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五大分区范围划定
  • 成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五大分区范围划定

    时间:2017-07-05 20:54:56  来源:  作者:

    新闻发布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7月5日讯(记者 李春雨 摄影报道)7月5日下午,记者从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新举措”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成都正在编制到2040年的发展规划,“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五大分区范围、发展战略确定。

      关键词:成都编制到2040年的发展规划

      2016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确定成都为国家中心城市,赋予成渝相向发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打造国家区域经济 “第四极”的历史使命。

      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局长张瑛在发布会上讲到:“2016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市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按照住建部体现新发展理念,落实快编、快审、快批的工作要求,我市举全市之力,加快修编工作进程。”

      据悉,本轮总规修编的年限至2040年,重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提升城市目标、城市性质和城市职能。新总规确定城市发展总目标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城市性质为“国家中心城市、世界文化名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中心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职能为“五中心一枢纽”,包括西部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二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重塑城市经济地理。调整中心城区范围。为打破城市圈层式发展格局,将中心城区范围由原绕城高速以内区域扩大至所有的市辖区,具体包括金牛、武侯、龙泉驿、双流等11个行政区以及高新区、天府新区直管区(为11+2的区域结构)。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布局形态。将城市布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龙泉山由原来的生态屏障转变为城市绿心;在现有南北城市轴线基础上规划东西城市轴线,形成整个城市南北向、东西向联动发展格局,并制定了“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策略。

      完善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体系。将国家中心城市“五中心一枢纽”的功能在全域统筹布局,构建“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的功能体系,推动城市由单极发展向双城时代迈进,由圈层式发展向多中心支撑迈进,由同质化竞争向错位发展迈进。

      三是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配套。针对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公共配套不足、城市活力缺失、文化彰显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规划措施,包括:开展全域总体城市设计,明确城市特色风貌和空间形态结构;促进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规划“8+X”条城市通风廊道,对廊道内建筑的高度、密度和布局形式等方面强化管控,改善城市的通风环境,缓解雾霾;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及设施保障服务水平,规划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

      关键词:按“十字”方针调整城镇空间布局 重塑经济地理

      张瑛表示,成都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市域空间差异化协调发展。“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十字方针是调整城镇空间布局,重塑经济地理的基本方法。进、拓、控、优、改,目的在于体现整个城市布局的整体性、协调性和持久性。我们要按照“十字”方针加快推进五大分区战略规划编制。

      “东进”区域是全域发展格局中的国际门户、产业新城和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主要包括简阳市、金堂县、龙泉驿区部分区域以及青白江区和天府新区龙泉山部分。“东进”规划坚持产业分区、集约开发、集群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空间上形成空港新城、淮州新城、简州新城、简阳城区等产城相融的功能板块,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 实施“东进”符合经济主流向,对培育城市的新动力,构建城市发展新载体,破解城市单中心结构具有战略意义。

      “南拓”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主要包括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双流、新津等区域。“南拓”重点是坚持“全域规划”理念,对天府新区规划和城市设计进行系统优化,将天府新区建成具有国际水准和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新经济成长区和高品质城市新区。

      “西控”是打牢城市生态本底、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主要涉及都江堰、郫都、温江、崇州、大邑、彭州、邛崃、蒲江及高新西区等9个区(市)县。“西控”的核心是提高产业门槛,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划定城市开发边界,重在以控促优,保护自然文化景观,提升西部生态功能,优化城乡空间结构,提升绿色产业发展能级。

      “北改”就是要保持城市的特性,形成城市更新示范区,工业发展转型区,主要涵盖新都、青白江、彭州等北部城区。“北改”重点针对“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强化门户枢纽、区域协同、健全交通、彰显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规划优化和提升策略。

      “中优”的核心是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保持和彰显成都的历史文化特色。按照中心城区范围调整的要求,“中优”区域从绕城高速以内扩展到规划的五环路以内,包括现有中心城区五城区,涉及龙泉驿区、郫都区、新都区、双流区、温江区、天府新区及高新区。“中优”从城市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入手,通过腾笼换鸟,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城市品质,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的极核功能、优化提升城市业态,发展商业中心、总部中心、文创中心,形成高端服务集聚区,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市民的归属感。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