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揭秘非遗节幕后的故事:不一样的非遗 不一样的魅力
  • 揭秘非遗节幕后的故事:不一样的非遗 不一样的魅力

    时间:2017-06-19 20:50:24  来源:  作者:

      第六届非遗节今日迎来最后一天。专家评委们如何评价成都国际非遗节?非遗节举办期间,非遗传承人精湛的技艺、精彩纷呈的非遗表演、五花八门的展览,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今天,记者特别为读者揭秘本届非遗节幕后,带领读者感受不一样的非遗魅力。

      透过非遗节 专家点赞天府文化

      在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记者采访到了原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屈盛瑞。他作为本届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大赛的评委,这已经是第六次参加非遗节了。“成都的非遗技艺真的是一流的。各类传承人、工艺大师人才辈出。”看着比赛现场热火朝天的景象,屈盛瑞感慨地说。

      成都被誉为“天府之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孕育积淀出思想开明、生活乐观、悠长厚重、独具魅力的文化。基于此,成都提出发展“创新创造、时尚优雅、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对于这一点,屈盛瑞深表赞同:“成都的文化遗产资源太丰富了,巴蜀文化、金沙遗址、武侯祠、都江堰等文化遗产资源众多,博物馆数量也是远远高于全国大多数城市。如果要比较历史文化资源,成都当之无愧走在全国前列。”屈盛瑞认为,发展天府文化,不仅要保护和传承自己国家的文化遗产,还要“走出去,引进来”,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国外的文化进入到中国。

      除了屈盛瑞,本届大赛的另外一位来自四川的评委郭桂玲也同样认为成都历史文化厚重。“四川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来说,四川都占了。特别是我们传统技艺这一块儿,比例占得非常重。因此,能够通过这种竞技的形式来展示天府文化,是非常新颖和巧妙的。”一谈及天府文化,郭桂玲格外骄傲,“这一次我们本省来参赛的选手并不是特别多,这也显示了我们东道主的风格,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了其他省份。但是从整个展场来看,四川乃至成都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品质上乘。”

      重庆铜梁龙舞 18米长龙舞出“新花样”

      安徽黄梅戏、江西傩舞、辽宁东北二人转……本届非遗节“中国戏”板块,来自全国各地的34支优秀表演队伍汇聚一堂,为人们带来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大类的传统表演艺术,好不热闹。

      其中有一支队伍的展演引人入胜。雍容华贵、飘逸灵动、翻江倒海……由重庆铜梁区文化馆带来的重庆铜梁龙舞耍着一套又一套精美的龙舞套路,慢游龙、连环套、单侧快舞、流星赶月……50余个套路舞起来气势恢宏,翻江倒海,精彩纷呈,看得人们热血沸腾。

      据悉,铜梁龙舞系流传于重庆市铜梁区境内的一种以龙为主要道具,集民间舞蹈、音乐、美术、手工艺品为一体的舞蹈艺术形式。它起于隋唐,盛于明清,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铜梁龙舞的龙分为大蠕龙、火龙、稻草龙、黄荆龙、板凳龙、正龙、竹梆龙、荷花龙等20多个品种。“这次非遗节,我们带来的是彩龙。”重庆龙舞表演团队领队冉廷明介绍道。据悉,这是重庆龙舞第二次参加非遗节。

      只见近18米长的龙道具制作精美,龙头造型独特,庄严而不失亲切;龙身圆润饱满,色彩艳丽。“重庆铜梁龙舞与其他龙舞最大的不同便是其龙头制作工艺,我们的龙头是笑龙造型,这可以说是铜梁独有的技艺。”冉廷明介绍道。

      虽然道具龙一共不到15斤,且由11人同时舞动,但几个套路下来,只见演员们已是大汗淋漓,其间舞龙头的演员更是更换了人员。“针对此次非遗节,我们前期准备了两个多月,设计出了全新的套路,难度系数颇高,其中高难度动作达到26个。而且这些动作都由平均年龄仅16岁的演员们完成,他们比其他地方的龙舞演员都要小。”冉廷明介绍道,“最经典的便是龙舞最后的龙舟造型。”只见演员们腾挪翻移,搭起了近两层楼高的彩龙舟造型,颇为惊艳。

