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成都“宜居水岸”西郊河样板段亮相(图)
  • 成都“宜居水岸”西郊河样板段亮相(图)

    时间:2017-06-22 20:49:01  来源:  作者:

      “栏杆变矮了,离水更近了,得不得不安全?”“坐的椅子好特别哟!”“咋个你们刚冲洗了路,都没得积水呢?”……昨日上午,“宜居水岸”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正式开放了浣花溪青华路段和西郊河实业街段两个样板段,市民不仅可以亲身感受改造后的滨河生活,还可通过现场设置的接待台和公众意见箱,提出意见和建议。成都晚报记者了解到,市级示范项目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预计2017年年底主体工程基本建成,2018年6月底全面完成建设。

      示范段1:浣花溪青华路段

      市民体验后感叹 散步绝佳之地

      “有这么好散步的地方,哪个还想去逛商店哟。”家住草堂北路的彭婆婆,是昨日来到浣花溪青华路样板段体验的第一批市民中的一位。她告诉记者,之前这里离河边远,路也很窄,散步都不会走到这里,“如果都像样板段这样修,肯定很漂亮。我一定喊老头不要去对面逛商店了,这里逛起多巴适。”

      不过,彭婆婆也提出了担忧:“栏杆变矮了,得不得不安全哟?特别是小娃儿。”

      对此,负责该段改造工程施工的中铁二十三局西郊河项目总工程师成晋表示,该区段原有滨河步行道几乎不通,亲水性与参与性较差,茂盛杂乱的植被将河道与城市完全隔绝,城市雨水、污水等污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他说:“本次改造以打造生态、安全的水岸为原则,取消了栏杆及砂石挡墙,通过工业化种植槽、自然垒石等手法来加固驳岸,还设置浅水区,降低了危险系数。”

      其实彭婆婆的担心,在此前方案设计征求民意时,也有市民提到。去年,《“宜居水岸”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总体方案》拟定并公示后,市建委已通过电话、邮件、留言等形式,累计收集100多条市民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于水质水量、绿化景观、配套设施完善、景观亲民等方面。

      示范段2:西郊河实业街段

      惠民工程 家门口的亲水休闲场所

      在西郊河实业街示范样板段,记者看到,附近很多小区的居民,带着孩子来此体验。“之前围挡遮着,以为在清理河道,没想到今天一打开,变得那么漂亮。”家住芙蓉花园的罗女士说,之前听社区工作人员来商量过,临近河边的小区围墙怎么改,虽然自己没有住在临河位置,但看到小区围墙改造与河边景观都焕然一新,还是非常开心。

      虽然临近有宽窄巷子等景点,但很多居住在此的居民表示:“那里更适合游客。”他们非常希望在家门口就有亲水休闲场所。但该区段原河道驳岸为红砂石垒砌的直立驳岸,原有园路狭窄、无景观节点,设施陈旧、缺乏文化元素的融入,很多小区围墙与河道围栏很近,设计施工难度都较大。为此,市建委、城投公司、相关社区与设计改造的小区居民进行了多次沟通,才有了现在的样板段美景呈现。

      “不仅小区围墙会征求市民意见,在体验了样板段之后,我们还将整理市民提出的各种建议,论证修改设计。”业主方成都城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征集公众体验意见,归纳汇总市民的声音,从市民的需求出发,进一步深化调整全河道实施方案。以实现生态、亲水、宜居的原则,建设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市政协委员、四川尚上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赵梅表示,开放浣花溪、西郊河两段样板段,供市民实地体验并公开征集意见是一件非常得民心的事。通过群策群力,多一些有用的见解,多一些科学的规划,对于城市建设、水体治理都有很大助益。

      成都晚报记者 滕杨 实习生 叶飞鸿

    [1][2][3]下一页 尾页

      市民声音

      期待“三治一增”让成都更宜居

      成都治霾十条、成都治水十条、成都治堵十条、成都增绿十条的出台,加快了成都共建共享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步伐,引发了居住在这座城市、深爱这座城市的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对于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市民们表示,非常期待和看好这样强力的举措。

