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四川新闻 > 成都市青白江区着力培育和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 成都市青白江区着力培育和规范农村产权交易市场

    时间:2017-08-18 16:58:25  来源:  作者:

    位于青白江清泉镇北宁村的猕猴桃种植业主是首位受益者。(图片由成都市青白江区提供)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18日讯(记者 戴璐岭)“我以为土地流转费,一年每亩1000元就不错了,没想到还能有1300元!” 家住城厢镇沿沱村的王大姐真是笑开了花。

      今年年初,成都市青白江区积极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基本建成覆盖全区、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有序的农村产权“一个交易平台,三级服务体系”,成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作为专业化、市场化的交易机构,按照全市统一交易模式开展农村产权交易组织、交易鉴证等工作,并为流转主体提供后续配套服务。

      确权保证合法流转 保障农民权益是根本

      “我们这里种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加上家里喂养的大肥猪,一年下来也不过万把块钱,除去种子、化肥、粮食等成本,也就几千块,还不算劳动力。”王大姐无奈地表示,“大家都想出去打工赚钱。”

      有王大姐这样想法的,在青白江农村并不少见。“每家每户也就一两亩地,没有连片,产不出金子。” 由于在农村难以获得可观收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进城购房,从而导致了农村空心化、老龄化。

      谁来种地?谁来种好地?这个时候,土地流转应运而生。前些年,土地确权破解了农民离地之忧。推进至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走向纵深,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也进一步凸显出来,如何在改革中确保农民的利益,如何让农民真正分享到改革的红利,关系农业和农村的长期稳定发展。

      “要是像别的村搞土地流转就好了。”看到其它乡镇农民因为“流转”收入节节高,王大姐好生羡慕。“不说流转每亩年租1200元保底,就是1000我也干!”

      一方面是农民土地流转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如何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费。祥福镇福农村村支部书记张友学表示:“最担心的是土地流转后老板跑了,农民得不到租金反误了种地。”

      一份土地双方获益 盘活资源需靠市场杠杆

      一亩土地的流转费到底应该收多少?流转老板、村委会、农民三方意见不统一。城厢镇沿沱村村委会将集结的37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统一委托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通过公示、竞价的方式,最终土地承包经营权以1300元/亩・年的价格“一锤定音”。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建立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引入市场机制和现代经营手段,提高农村要素资源配置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农业投入大,见效慢,资金实在是拖不起啊。有了这笔钱,我就可以扩大规模,带领大家增收致富。” 位于青白江清泉镇北宁村的猕猴桃种植业主――成都欧滋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是首位受益者。在拿到青白江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所颁发的273亩林权鉴证书后,该公司来到行业部门办理了经济林木(果)权证,并以该证作抵押,成功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青白江支行贷款300万元。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鉴证28宗,流转面积5374亩,交易金额6627万元。“发挥好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功能,通过建立高效畅通的交易流转渠道促进农村资源变资本,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引进优质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中来,提高农业现代经营能力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是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青白江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