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脱贫攻坚在行动】巴中市巴州区:精准帮扶助力贫困村蜕变
  • 【脱贫攻坚在行动】巴中市巴州区:精准帮扶助力贫困村蜕变

    时间:2017-08-18 16:57:26  来源:  作者:

      四川新闻网巴中8月18日讯(王飞 杜渊 记者 余开洋)火热八月,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产业园里1600多亩李树、葡萄树枝头上挂满绿绿的果实,树下白芍、丹参的翠绿枝叶上上雨珠轻滑。该村第一书记李润生站在地头,查看今年春节前后栽植的巴药长势情况时,至今还记得当初到村时那一片荒凉的景象。

      “上山下梁、肩挑背扛,大路不通、赤脚赶场,遇到干旱,娃儿面黄……”上世纪留传在村里的这首童谣描绘了当时长滩河村一穷二白的窘况。“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村民富裕起来,让穷山沟改变落后的面貌。”李润生感觉到肩上的担子异常沉重。

      2015年6月驻村以来,李润生与村“两委”紧密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措施,完善联动机制,切实把重点工作精力、工作压力传导到脱贫攻坚的重心上来,形成了扶贫攻坚“人人有挂包、个个抓帮扶”的工作机制。目前,长滩河村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强基础 落后山村改变旧面貌

      “一栋栋漂亮别致的洋楼;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水泥公路;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果林花田……这还是以前那个贫穷、落后、闭塞的小山村吗?”今年春节,在一次“贫困村的幸福年”征文活动中,长滩河村就读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的大一新生杨婧写下这样一段话。

      帮扶伊始,村“两委”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依据其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明确提出了“新居、产业、基础”三大建设重点。扶贫攻坚工作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原则,全面夯实全村发展基础,着力完善村里新居、水、电、路及配套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依托易地扶贫搬迁和巴山新居项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确定了新居建设选址、户型及面积等,启动实施新居建设3处156套。为改善出行条件,全村拓宽村道路4.3公路,建桥1座;为改善群众生活用水问题,新建日供水量6000立方米的自来水厂1座,建坝高8米,储水量2万立方米拦河坝1座,切实让全村群众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为解决全村农业用水问题,维修加固渠系2公里,整治病险塘库10口,建微水池5口;建设800多平米的村级阵地,规范建设村卫生室、电商中心、文化室、信息室等;先后投入5万余元,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物资,切实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组织各级医院专家开展15次义诊,全功能免费检查650人次,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问题。

      谋产业 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扶贫工作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交流学习。”到岗之初,李润生就分批次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分别赴通江县、巴州区、恩阳区等地考察学习贫困村建设、产业规划和管理机制等内容,“前前后后加起来有500多人(次)了”。

      在借鉴学习先进经验之后,村“两委”多次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全村产业发展。“考虑到长滩河村的自然环境、资源状况和发展水平,我们明确了‘产业围着新居转、新居倚着产业建’的思路,发展以开花的果树、中药材为主的致富产业。”在认真研判本村实情的基础上,充分征求老百姓意愿,抓住建设化湖――南阳森林公园旅游环线这一机遇,全力打造以“礼仪长滩”为核心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目前,全村已经栽植桃树、李树1600多亩,林下套作白芍、丹参、菊花等中药材,千亩果药产业园已经建成。

      产业园建起来了,如何管护、营运,实现村集体、群众增收?通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充分讨论,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最终确立了“公司+大户+贫困户+普通农户”的模式。村里组建伊甸假日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与区巴药公司共同成立殿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经营管理1600多亩桃李和巴药。贫困户赵遵林,上有多病的老母亲,下有两个读书的孙子,全家6口人的生活重担落在了他和刚刚离异的儿子两个人身上。但赵遵林对今年的脱贫却信心十足,今年他家土地流转收入和年底产业园股金分红可达3500元以上,他和儿子在合作社务工一年收入可达25000多元,加上家里的小养殖和小种植,他家完全可以在今年脱贫。

      树新风 革弊鼎新引领新风尚

      一年多时间,昔日贫穷落后的长滩河村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更大的变化,还是深居大山的村民变得阳光自信和知性懂礼。

      “我想从获得‘长滩孝星’和‘最美家庭’称号的村民身上,找出自己的不足,力争下次我也能上台领奖。”今年初,村里举行“文明新风教育暨颁奖典礼大会”的盛况村民李天顺至今还记忆犹新。除了评选表彰“最佳文明户”“长滩孝星”,还对考入大学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举办家规家训征集等活动,提升文明家庭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该村办起了“农民夜校”,课堂上除科普农村生产生活知识,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礼仪知识,开设“晏阳初大讲堂”,文明家风大讲堂,让村民养成良好习惯,树立良好风气。制定一整套村规民约,对红白喜事,除了婚丧嫁娶有席桌规定,升学、过生、贺房等还有严格的时间和席桌规定。就连房前屋后清洁卫生等日常琐事每天都要关注、管理和评比。

      目前,该村正在筹建村史展览馆,组建专班纂写了“长滩村赋”,编写了“我们的村歌”,收录村里文明家庭和家训家风,整理礼仪长滩的系列资料,为打造“礼仪长滩”品牌,推介乡村旅游发力。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