      ●马来西亚籍华人何健铭

      对成都充满信心 正等着拿绿卡

      57岁的马来西亚籍华人何健铭在成都生活了17年。“看着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迅速建了起来。兴隆湖是看着建起来的。”不过,去年6月,他到新都保利公园198参加一项高尔夫球赛事,早上7点从天府新区的住地出发,到了三环路开始堵车,最后因为迟到失去了参赛资格。

      何健铭说,不过,这并没有让他放弃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堵车是很多城市的‘通病’,关键是我看到了政府的决心和力度。”他告诉记者,成都正在大力推进的“三治一增”十分有必要。

      对成都的未来,他充满信心,计划永久定居,多次到成都的出入境服务站申请“中国绿卡”。“我6月初提出的申请马上进入第二阶段审核。拿到绿卡后,我要把家人接过来。”

      ●“百马大叔”余德芳

      以后不用“看天跑步”了

      “百马大叔”余德芳作为四川“跑马圈”第一人,至今已跑完100多个马拉松。由于在国内外经常参加马拉松比赛,他对空气特别敏感。这次成都出台“治霾十条”,“将来跑步锻炼,终于能摆脱‘看天跑步’的窘境了。”

      余德芳说,2014年参加北京马拉松比赛时,由于雾霾严重,比赛后一个星期嗓子都不舒服。“每天起床首先看天气预报,看空气质量适不适合锻炼。”

      ●锦江旁住了58年的雷大爷

      期待更大力度治水 让锦江更清澈

      79岁的雷大爷是名副其实的“老成都”,在锦江边住了58年。每天饭后,他都会到武成门桥边的小树林散步。“最开始,锦江的水清澈见底,还可以下河洗澡。后来,两边全是排污管,河水恶臭,不想靠近半步。再后来,政府进行了整治,河水又慢慢重回干净、没有臭味。”雷大爷告诉记者,是水滋养了这座城市,期待有更大力度的治理,让水更加清澈。

      ●春熙路口交通劝导员雷华安

      希望共享单车 为交通缓堵出力

      在红星路与总府路交界的十字路口,58岁的文明交通劝导员雷华安说:“前几天,交警在路口罚了一个骑共享单车占用机动车道的市民,还有骑共享单车逆行的。”成都鼓励共享单车,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市民也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让共享单车真正为交通缓堵出力。

      雷华安感叹,成都近年来的交通状况比以前好很多,建成了很多下穿隧道,地铁也开通了4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就拿他值守的春熙路口来说,相比一年前,路口的通行能力增大了很多。

    首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尾页

      专家观点

      四个“十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成都全力推进实施铁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学治堵、全域增绿的“三治一增”,连续出台“三治一增”四个“十条”,引起社会与市民的共同关注。市政府政研室副主任牟新云接受成都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都将这一理念全面贯穿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三治一增”四个“十条”的出台是成都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他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三治一增’系列政策是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细化措施。”

      他还表示,“这么多年来,成都经历了快速发展,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大城市病。空气质量不佳、河流水质堪忧、道路交通拥堵、城市绿化不足,这一系列的问题客观存在,也亟待我们解决。”

      “‘三治一增’四个‘十条’的制定与实施,也需要每一位成都市民的共同参与。”牟新云认为,城市不仅是党委、政府的城市,更是每一位市民的城市,“每一项具体政策的落实与实施,都与市民密不可分。”

      市委、市政府连日来集中发布的“三治一增”系列举措,许多目标指向2020年或者2022年。在牟新云看来,设定这样的时间表是科学的、可行的,“任何一座城市在治理大城市病的过程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成都晚报记者 李晨 黄尚斐 见习记者 章玲 闫宇恒 实习生 谢莉莉

      原标题:西郊河样板段亮相

    首页 上一页[1][2][3]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