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纪念"黄河首漂"30周年 4名成都老将再聚首将漂流进行到底
  • 纪念"黄河首漂"30周年 4名成都老将再聚首将漂流进行到底

    时间:2017-08-05 19:25:55  来源:  作者:
    1987年黄河漂流老照片四名成都漂流老将四名成都老将在比赛中默契十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见习记者于婷

      图片由红建强提供

      知道一下

      1987年黄河漂流

      1987年,一群正处在“精神青春期”的年轻人自发组织河南黄河漂流探险队,与北京青年黄河漂流队、安徽马鞍山黄河漂流探险考察队协作共进,成功首漂黄河,被誉为“人类漂流史上前无古人的一次壮举”:这是中国人首次用无动力工具完成的对黄河的全程漂流探险,漂流队一寸不落漂完了黄河全程,填补了世界探险史的空白。漂流过程中,7名勇士壮烈牺牲。黄河漂流与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被称为当时中华民族的两支精神催化剂。

      “漂流探险,就是去没有人去过的地方,去常人不敢去的地方,探未知的领域,然后,大家都知道你了。”

      这是漂流的本质,更是漂流勇士们的初心。

      30年前的4月,一群年轻人组成了3支黄河漂流探险队,汇聚在海拔5000多米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北麓,自发完成了一次“人类漂流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

      对于江河,中国人的挑战没有停止。30年后的8月,一群江河漂流老将再聚玉树,和新一代勇士一起驭水作战,其中,就有4名成都选手。

      在8月2日刚刚结束的“2017中国漂流俱乐部联赛(玉树)暨纪念江河漂流‘老将赛’”中,来自成都的“长江队”,四位平均年龄将近60岁的老将,在天河水道、三江之源,用29分21秒完成了6.2公里的漂流,摘得长距离赛冠军。

      这并不是一个结束,老将们已在准备新的训练,“怎么也要再漂十年。”

      一通电话/

      重燃漂流“热血” 61岁回到“首漂地”

      “8月玉树有一个2017中国漂流俱乐部联赛(玉树)暨纪念江河漂流‘老将赛’,去参加吧!”今年5月,一通漂友打来的电话,让刘康明陷入了回忆。

      1987年,一群正处在“精神青春期”的年轻人自发组织三支漂流队,使用无动力工具一寸不落漂完了黄河全程,这是中国人的黄河首漂。那几年,听到与自己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与江河抗争故事,刘康明的内心也沸腾了起来。

      1994年,还在军队的刘康明,听朋友讲述着漂流的惊险刺激,高原的辽阔壮美,再也坐不住了。一次机缘巧合,他和朋友一起参加了“神奇长江源”电视摄制。在毫无漂流经验,也没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他和另外9人,用3条船,从青海玉树杂多县出发,顺江漂流23天,其间穿过了多个无人区。

      “很惊险,但更多的是挑战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此后,刘康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漂流”,并陆续参加了多次漂流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多是为参与者呐喊助威,或者拿起相机记录精彩瞬间,还没有亲自“下水”。

      2017年,恰逢“黄漂”三十周年,2017中国漂流俱乐部联赛(玉树)暨纪念江河漂流“老将赛”在玉树举行。

      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的地方,更是刘康明“漂流梦”开始的地方。已经61岁的刘康明没有犹豫,决定参加,“这次不能错过了。”

      一场虚惊/

      队友落入水中 56岁老将将其拽回

      挂了电话,刘康明联系了曾多次参与江河漂流的老朋友张继跃、李大放、刘健,四人一拍即合,准备组队参赛。但是赛前一天,刘健有事退出,大家临时找来了冯春救场。

      由于时间紧,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事要忙,再加上本来就是带着“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比赛,直到赛前到达玉树当地后,四人才开始正儿八经地合作练习。没想到的是,大家“出乎意料的有默契”。第一次在赛道内进行“预练”,四人配合得很好,“在场的人都不相信我们是第一次练。”

      8月2日早上10点,盛夏的玉树,早晚仍有一丝凉意。原定于9点半开始的比赛,因为水流量的原因推迟到了10点。张继跃、冯春、刘康明、李大放四人组成的长江队,被安排在第四个出发。

      “左边停一下,右边使劲儿划!”张继跃经验最丰富,是这艘船的船长,他和冯春一起坐在船的前方,负责掌握方向。刘康明和李大放分别坐在船的左右后方,主要负责划。

      他们的队伍中3人都年过6旬,最小的张继跃也已经56岁,再加上赛道位于3700到3800米的高海拔地区,在水上漂了近20分钟,大家都有一点体力不支了。突然,随着水面掀起的浪花,船剧烈地摇晃了起来,坐在后面的李大放落入了水中。

      “上来!”张继跃两只手拉抓住李大放的腰,身体向后仰,借着腰力和腿力,把他重新拽上了船。

      “整个过程不过十秒钟。”刘康明回忆起这一幕时,仍然忍不住为张继跃丰富的经验和敏捷的反应叫好。

      一个冠军/

      29分21秒完赛 比第二名快了一分钟

      一段小波折后,之后的赛程都很顺利。在终点处,第四个出发的长江队,几乎和第一个出发的队伍同时撞线。

      6.2公里的赛程,长江队总共用时29分21秒,以超过一分钟的优势,位列6支参赛队伍之首。“本来是纪念黄河漂流30周年,却让我们这些‘打酱油’的夺了冠。”对于这样的名次,四人有些意外。

      “漂了二三十年了,你们四位老人准备继续漂到什么时候?”赛后,当被问起这样的问题,他们首先要“固执”地纠正一番:“我们才不是‘老人’,顶多算是‘老将’‘老司机’”。

      一种信念/

      至少“再漂十年”

      花甲老将还要挑战未来

      这次夺冠后,四个平均年龄将近60岁的老将,一点也不服老,丝毫没有半点“马放南山”的意思。“8月中旬,我还要和大放一起去北京接受更专业的训练。”在这一次的比赛中,除了有江河漂流老将们三十年后的再聚首,同样也有一些新力量加入,刘康明已经在计划着要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了。

      在刘康明看来,相比于30年前,现在的漂流是更加专业、安全的,但他仍时常会怀念起曾经用生命去挑战的时光。刘康明还记得,20年前,经过烟瘴挂峡谷时,消失在视线里,又隐匿在望远镜中,那个在山头用转经筒为他们祈福的藏族女子。也怀念在河口露宿的夜晚,突然而至的大雨,冲走了帐篷里的物品,却留下了绝不能在河口搭帐篷的宝贵经验。

      “好像经历了生死,把世间所有的事情都看淡了,什么名啊、利啊,都不重要了。”2000年,刘康明离开了部队,专心当起了“玩家”,他的足迹踏遍了世界各地,他拿起相机记录万物之美。对于未来还要漂多久,刘康明说:“怎么也要再漂十年,至少到70岁吧”。

      人物名片

      张继跃

      56岁,成都人,1986年“长漂”中美队队员,曾经是一名运动员,是当时少数被送去美国进行专业培训的漂流队员,目前在国外参与商业漂流赛事。

      冯春

      60岁,成都人,青海玉树市政府漂流顾问,世界上漂流里程最长的人之一。他的足迹遍布雅鲁藏布江、科罗拉多大峡谷、玉树巴塘河、云南红河,漂流里程超过1万公里。是唯一一位因对中国漂流运动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而入选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火炬手。

      李大放

      61岁,成都人,曾参与1986年“长漂”,目前在旅行社做特种旅游。

      刘康明

      61岁,成都人,曾参与江河漂流,自2000年退休后,开始了“玩家”生活,为许多极限运动拍摄照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