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坚持三年 成都一社区每月熬碗营养汤送给独居老人
  • 坚持三年 成都一社区每月熬碗营养汤送给独居老人

    时间:2017-08-04 20:07:24  来源:  作者:

      刘婆婆
      
      “我们现在都叫这个为每月‘益’汤,因为这个汤水不仅滋补了我们老人的身体,也给我们的心里带来了养分。”
      
      王婆婆
      
      “他们都是有心的人,熬的汤还会根据时令不同做出改变,虽说我们不缺这一两口汤,但像这样一直关爱我们老年人的情谊实属难得。”
      
      “我们早就在家等着了,这次熬的啥子汤?”7月21日下午,李婆婆一打开门就笑眯眯地问道。每个月底,牛沙路社区江东民居壹区的的邻里互助小组都会把熬好的营养汤送到院落20来户独居老人、困难家庭或者残疾人家中,这样的活动已经坚持了3年。院落里的老人已经离不开这汤,离不开这送汤的人。
      
      1
      
      一碗汤滋补的不仅是身体
      
      刘婆婆今年71岁,从2014年起,她每月都会收到邻里互助小组送上门的滋补汤水。“我们现在都叫这个为每月‘益’汤,因为这个汤水不仅滋补了我们老人的身体,也给我们的心里带来了养分。”刘婆婆说,她一直都是一个人居住,久了还是觉得挺孤独的。“三年前他们第一次敲开我家的门,说是给我送熬好的汤时,我十分吃惊,没想到还有这样的福利。”正是因为这一次次送汤上门,让刘婆婆和老邻居更熟悉了,出门溜达和大家聊天的时候也多了。“我现在不仅和邻居聊得来,也爱和朋友一起旅游。”刘婆婆说,这真是一锅有益身心健康的汤。
      
      85岁的王婆婆和88岁的周爷爷老两口也住在这里,虽然儿女时常回家看望他们,但远亲不如近邻,这一锅锅汤的情谊也让老两口深深感动,“他们都是有心的人,熬的汤还会根据时令不同做出改变,虽说我们不缺这一两口汤,但像这样一直关爱我们老年人的情谊实属难得。”王婆婆说。
      
      2
      
      一碗汤融化了老人心中的顾虑
      
      益汤对于有的老人来说是心灵的慰藉,对有的老人而言也是苦日子中的甜头。年过七旬的蒋婆婆有一个女儿,可是女儿因为她不肯现在把房子过户给她,一直没有来看过她。心里有郁结,又一个人独居,蒋婆婆的身体日渐消瘦。蒋婆婆还特别节省,买几个馒头就能吃上好几天,她说自己一个人住,要做饭弄菜特别麻烦,更别提熬汤了,根本喝不完。
      
      每个月定期送上门的汤可以说是给蒋婆婆的生活打开了一扇门,“他们熬的汤味道很好,我每次一小锅可以喝两三天。”更重要的是,因为送汤这件事,给蒋婆婆一个倾诉的机会。她曾对志愿者说,你们要多给我打电话呀,我害怕自己死了都没人知道。前段时间她不小心摔倒住院,互助小组的成员得知后,就组织大家一起带上慰问品去医院看她,彻底打消了蒋婆婆的顾虑。
      
      3
      
      一碗汤的开始 各种滋味在其中
      
      “送汤的对象一般都是院子里困难和独居的老人,三年来,有一些老人走了,也有新的老人加入名单。”邻里互助小组的主力成员周云仙介绍道,这每月“益”汤也不是一开始就深受大家好评,刚开始经验不足,邻里互助小组甚至还挨过骂。
      
      “也怪我们经验不足,没有听取老人的意见,一开始熬的汤不对他们的胃口。”周云仙说,她没想到做一件好事也会经历不少挫折。“第一次送完汤,就有老人反应肉不够耙,骨头要把牙齿磕掉了;第二次我们改进了,炖了很久,结果又有老人说汤味道太咸。”有脾气暴躁的老人直接就骂起来,说熬的什么汤哟,不喝了!好在大家顶住了前期的压力,一次次改进。不同的季节就熬不同的汤,冬季以滋补为主,加点药材,夏季要清热解暑,所以一般都会放点绿豆。“对了,老人们最爱喝熬的肘子汤,没有骨头,耙和软糯”。经过不断的磨合摸索,终于让老人们爱上了这每月“益”汤。
      
      4
      
      一碗汤的今后 有人惦记就会继续下去
      
      “之前社区合并,我们因为交接一些事宜,暂停了两个月,就有不少老人碰见我就问‘咋个没有汤了呢?’‘好久送汤哦,我们想得很!’”周云仙说,只要有人惦记这口汤,就是对大家熬汤工作最大的肯定。
      
      从一开始由社区牵头,到现在由社工组织,社区发展基金提供资金支持,大家自觉行动,三年来这支十人组成的邻里互助小组,也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今年暑期还有两名小学生承担起了送汤工作。
      
      每个月熬汤之前,大家会提前一两天询问老人的意见,有没有特别想喝的汤,还会开个小会,讨论一下分工和需要准备的食材。两个人为一队,负责买菜和熬汤。“今年我和曾祥珍一组,她是今年新加入的成员。”周云仙说,通常一大早就要去菜市场买好熬汤的食材,如果是熬鸡鸭类的汤水,起码得买四五只,还得再加点肉类,因为老人们喜欢有点油水的汤,并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清淡。购完食材就得马上赶回来熬汤,“我们有一大口锅,就是餐馆里那种,一般都是上午就要把汤熬好,下午就要挨家挨户送汤了。”
      
      三年下来,每个月大家都这样做着。小组里唯一的男人陈明生去年搬家到三圣乡那边去了,临走前,他特别叮嘱说每个月活动还是要通知他,他还会按时回来给大家熬汤、送汤。像陈明生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周云仙说,大家都在买菜、熬汤、送汤的琐碎事情里找到了被需要的价值。“人人都会老去,我们反正都是退休在家闲着,不如趁着这会儿还有力气,给大家服务,说不定再过十年,我也需要大家为我服务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