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四川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275件 挽回经济损失436.64万元
  • 四川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275件 挽回经济损失436.64万元

    时间:2017-08-02 20:18:20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2日讯(记者 李丹)2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四川省工商局获悉,四川省加强农资市场案件查办,严防大面积土壤污染事件发生,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从今年初至7月12日,四川全省共查处农资案件1275件,案值580.645万元,罚没金额448.8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36.64万元。

      根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省工商局牵头规范化肥、农药、农膜、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生产、销售,强化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近日,省工商局、省发改委、公安厅等8部门对全省农资市场监管与执法情况进行了全面督导,保障公众健康和改善全省土壤环境,切实推进“土壤保卫战”。

      四川省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共有农资市场主体88671户,其中肥料经营主体23204户、农膜经营主体10601户、农药经营主体24089户、兽药经营主体6885户、饲料经营主体24736户。年报公示期间,全省工商系统严审农资经营者的主体资格,对资质条件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依法责令改正。截至7月12日,共取缔农资无照经营33户,取缔农资无证经营27户。

      同时,各职能部门根据全省农资供需时节、地域、特点等,有针对性地制定农资质量抽检计划。全省工商、质监、农业三个部门共抽检肥料、农药、农膜、兽药和饲料7284批次,5361批次合格,合格率73.06%。其中,巴中市工商部门对经销不合格农资商品经营户,列入三部门重点抽检目录,直到监测结果合格为止,对经营户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据悉,日常监管中,各市州以农民群众投诉举报突出的、监管发现的、新闻媒体披露的、信用差的农资商品和经营者为重点,强化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凉山州没收违禁高毒农药303公斤、收缴销毁失效兽药42公斤,受理举报案件43件,立案查处11件。乐山市质监局开展了以农资打假为重点内容的“质检利剑”春风行动,强化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行为。巴中市工商部门全面清查不合格同批次的农资商品,共对5批次34吨不合格农资商品作出退市处理。遂宁市工商部门充分发挥信用监管机制在市场监管中的基础作用,强化信用约束,引导农资经营主体守法经营。攀枝花市工商局邀请农资产品专家在全市范围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全面整治农资经营行业。

      此外,全省加强农资市场案件查办,严防大面积土壤污染事件发生,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从今年初至7月12日,四川全省共查处农资违法案件1275件,案值580.645万元,罚没金额448.84万元,挽回经济损失436.64万元。

      该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省工商局将继续加强农资主体市场清理整顿和农资市场日常监管,开展好下半年农资商品抽检工作,逐步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从严查处农资违法案件,确保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有效推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