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昌宁“四措并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转变观念破“空壳”
  • 昌宁“四措并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转变观念破“空壳”

    时间:2019-03-23 23:22:49  来源:  作者:

      原标题:昌宁“四措并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转变观念破“空壳”

    “现在来天堂山和高山湿地玩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就是要把这里管理好,既保护住绿水青山,也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入春以来,昌宁县漭水镇沿江村党总支书记王双林和村“两委”成员们更加忙碌。

    王双林他们的忙,是因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沿江村集体以试点项目形成的资产入股昌宁天堂山旅游服务公司,村民以流转土地入股,每年固定分红,村集体每年可实现收入20万元。村民除了土地流转收入,旅游服务公司还优先雇佣村民从事旅游业,实现了公司、村集体和村民共同发展。

    与沿江村一样,昌宁县的所有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都很忙。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昌宁县运用改革思维、市场思维、管理思维、服务思维,将管理变服务、治理变经营,探索“乡村治理经营”模式,形成乡村“自体循环”体系,着力消除“空壳村”,破解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公共服务提升缓慢,乡村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切实增强脱贫攻坚的后续动力,走出了一条集体经济和社会治理“双赢”的发展路子。

    昌宁县坚持“改革+盘活”双擎驱动,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资产权能,引导村(社区)和农民通过承包、租赁、参股经营、有偿转让等多种形式,把分散的土地资源进行统筹整合,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股份型集体经济49个,形成连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全县确权承包土地141.22万亩,印制颁发经营权证书75627本,颁证率达99%。在明确资产权利到户的基础上,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企业,探索“企业+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昌宁县坚持“项目+资本”两极撬动,以项目投入为杠杆,撬动社会资本融入,解决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管护长效机制。鸡飞镇针对群众最关心,意见最大的饮水管道变“干管”、沃土良田常“口渴”的“用水难”,大胆先行先试,采取“政府资金+银行融资+社会资本”多元化投入,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建设水利设施,以用水专业合作社、用水协会为平台增加投融资渠道,农户、企业自主投资建设田间工程、入户管道,通过“民建、民管、民有、民营”模式,建成田间、村内沟渠、管网全覆盖的基础用水网络。

    昌宁县坚持“服务+管理”双向促动,由乡镇统筹对辖区物业资源进行排查,将村集体所属的资产进行量化,转交村级统一管理,建立协会、公司、合作社等组织,进行集体经营。翁堵镇成立公共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集体经济固定资产的运行管理及维护,并利用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整合资金58万元,镇自筹资金94.7万元,新建商铺、停车场,购置垃圾清运车,将农贸市场摊位、通村水泥路管护、集镇垃圾清运、集镇供水等集体资产划拨至翁堵社区,翁堵社区将上述资产以折资入股的方式注入村级领办的合作社,由合作社进行收费和运营维护,商铺年租金20万元,水费收入5万元,停车费收入3万元,村集体一年实现收入20万元以上。

    耈街、更戛、漭水、温泉等乡镇,也采取农村物业经营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成立公共服务专业合作社、公共服务公司等新经济组织,既让所涉村(社区)的集体经济实现突破,又解决了农村集镇建、管、用问题。

    昌宁县坚持“资源+资产”双位联动,因地制宜盘活现有资源和资产,使资源和资产作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成效最大化。

    漭水镇沿江村立足毗邻天堂山生态旅游区,每年有大量游客到此徒步、露营、骑行、游玩的优势,利用试点项目资金100万元,以及村集体资金145万元、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项目资金318万元,新建旅游服务中心大楼、旅游厕所、旅游栈道、管理站,购置导游车、山地车、野营设施,配置垃圾清运车。漭水镇河尾社区和沿江村、温泉镇联席村立足古树茶资源丰富的实际,打破分散经营,组建古树茶专业合作社,实现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向增收,促进古茶树资源的保护与开发。(记者 吴再忠)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