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不止都江堰 四川盆地变“天府之国”李冰功不可没
  • 不止都江堰 四川盆地变“天府之国”李冰功不可没

    时间:2017-07-14 20:08:59  来源:  作者:

      坐落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之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系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设计、兴建。2000多年以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灌区面积已达到1000余万亩,塑造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日前公布的首批四川历史名人名单中,李冰的名字赫然在列。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谭继和表示,李冰不仅奠定了成都城市发展的生态模式,其开拓奋进、顺水之势的“川主精神”也值得后人记取。□本报记者 余如波

      李冰的贡献,不止兴建都江堰

      作为全世界现存年代最久、迄今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其实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产物。谭继和说,李冰继承了大禹在蜀中“岷山导江,东别为沱”的治水方法,又在古蜀王开明氏凿金堂峡治理沱江经验的基础上,集蜀人治水兴农业绩之大成,建成无坝自流引水灌溉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没有筑坝筑堤,它的特点是顺水之性,崇尚自然,成为一直活到今天的活的‘水的长城’,这是很了不起的。”谭继和表示,都江堰水利工程至今仍能泽惠于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李冰的开创之功。

      《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除了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还在都江堰安设石人水尺,这是中国早期的水位观测设施。此外,李冰还在今宜宾、乐山境内凿险滩、通航道,又修建汶井江、白木江、洛水、绵水等灌溉和航运工程,开凿广都(位于今成都双流)盐井等,对四川的发展贡献卓著。

      李冰逝世之后,由于其对蜀地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后人将其尊为“川主”,并修建大王庙、二王庙等加以供奉、祭祀。至今,四川境内还保留着180多座川主庙。“李冰是我们四川治水兴农的先师。他这样一种开拓创新的‘川主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厚的遗产。”谭继和说。

      李冰的精神,应加以创新创造

      如今人尽皆知的“天府之国”名称,最早其实是指战国时期秦国统治的区域,尤其是关中平原一带。“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建后,‘天府之国’逐渐开始单指四川。”谭继和表示,李冰在四川全面治水,对于优越秀冠的锦江文明、江源文明、秦汉文明的产生,做出了根本性、奠基性的贡献。

      谭继和认为,李冰及其开创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对于成都2000多年来的城市形态也产生了巨大影响。“成都城市的生长,运用了崇尚自然、上善若水的观念,今天成都‘二江抱城’的形态和龟城走向,就是顺水之势的结果。这样的模式是李冰带来的,我们至今还享受着这种独特的文脉。”

      因此,谭继和表示,李冰留下的丰厚遗产不只在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精神和观念领域。1974年3月,都江堰迁建安澜索桥的过程中,在河道里发掘出一尊东汉时期的李冰石像,右臂刻有“珍水万世焉”字样。“珍者,尊重、珍爱、珍惜,‘珍水万世焉’就是说世世代代都要尊水。这是李冰身体力行实践的根本原则,也是他留给蜀人的遗训,对我们今天来说特别有价值。”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说,水是万物的本原。”谭继和说,都江堰“顺水之性”的特点,同样可以对现代的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带来灵感,从而实现四川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李冰给我们留下的物质和精神遗产一直进入当代、活在当下,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