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西部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建设者:地下26米处 他们为光明奋斗
  • 西部首条无人驾驶地铁建设者:地下26米处 他们为光明奋斗

    时间:2019-11-09 17:53:02  来源:  作者:

    □本报记者郭静雯

    地铁,城市交通的大动脉。每天,它们穿梭在二三十米深的地下,将数以十万计的人流输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2016年,成都地铁9号线正式开工建设,这条位于三、四环之间,设计时速达100公里的地铁线路不仅线路长、换乘节点多、速度目标值高,还将创造一个新的纪录――西部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

    是谁在修建它们?他们在怎样的条件下工作?他们背后有怎样的故事?11月5日,记者走进地下建设现场,走近在黑暗里点亮城市交通“明星”的建设者们。

      地下26米深处工作

    “重见天日”最幸福

    “李队,上来一下,有人找!”对讲机里呼喊着一个人的名字,不一会儿,一顶红帽子冒出地面。明媚的阳光照在他黝黑结实的脸上,他揉了揉眼睛,一路小跑过来。

    “红帽子”名叫李志豪,是中铁九局西南分公司的一名测量队队长。2017年初,公司中标承建成都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锦城大道站,李志豪便在这里工作。他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如果把修地铁站当成拼乐高,测量工程师就像是一幅活地图,指引着建设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零件的准确方位。”

    作为5号线与9号线的换乘站,锦城大道站是9号线中最大的站,总建筑面积超过3.5万平方米,分为3层。基坑成型后,工程转入约26米深的地下。沿着狭窄的钢梯向下,光线越来越暗。负三层的工作面上,只有中间一小块露天的区域可以看到自然光。隧道延伸至不远处的黑暗里,看不到头。到处都是钢筋水泥和临时搭建的各种架子。

    李志豪的大部分时间就在这里度过。他通常早晨7点半就得下去测量,一直到晚上8点才回到地面,忙的时候午饭、晚饭都在下面吃。有时工程进入关键期,一天一夜都不能休息。

    “如果是夏天还能看到早上的太阳,到了冬天,下去的时候天还没大亮,出来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李志豪说,“偶尔抽空上来透口气,那种感觉就像‘重见天日’一样,别提多幸福了。”

      地铁建成之时

    就是离开的时候

    修地铁是个技术活儿,实践经验相当重要。

    带班人员李银龙干了十几年,十几斤重的钢筋随手就能拎起来,手下60名工人个个都不含糊。技术主管副组长叶飞,地面上下的进度、施工队的位置、物料的使用都在他脑子里,随时调度。项目书记王为,从条件最艰苦的内蒙古、新疆一路修铁路修到成都,黑乎乎的地下,一大步是一米,一指是20厘米,大拇指按地,中指画个圆,大概位置就定了,跟尺子测量的八九不离十。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白天一起工作,晚上一起住在员工宿舍里。朝夕相处中,结下战友一样的感情。累了,想家了,大伙出去吃顿火锅,喝两杯酒,小情绪就在嘻嘻哈哈里溜走了。

    李志豪是个“90后”,个头中等,笑的时候露出一排大白牙,能看出山东汉子的憨厚耿直。成都地铁9号线是李志豪工作7年来修建的第二条地铁,此前他在重庆。“干我们这行,工程在哪,人就在哪。”而地铁给城市交通和生活带来的便利他们却很少有机会感受,“因为建成的时候,就是我们离开的时候。”李志豪说。

    目前,成都地铁9号线一期已经全线封顶,铺轨单位、机电装修单位已进场施工。按照计划,一期工程将于明年底开通试运营。那时,项目部的人员也会根据工程需要去向不同的地方。

    “在成都生活了快3年,肯定有不舍。”李志豪说,“虽然地铁没有留下我们的名字,但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会被这里的人们记着,我们是‘城市的建设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