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见人见物见生活
  • 见人见物见生活

    时间:2019-06-11 19:25:01  来源:  作者:

    原标题:见人见物见生活

    6月10日,在蒙自市举办的2019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进入最后一天,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现场和各传统技艺展位前,前来观看的市民依然络绎不绝。此次主场活动中,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精彩亮相,见人见物见生活,不仅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项目和手艺,还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精彩纷呈

    锣鼓响震天,歌舞闹民间。从6月8日至10日,蒙自市南湖广场就热闹非凡,2019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活动安排的5场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让整个广场沉浸在一片歌舞的海洋中。

    古朴的哈尼汉子以铓鼓为道具,用雄浑豪放、质朴劲健的舞姿,展现了哈尼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花腰歌舞、海菜腔传人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带来最新单曲《月光下的小船》,悠远空灵的原生态天籁之声,将人带到异龙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唯美意境中;彝族支系阿细人最具艺术神韵的民间集体舞蹈《阿细跳月》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点燃全场热情……除我州多个优秀的民族民间歌舞外,大理州彝族舞蹈《酒鼓舞》、玉溪市滇剧《王者江上》、临沧市舞蹈《马鹿舞》、昆明市木叶吹奏《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丽江市纳西族民歌《时授么哒姿》、怒江州普米族民歌等多个节目也展现了独特魅力。下转2版上接1版

    这些节目来源于民间、取材于生活,大多是经国家级、省级、州(市)级非遗保护项目改编而成的歌曲、器乐和舞蹈,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艺术享受。

    舞台下,幼儿园的小朋友,前来锻炼的老年人,喜爱民间文艺的市民都驻足观看。蒙自市民何敏表示:“这次将全省优秀的民族民间歌舞汇集在一起展演,机会难得,让我们一次性直观了解那么多优秀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

      凝固岁月的非遗技艺惊艳观众

    在传统技艺展示区花腰彝族刺绣展位,琳琅满目的精美刺绣作品吸引了市民驻足,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坐在展位中间正在刺绣的传承人普发珍,她一边给市民介绍手里的作品,一边用针线在一块白色的布上穿梭着。

    这种刺绣文化是我州石屏县花腰彝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世代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的民间文化艺术。能在近距离接触刺绣文化的同时,直观地看着大自然的花、鸟、鱼、虫、蝶等彝族神话传说在绣品中生动活泼、艳丽多姿、精美绝伦地展现出来,市民们惊叹不已。

    一把透明的刻刀,一团小小的面,几经捏、搓、揉、掀,顷刻功夫,一个栩栩如生的面人活了……作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艺术,面塑展位前也聚集了不少市民,许多人带着孩子前来观看和了解。一个个五颜六色、栩栩如生的面塑造型,让大家对这种“指间造百态”的技艺连连称赞……

    作为主场活动的“重头戏”,此次传统技艺展示可谓内容齐全、精品荟萃,不仅有我州的紫陶、锡器、乌铜走银、瑶族银器、破水烟筒、水碾茶、彝族剪纸竹刺绣服饰、焖锅酒、花米饭等制作技艺展示,还有全省其他州市的剪纸、面塑、皮雕、傣族编、壮族刺绣、油纸伞制作、皮影制作、白族扎染、珐琅银器、东巴画、珐琅银器、传统中药制剂、杨林肥酒等技艺展示。展示形式动静结合,有动态的技艺制作现场展示,还有静态的陈品、内容展览,让群众在不同的现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口味”的非遗项目,与非遗来一次亲密接触。

    “一项项非遗技艺,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前来参观的蒙自市民李云琦说道:“知道云南省非遗项目很丰富,但一直没有时间一一了解。这个活动很好,让我们集中领略了我们红河州乃至云南省非遗的精华,从中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

    让文化遗产真正走到百姓身边

    每一项称得上文化遗产的,都经历了岁月沧桑,饱含着历史风雨,凝结着情感和知识因子。文化遗产只有走到百姓身边,才能真正“活”起来;百姓只有知晓文化遗产,才能体会岁月积淀的魅力。

    此次主办方将主场活动设置在人流量大的蒙自市南湖广场举行,就是便于群众广泛参与,普及非遗知识。记者在采访中,处处都能感受到“非遗”融入群众、融入现代生活的气息。

    哈尼族服饰展区,在保留传统哈尼服饰文化元素基础上融入时尚元素的衣服成了俏销品。一旁的花腰彝族刺绣也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生变化,除服饰外还增加了小香包、挂包、领带等“成员”,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制作。紫陶展示区品种繁多,以“手工拉坯、书画装饰、阴刻阳填、无釉磨光”的独特工艺闻名于世的建水紫陶大受青睐,其产品可玩、可赏、可用、亦可存。传承千年古法制作技艺的哈尼水碾茶更是充满生活的气息……

    在展示现场,记者还看到不少展区内竖立着二维码宣传板。元阳梯田红米展区的销售员苏先生向记者介绍:“元阳梯田红米被称为‘可食用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通过电商,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原生态的梯田红米。有市场了,就能留住梯田上的耕种人,也能为民族文化留住传承人。”

    和梯田红米一样,锡器制作、苗族花米饭、白族扎染等传统技艺和文化“撞上”互联网,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展示现场,我州还展出贴近生活的文创产品,富有创意的充电宝、笔记本、杯罐、首饰等众多产品将民族民间文化完美融合,让人眼前一亮、吸睛无数……(记者 倪琴 段云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