      精彩的龙舞表演不仅收获了大批观众的掌声,更得到一些企业的青睐。“此次参加非遗节,我们比上一次收获可谓更多。通过非遗节的平台我们不仅让更多人感受到了重庆铜梁龙舞的风采,更在展示和交流中收到了商业合作邀请。”冉廷明说道。

      泉州提线木偶 精彩演绎受观众热捧

      五洲情展厅的非遗节现场,泉州提线木偶表演现场人气爆棚。泉州木偶剧团演员黄文君的一场《青春梦》,以其精湛娴熟的技巧,出神入化地演绎出一个老妪的青春之梦。灵巧的十指勾、挑、提、抽,30余条纤细悬丝操纵下的木偶仿若有了灵魂:白发苍苍的老妪步履蹒跚,感伤着年华老去,恍然之间,白发老妪变身为面目慈祥的中年妇人,正当观众沉浸在变身的神奇中时,木偶再次摇身一变成为衣着鲜艳的明艳少女,甩袖、弯腰、飞天……轻盈灵动的舞姿抒发着重返青春的喜悦。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已有千年传承历史。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泉州市木偶剧团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提线木偶戏的集体传承单位,自1952年建团以来,相继创排上百部优秀剧目,足迹几乎遍及全球五大洲。2012年“福建木偶戏人才培养计划”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 这是目前中国唯一入选此名册的非遗项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应鸿老师则是第三次参加非遗节,他告诉记者:“我们在主会场的表演主要集中在周一至周五,本来以为工作日前来观看的人会相对少一些,没想到还是有很多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前来参观,这是我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据了解,除主会场活动外,泉州市木偶剧团的表演队伍参与了本次分会场与部分进社区的展演,所到之处都受到了成都市民的热烈欢迎。陈应鸿大力称赞本届非遗节的展演进社区活动:“我觉得这个进社区活动设置得特别好。非遗文化保护传承的第一步就应该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喜欢它,进而保护它。全国乃至世界各地都有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热爱者、传播者和推介者,发展会越来越好。”

      500位志愿者 用独有的方式参与非遗节

      在第六届非遗节期间,无论是在博览园主会场还是各大分会场和基层社区,总能看到身穿蓝色和红色统一服装的志愿者忙碌身影。来自四川大学、西华大学、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和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的近500位志愿者,或维持现场秩序或衔接演出情况,甚至为游客提供基础服务,他们用他们独有的方式,默默为非遗节作出自己的贡献。

      “早上5点从学校出发,7点赶到主会场集合,坐车都能睡着。”来自四川国际标榜学院一年级的张丽,是大赛工作部的志愿者。“虽然累,但是真的挺有意思的。能有机会参加这种国际性节会,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累点也值得啊!”这个18岁的小姑娘由于连续几日忙着维持竞技比赛现场的秩序,嗓子已经开始沙哑了。据了解,本届非遗节期间,大赛工作部共有70位来自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的志愿者。“多亏了他们啊,我们所有成绩都有志愿者的一半。”据大赛工作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大赛工作部志愿者工作主要分为机场接机、酒店接待、比赛现场秩序维护和展览现场维护四部分。

      除了大赛部,展演部对本届非遗节的志愿者也是连连点赞。“多亏了志愿者啊!他们就是我们的主力!进社区演出、分会场演出衔接都是志愿者一对一服务。只要演出队伍到基层,志愿者都会全程跟着下去。”展演部相关工作人员谈到志愿者就特别激动。“尤其今年我们演出队伍都是小语种国家,来自四川外国语学院成都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志愿者还承担了所有翻译工作,非常感谢他们。”

      在众多志愿者中,来自万春小学的“小小讲解员”是年龄最小的志愿者。每天这群平均年龄不到10岁的小朋友,一遍遍向游客讲解相关非遗知识。专业的知识,敬业的态度,获得众多游客的称赞。

      本报记者 王嘉 李雪艳 摄影 谢明刚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