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听施甸农民讲脱贫故事:“一基两业”让产业经济为决战贫困添机翼
  • 听施甸农民讲脱贫故事:“一基两业”让产业经济为决战贫困添机翼

    时间:2019-07-01 21:03:43  来源:  作者:
    搬迁入住县城

    今年是施甸县决战贫困的关键年,让我们来听听当地农民的脱贫故事——

      强基础 内燃机自己锻造

    施甸县依托夯实基础改善产业、就业的两个关键点推进产业扶贫,借助引进实体经济的外力来给群众注入新鲜血液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采取群众“出血”强基础,政府“造血”添动力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有效地把扶贫的“盆景”做成“风景”。目前,建档立卡户从搬迁向就业迈进、农业生产户从留守户转变到产业开发户的经济发展正成为施甸经济社会同步开发的内燃机、新动力。

    村民小组抱团投资修公路

    村民小组抱团投资修公路

    今年,施甸启动了农村公路路网改造工程,项目涉及5镇8乡89个项目路线全长540.21公里,其中基本公路6.5米路基宽204.222公里、本级公路4.5米路基宽335.994公里。若要等政府按部就班的项目实施完成基础设施,能等吗?在等不是办法的情况下,施甸县仁和镇金鸭塘村的四个村民小组的做法是自己投资自己干,他们的行动给全施甸县顺利脱贫吹响第一个冲锋号。

    村民小组抱团投资修公路

    努力奋斗的村民

    今年3月份以来,施甸县仁和镇金鸭塘村的四个村民小组处处机声隆隆,一派“大工地”的繁忙景象映入眼帘。原来,这是几个村民小组抱团投资修公路。在现场,金鸭塘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赵学能说:“在摆脱贫困过程中,我们对四个深度贫困村进行村情研判,与村民活动开展了假如我是村支书,产业发展怎么办的思辨性大讨论活动,经过大讨论农民们意识到贫困的原因主要是交通的制约,为此,村民们主动投资提出自筹资金修公路,依托交通的改善作为决战贫困措施,以前的发展难题在村民的配合下转变成为村发展的动力”。

    努力奋斗的村民

    努力奋斗的村民

    装机翼进城农民变工人

    “我真的没想到,我6月5日拿到搬迁县城居住的钥匙,12日就被招聘到自己居住的楼下做工人,本来只是搬迁县城改变一下居住环境在谋外出打工的路。可是,我刚搬迁到县城,农转非的愿望就实现了。”这是施甸县旧城乡里来村村民赵银海说出的肺腑之言。今年6月20日,施甸县建档立卡户搬迁入住县城的农户已达885户3804人。就如何让这些人能搬得来留得住能致富。施甸县的做法是,把企业引入小区,搭建了一条扶贫车间,让群众真正的实现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的愿望成为现实。为落实建档立卡户搬得来、稳得住、能致富、有出路,施甸县引进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该公司于6月3号在施甸正式运行,并招聘了建档立卡户300就业,报酬以计件工资计发,薪级工人一个月2000到4000左右。应聘就业人员被录用后,将集中在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地下车库上班。据前来应聘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杨绍国夫妇说,本来,他们的后顾之忧是搬迁到县城后,能否稳得住,但是搬迁后就有公司给自己提供就业机会,一个人一个月收入2500元左右,一年算下来我家两个人进厂做工,收入可达到5、6万元,生活一下子就没有什么顾虑了。据介绍,施甸县还将借助沪滇劳务协作机制,引入云南大表哥人力资源公司,通过市场化模式积极开发外出务工岗位,为有意愿外出务工的搬迁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和岗位,让群众在自主择业中拓宽高收入的就业渠道,就业的路宽了、群众的忧就少了。

    努力奋斗的村民

      香港牛“飞”进农家 家庭农场如虎添翼

    在基础设施建得好,搬迁群众就业基地解决之后,那么仍然留在农村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又如何解决呢?为填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家庭经济开发这道题,施甸县早在2018年5月就开始在太平镇引进香港小母牛项目,以家庭养殖促进庭院经济的发展,把农业办成工业化发展模式,以此帮助群众发展畜牧业。在太平镇弥勒希二组建档立卡贫困户董必昌家中,他高兴地说:“我借助香港小母牛项目扶持,2018年一次性花23600元购买怀孕奶牛(政府补助12000元,自己投资了11600元),两头大母牛买来不到一年就产下两头小牛犊,今年出售后,卖得12500元,现在我投出的资金已经收回来了。今年3月29日、5月28日,畜牧兽医站又来帮我装了两窝种,虽然牛还未下崽,但是2万元的“库存”资本是铁板钉钉、稳了”。

    云南网通讯员 杨连武 摄影报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