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让居者优其屋——土掌房到小楼房的变迁
  • 让居者优其屋——土掌房到小楼房的变迁

    时间:2019-08-17 21:56:34  来源:  作者:

    原标题:让居者优其屋——土掌房到小楼房的变迁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住房也由昔日的茅草屋、土掌房变成了一栋栋的小楼房。从“居者忧其屋”到“居者有其屋”再到“居者优其屋”的变化,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年过半百的李仁金家住易门县铜厂乡米苴村,说起农村住房的变化,李仁金深有感触:“以前几家人挤一座房子,一到阴雨天灶房就漏雨,怎么也想不到现在能住上砖房。”在谈论间,李仁金回忆起了这几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自家住房的变化。

    居者忧其屋

    1967年,父亲病退回老家养病,年幼的李仁金随父母回到老家。当时父母带着他和两个姐姐及哥哥、弟弟共7口人在同村农户家里借住。6年多时间里,先后在4户村民家借住过。在门口临时搭个灶台就煮饭,楼上楼下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挤着一家人。李仁金回忆说:“那个时候过段时间就要搬家,记得开初是借住在大伯家,后来堂姐结婚了,房子不够住就借住到另一家,之后因为种种原因先后搬了四次家,当时自己还小不觉得,但是经常听大人说,要是自己有点固定的房子就好了。”

    一晃就到了1974年,父亲病逝了,大姐出嫁了,哥哥接父亲的班参加工作。母亲用家里剩下的130多元钱在村里老刘家坎儿买了一点房子,虽说是四家人住在一座房子里,但房子是瓦房,也是真正属于自己家的第一座房子,比借住在他人家里好了很多。当时的房子有三间房屋,四家人就挤在三间屋里,堂屋是四家共用。楼上的房屋中间用篱笆隔起来,一边堆着糠,一边支着一张床,自己和弟弟就睡在楼上,怕糠落到床上,每天起来都要把被子卷起来。

    因为没有煮饭的地方,又跟邻居借了一间空着的土掌房用做厨房。当时没有地板,地上还全是土,整个地上坑坑洼洼。土掌房由于年久失修,楼楞朽了,便用一棵木头撑着。几年后土掌房开始漏雨,一逢阴雨天整个灶房可以说是泥泞不堪。“有一回雨下得大,煮饭都没法煮,就用小锄头在灶房地上挖条小水沟排水。一直到1982年左右,拆了土掌房的顶、加高了墙、盖上瓦片才没有漏雨了。”李仁金说道,那个年代,农村大多是挣工分,也只是基本解决温饱,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住房条件。

      居者有其屋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农村包产到户的普及,当地开始种植烤烟,农村经济有所好转。1986年,李仁金和弟弟开始为建造新房做准备,上山砍木头,请人运石头打地基……“那个时候到结婚成家的年纪了,老房子不够住,盖好新房就准备结婚了。”1992年初,新房落成,当时建了三间大瓦房,母亲、自己和弟弟一人一间,楼楞上铺上木柴、撒上松毛、上面再铺一层泥,就算两层楼了。“结婚当天,楼上的泥都还没干,亲戚朋友来做客,踩得到处是泥。”李仁金回忆到,房子是土木结构的瓦房,上下两层,土墙上贴的是报纸,脚下踩的是泥巴,也没有单独的厨房,但是比以前宽敞了不少,不用几家人挤在一起了。婚后几年,家里铺了水泥地板,装了天花板,住房条件更好了。

    “孩子慢慢长大到四五岁时,原本还算宽敞的瓦房也不够住了,只好在猪圈楼上加了一层,楼下养猪、楼上住人。”李仁金的妻子李会平说,一到夏天,蚊虫多得受不了,还不时有臭味。因为是猪圈楼,老鼠也特别多,有时候睡在床上老鼠都会从脸上爬过去。

    居者优其屋

    进入21世纪,村里开始出现砖房了。李仁金家也准备建一座砖房。2002年,在村里买了一块170多平方米的田,准备建造新房。两年后,两层楼的砖房落成,有单独的厨房、卧室、客厅,不用吃住都在一个屋里了。用围墙围了天井,围墙外是猪圈,真正实现了人畜分离,不用再住在猪圈楼上了。

    住进新房后,家里最好的家具是从老房子里搬来的黑白电视机。随后几年的时间里,家里添了沙发、冰箱、彩电等,建了独立卫生间,装了太阳能,居住条件越来越好了。再看看村里,不少家庭都建起了楼房,现代化家具、电器随处可见,昔日的土掌房淡出了人们的视野。“40多年前,能在村里盖瓦房的家庭算是有本事的家庭,现在盖砖房的人越来越多,有些家庭还在城里买了房子,有时候想起来像做梦一样。”李仁金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时间里,农村人从“忧其屋”到“有其屋”再到“优其屋”,住房条件在一步步提高,生活质量也在一天天改善,逐步实现了安居乐业。(记者 李生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