转变”,全面提升成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根据“成都治水十条”,今年成都将启动彭州市县城产业园、丽春产业园,蒲江县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等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启动新都区工业东区污水处理厂,金堂县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崇州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温江区科技园污水处理厂、永盛污水处理厂等工业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改建。全市工业聚集区建成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涉磷工业集聚区增加总磷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到2019年,将全面完成彭州市县城产业园等工业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提标扩容工程建设。

      成都今年将启动锦江流域、沱江流域、金马河流域3832家(户)畜禽养殖场专项治理,限期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规范整治适度养殖区畜禽养殖场,整治后的畜禽养殖场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将对洗车场、餐饮店、农贸市场、洗砂场、搅拌站、“小散乱污”、“农家乐”等违法排污行为下“重招”。今年,对市域范围内首批排查出的1760家洗车场、1416家餐饮店、458个农贸市场、216家洗砂场、217家搅拌站、5305家“小散乱污”企业、4055家“农家乐”等,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台账,制定年度治理方案,启动治理工作。相信通过三年时间的专项整治行动,这些违法排污行为将得到全面整治。

      加强水源地保护 开展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为让市民喝上放心的水,市财政投入1000余万元建成了水六厂和水二厂、五厂饮用水源地防护工程及应急设施;投资8000余万元将水二厂、五厂取水口上移至沙河刘家碾;投资3666万元实施沙河刘家碾和自来水七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及磨儿滩应急水源安全防护工程;并从2012年起,每年安排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郫县饮用水源保护工作。2016年,市政府制定印发了《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考核激励试行办法》,市政府和受益区(市)县政府用考核工作、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水源保护区属地政府给予资金激励,去年市财政投入1.4亿元给予金牛区、成华区、郫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资金激励,相关区(市)县政府正按照要求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并不断加大饮用水源保护资金投入,来保障饮水安全。2016年,全市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但是,成都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源还存着保护区未划定、一级保护区内还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水质自动监测、监控能力较为薄弱等问题,对饮水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成都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林建良表示:“为进一步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从2017年至2021年,成都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整治力度,开展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质自动站建设。”

      2017年,按照“一源一档”分级分水源地建立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档案;完成龙泉驿区宝狮湖、都江堰市西区自来水厂、第一自来水厂、邛崃市县城自来水厂、金堂县东风自来水厂一级保护区隔离设施设置。完成彭州市龙门山镇沙金河凤鸣湖、温江区寿安镇自来水厂保护区标志标牌设立。完成都江堰市西区自来水厂、金堂县北河和东风自来水厂等水源地应急防护工程设施建设。

      2018年,完成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大邑县、蒲江县等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预警自动站建设,实时监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控水源水质变化情况及趋势,为风险防控提供决策信息,成为饮用水安全的预警系统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屏障。

      2019年,完成彭州市龙门山镇沙金河凤鸣湖、温江区寿安镇自来水厂视频监控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完成温江区、新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新津县、简阳市备用水源建设,解决特枯年份水源短缺,周期性断流等水源水量不足问题。

      2020年,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今年启动成都“第三水源”建设前期工作

      2016年10月初,成都“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李家岩水库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这项工程开工之后,也一直备受关注。根据计划,今年李家岩水库工程将启动大坝主体工程施工,明年将启动引水隧洞工程建设,后年将基本建成李家岩水库引水隧洞工程,2020年,基本完成李家岩水库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李家岩水库环保工程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挖掘成都水资源利用潜力,优化调配水量,全面提高成都供水能力,规划建设“第三水源”三坝水库的工作已正式纳入“成都治水十条”。而同时已列入全国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三坝水库建设项目,今年将启动前期工作,预计2020年完成项目立项审批和初步设计报告编制,2021年,完成前期工作,具备开工条件;2022年,按计划有序推进三坝水库建设。

      此外,成都还将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2018年底前县级及以上集中式水源地全部建成水质预警自动站也是强化生活用水治理的重要一环。根据“成都治水十条”,2019年,完成彭州市龙门山镇沙金河凤鸣湖、温江区寿安镇自来水厂视频监控及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2020年将依法拆除13个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违法建设。

      告别黑臭水体 成都整治296段黑臭水体

      怎样让成都“告别“黑臭水体,让碧水清流常伴市民身边?“成都治水十条”列出了强力整治296段黑臭水体任务清单。

      根据计划,2017年,成都将完成城市建成区53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完成郊区(市)县243段黑臭水体治理方案编制,启动工程措施建设。2018年,完成郊区(市)县120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任务。2019年,完成郊区(市)县剩余123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任务。2020年,开展已治理黑臭水体“回头看”、水质监测、公众评议调查等,查漏补缺,巩固提升,确保治理成果。到2021年,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日常巡查监管,巩固治理成果。到2022年,全市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按照治理工作安排,成都将对毗河(含青白江、长流河)、西江河、府河(含沙河、陡沟河、洗瓦堰、秀水河)、江安河、杨柳河(含白河)、新津南河、鹿溪河等7条重点流域实施综合治理。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确保毗河、西江河等7条重点流域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而通过建立重点流域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建立工作进展月报制、联席会议制、约谈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将有效地杜绝反弹现象。

      同时,对于大家非常关心的如何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打造海绵城市,“成都治水十条”也作出了具体的安排规划。今年6月底前成都将编制完成《成都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设计文件编制规定及审查要点》,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成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一期31.5公里,完成三环路绿化带改造项目,完成锦江轴天府绿道概念规划及实施方案并有序启动,基本建成杉板桥、二仙桥、圣灯公园、海滨公园、鹿溪河生态区建设项目等海绵型公园绿地示范项目。到2020年,初步形成340公里环城生态区-天府绿道。到2021年,地下综合管廊建成不少于200公里。

      此外,根据“成都治水十条”,成都将加快完成蓝线规划,拆除河道两岸违法建筑,打造宜居水岸、活水成都,到2019年,全面建成中心城区“宜居水岸”工程。成都市水务局还将会同规划、建设等部门和相关区(市)县,依托江安河、走马河、东风渠、毗河等河流和路网,尽快启动七条生态廊道的建设工作。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