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云南曲靖师院:思政“金课”是怎样“炼”成的?
  • 云南曲靖师院:思政“金课”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19-06-11 19:11:57  来源:  作者:

    “太震撼了,尤其是听老师讲,我周围的很多同学都流泪了。身着红军服装的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苦难辉煌的昨天。”20180231班学生余丽萍感慨到。

    日前,在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云南曲靖师范学院的两个专业的学生们,通过“走”“看”“听”“讲”“唱”五个环节,上了一堂和平时不一样的思政课。

    这是曲靖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倾心为学生打造的一堂思政“金课”。记者张雯通讯员罗丹蒋荣摄

    中午一点半,60名同学穿上红军服装,从学校出发,“走”长征路,“看”关下村红军战斗遗址和“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听”讲解员现场介绍,请老师现场宣“讲”《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并学“唱”红色歌曲。

    这是曲靖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倾心为学生打造的一堂思政“金课”。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曲靖师院党委不断思考和探索,党委书记李永勤多次强调,要牢记“立德树人”神圣使命,改革创新思政课,杜绝“水课”,打造“金课”,培育时代新人。

    为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学校从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及教改成果应用等方面,着力提升专业思政建设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坚强保障,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在“红军长征过曲靖纪念园”,栩栩如生的红军蜡像、记忆深处的五角星八角帽、锈迹斑斑的发报机、年代久远的草编鞋军大衣……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

    “1935年4月27日,一支衣衫褴褛但灵魂高贵、食不果腹但信念坚定、骨瘦如柴但目光如炬、脚穿草鞋但英勇无畏的队伍来到这里。这支队伍叫中央红军。中央红军究竟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这里曾经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是一次怎样的长征?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

    这是曲靖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倾心为学生打造的一堂思政“金课”。记者张雯通讯员罗丹蒋荣摄

    站在墙上贴有党旗、红军长征过曲靖油画以及长征诗词的讲堂里,主讲人钱润光教授激情满满,娓娓道来,带领现场学生回首峥嵘岁月,去追寻其中的答案。

    一个小时的讲座,句句经典,字字珠玑,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多人流下了眼泪。

    “坚持做,一定会成为‘金课’、形成品牌。”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现场教学,打造思政“金课”,曲靖师院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云南民族大学张建国教授的“点赞”。

    为了讲好这堂“金课”,主讲人钱润光教授数年来潜心研究红军长征过曲靖史实,积累了丰富的史料,讲稿修改了十几遍。“每一次备课,我都有新的感悟,这堂课就是要让学生刻骨铭心;每一次全心投入到备课中,我都要做到打动自己,因为只有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学生。”

    “这是一堂代入感很强的思政课,是我听过的最精彩的思政课,听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述,我感觉自己热血沸腾了,精神的力量很强大,今天的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精神力量了。”听完后张檑同学特别兴奋地说。

    “走出教室,重走长征路,身临其境听一堂思政课,对学生的心智和体质发展都非常有益。这次尝试,为我今后把思政课上好上活,提供了新的思路。”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老师李和说。

    在教学活动现场,曲靖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晓东教授介绍道:“三元宫现场教学活动,是我们思政课改革的有益探索和尝试。这个活动主要针对我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一年级全体学生,利用周三下午第5、6节课,开展现场教学。”下一步,丁晓东充满信心:“从今年9月起,每学年会长期安排这项活动。相信我们这一举措能为其他思政课程提供经验,助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云南网记者张雯通讯员罗丹蒋荣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