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成都:越来越多患者不再蜂拥大医院 看病就在家门口
  • 成都:越来越多患者不再蜂拥大医院 看病就在家门口

    时间:2017-07-21 20:09:59  来源:  作者:

    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讲解员介绍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及小儿推拿工作开展情况

    中央媒体采访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工作情况

      昨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医改办组织医改专家和中央电视台、人民网、中国人口报、新华社四川分社等中央、省、市主要媒体齐聚成都,通过走访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蒲江县人民医院、寿安公立中心卫生院、长秋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地,调研宣传四川医改工作。

      在成都,“家庭医生”已不是个陌生的名词,成为普通群众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通过托管与医联体建设,基层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吸引病员大幅“回流”,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作为首批试点网底单位加入医联体的基层卫生院,基层“守门人”的作用不断强化;医联体上级医院专家的定期义诊活动,满足了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居民“在家门口看专家”的健康诉求……随着政策配套、医联体建立、基层人才培养等举措,越来越多基层患者不再舍近求远跑大医院,而是更乐于在家门口看病。一天的采访行程结束后,媒体记者们纷纷表示“不枉此行”,通过集中走访调研,对四川医改工作的成效与亮点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

      点位一

      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整合基本服务与个性需求

      促进居民主动签约家庭医生

      昨日上午9点40分左右,调研组分为A、B两组,对成都市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远程医疗、慢性病管理以及合理用药等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我们家离中心比较远,有时候去开药都快要到下班时间了,王梅医生还是很耐心地听我们唠叨,”中心的患者林志文说,他之前长期周身不冷,唯独头部怕风,几次检查都担心是不是早期脑梗。“王医生仔细检查后诊断是骨质疏松导致的,并给出治疗方案,我这才放下了包袱,人也精神了。”真实的事例让大家对中心工作的开展表示认同。

      在听到讲解员介绍,中心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展了六方面的协作,包括建立对口技术指导和导师制、共建“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实习基地、建立长效人才培养制度、建设规范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科研项目协作机制、促进信息建设,共享资源。今年以来,华西医院专家已到中心开展联合门诊30人次,帮助提升专业技术能力6项。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安排转诊病人住院治疗,上转患者181人,下转日间手术40人,国家卫计委体改司医改联络员张晓云表示:“中心距离华西医院近,医疗资源得天独厚,建设方向正确,并且在积极推进。”

      在中心二楼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站,充满童趣的就诊环境得到大家一致好评。“硬件软件设施都很完善,温馨的环境可以消除孩子们的恐惧,做得很棒!”中国网(中国访谈)记者佟静说。据了解,中心整合了基本服务与个性化健康需求,分层制订了包括覆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基础服务包”(免费);满足儿童、不同年龄妇女、老年人、慢病患者等人群健康管理的“标准包”,以及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包共29个,以促进居民主动参与家庭医生签约。

      此外,根据市卫计委提供的一组数据看我市家庭医生签约整体情况,截至今年6月,全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177支,共签约636.90万人、签约服务率41.17%,其中重点人群319万余人、签约服务率73.05%

      点位二

      蒲江县人民医院:

      大医院全面托管与医联体建设

      城乡患者纷纷“回流”

      三年前,家住蒲江县鹤山镇东港蓝湾的居民周华每年都会多次带着高龄的母亲奔波在成都与蒲江之间,今年92岁的老太太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尽管早上7点出门,晚上也要很晚才能回到家,如果遇到有检验检查,当天拿不到结果,还得在成都住一宿旅店,“辛苦,花费又多,但大医院放心啊!”

      但从三年前起,周华和家人的观念转变了,全家人的健康都交给了蒲江县人民医院和他们所在的鹤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这改变,源自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托管以及2015年成立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蒲江医疗联合体”。

      蒲江县人民医院院长游明元作为这个点位的讲解员,由患者的亲身经历入手,向大家介绍了医联体建设促进分级诊疗工作开展为市民带来的切身便利。“蒲江县人民医院是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全面托管的一家县级医院,蒲江也是成都市医联体建设区域试点县。”游明元说,从全面托管到成立医联体,短短几年时间,原本舍近求远看病就医的城乡患者纷纷“回流”,县域内就诊率高达93.06%。更重要的是,市三医院将“上医治未病”理念融入医联体当中,打通了一条从“防”到“治”的健康通道,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全健康”体系。

      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是目前国内通行的一种做法。但市三医院蒲江医联体实施的“管理一体化”却是绝无仅有的创新。例如为了保障乡镇、县及市三医院这三级转诊绿色通道的畅通,作为医联体牵头单位的市三医院创建了24小时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的协调中转平台,每天给医联体内部预留320个号源,保证上转的病人能够得到及时全面的治疗就是其中的具体举措之一。

      在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工作人员展示了通过“互联网+医联体”,打破医联体内各级医院的信息壁垒,将市三医院、蒲江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连成纽带的医疗模式。当游明元提到,通过医联体管委会,协调统筹“大部制”、“大科制”建设,推动建立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无缝链接、高效运行的医联体时,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宇表示:“大科制、科室联合很有意义,是我们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的举措。”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