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明确五项重点任务 将优化国际化语言环境
  • 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明确五项重点任务 将优化国际化语言环境

    时间:2017-07-04 20:33:33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4日讯(记者 李春雨)近日,《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出炉。根据《总体方案》,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重点打造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临空经济创新高地、临空高端产业体系、内陆开放先行区、新型生态智慧空港城。其中包括,将提升国际化城市品质,优化国际化语言环境,将加强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建设,打造一流的国际化工作和生活环境。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根据《总体方案》,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优化空铁对接,充分发挥蓉欧快铁、中亚班列黄金双通道优势,建成面向中亚、西亚和欧洲的空铁联运贸易快速通道。形成至国内主要城市“148”高铁交通圈,构建空铁联运、通江达海的高效运输网络。

      加强空公联运,加快省际、成渝城市群及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等运输大通道建设,完善示范区与成都中心城区、天府国际机场、青白江、新津、新都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货运交通体系,加快建成“外畅内联、结构合理、安全高效”的快速公路网。

      提升枢纽功能,推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不断加密国际国内航线网络,加大航空公司基地总部引进力度,加快建成亚欧货运转运中心,加速推动航空枢纽服务向亚洲及欧美地区拓展,强化中西部门户枢纽机场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

      建设临空经济创新高地

      根据《总体方案》,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临空产业重点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创办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立创新研发投入增长机制,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等创新,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汇聚创新型人才。充分发挥走出去、引进来的桥梁窗口作用,依托省内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围绕临空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政策和服务机制,广泛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高层次创业团队。

      优化创新创造环境。加强创新政策统筹和有效衔接,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激励创新创造的公平竞争环境。以服务临空高端制造业生产环节为重点,加快发展创新孵化、研发设计、技术交易、检验检测认证、管理咨询等第三方专业服务。加强创新创造载体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企业加速器,培育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平台。

      构建临空高端产业体系

      根据《总体方案》,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依托航空发动机含铼超高温合金叶片、无人机整机等重点项目,大力发展航空发动机研发、生产和无人机产业。依托中国商飞民机示范产业园等,积极发展以公务机FBO、MRO等为重点的通用航空产业。依托国航成都维修基地、川航飞机维修基地,发展壮大飞机发动机深度维修、机载设备附件维修、飞机定检维修等业务。依托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电子信息产业和物联网、大数据、信息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双流生物产业园,充分发挥航空转运高效便利优势,加快发展血液制品、疫苗产品、基因工程研发等生物产业。

      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扩大航空物流比重、促进多式联运为重点,加快建设集国际国内货代、货物仓储分拨、城市配送、航空快递、航空货运等于一体的航空物流园区,打造成为亚欧航空货运转运中心。充分发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和机场一类口岸优势,建设中西部进口中高端生活消费品区域分销分拨中心和专业市场。以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国际快件中心为重点区域,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内探索组建联合产权交易服务公司,加快跨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以飞机发动机、航材等保税租赁业务为突破口,着力发展融资租赁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围绕临空贸易融资需求开展金融创新,拓展航空运输保险服务。大力引进国内外航空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打造空港总部集聚区。加快完善临空商务配套服务,打造站前航空商务集聚区。

    [1][2]下一页 尾页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建设内陆开放先行区

      根据《总体方案》,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加强与沿海沿江港口城市、边境口岸的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合作,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一体化大通关体系。积极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际转口贸易、国际物流、中转服务、研发、分销、仓储等功能。

      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加强国际空港口岸建设,优化口岸平台,完善口岸政策环境,持续推进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巩固提升进口商品指定口岸功能,积极拓展各类专业口岸功能,规划建设成都空港国检试验区。推动重点口岸联动发展,加快建设四川电子口岸平台,推进“单一窗口”建设。联动成都国际铁路港、宜宾港、泸州港、重庆港等,大力发展大宗商品保税贸易。

      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搭建多层次开放合作平台,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完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功能,发展国际通程中转联运业务,实现成都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直通互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国内主要城市互联互通,扩大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及港澳台地区的开放合作。积极探索建立省内机场战略联盟,增强临空经济的示范带动作用。

      建设新型生态智慧空港城

      根据《总体方案》,打造绿色航空都市。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机场噪声污染防治,确保满足相应声环境功能区要求。推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探索空港都市立体开发模式,建设宜人宜居宜业的绿色航空都市。

      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城市和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建设安全稳定的宽带信息网络,提高城市地下管网智能化水平,构建信息化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智慧空港”基础设施体系。

      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强化区域智能化管理,加强城市管理、交通、环保、水务、地下管网、救灾、企业服务等领域政府公共服务智能平台建设,搭建技术研发、检验检测、产业信息服务、财务结算等各类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示范区专业性公共服务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将提升国际化城市品质,优化国际化语言环境,推进国际标识改造,构建多媒体、跨平台的现代传播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行业对外交流能力。加强国际社区、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建设,打造一流的国际化工作和生活环境。

    首页 上一页[1][2]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