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风雨兼程合力书写出彩华章——双江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 风雨兼程合力书写出彩华章——双江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时间:2019-10-15 19:35:02  来源:  作者:

    原标题:风雨兼程合力书写出彩华章——双江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县城二.jpg

    欣欣向荣的双江县城

    双江有机乌龙茶庄园.jpg

    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

    这里是全国唯一由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共同自治的多民族自治县,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地和布朗族文化发祥地之一。

    这里,森林繁茂、水系发达、空气清新、茶香飘逸、文化共荣,有“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勐库大叶种茶的故乡”“中国多元民族文化之乡”之美誉。

    这是一块充满勃勃生机的土地,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汉族、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等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繁荣——这就是昂首奋进中的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

    70年来,全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社会事业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民族团结事业全面巩固,生态文明建设彰显成效,双江各族人民正昂首阔步奔小康。

    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双江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自治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法先进县”“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先进县”“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茶产业十强县”“全省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创建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省级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县城”。

    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民族团结之花绚丽绽放

    双江解放,开辟了双江民族历史的新篇章。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延续几千年的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广大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群众和全县各族群众一道共同迈进社会主义社会。

    70年来,双江历届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工作方针、政策,按照“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的原则,坚持办一切事业都本着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发展出发,扎实做好民族工作,使党的民族政策家喻户晓,民族间存在的隔阂、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全县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局面,民族团结之花在社会主义的春风细雨中绚丽绽放,绘就出一幅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美丽幸福新画卷。

    民族立法工作不断加强。依法修订并公布施行了《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和《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云南省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南勐河保护管理条例》等自治法规。自治县的民族立法工作不断加强,地方民族法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极大推动了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扎实开展,不仅使党在基层执政基础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强化,全县依法治县的水平明显提升。

    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70年来,双江始终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干部政策,主体民族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实行定向招考和笔试加分政策。全面实施“四个一批”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发达地区、高等院校挂职、学习,加快建设一支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为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效显著。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等有机结合,创新实施“六个共同”和“五个一百”教育管理模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扎实有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完成了第一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启动实施第二轮“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先后被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为“无毒县”“平安县”,2013年被授予“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普法先进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树立了一批民族团结进步的典型,各民族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蔚然成风。

    民族团结稳定谱写出华彩篇章。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为促进全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从结构单一到百业兴旺——三次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经70年的发展建设,双江逐步建立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的产业体系,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大大增强,农业、工业、服务业协同快速发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建国初期,双江农业生产基础单薄,“靠天吃饭”现象明显,粮食产量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和民族政策对农业的强力支持和农业科技的进步促使双江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截至2018年底,全县耕地面积达352885亩,是1949年的2.84倍,建成高标准农田地面积15.81万亩,田间机耕路65条150公里,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1949年双江共有粮食播种面积110290亩,总产量12636.528吨,到2018年全县播种面积达323062亩,粮食总产量达71765吨,比1949年播种面积增2.93倍,产量增5.68倍。渔业产业得到较大发展。建国前,双江人工养鱼仅限于佛寺附近,供观赏及土司留用,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大兴水利建设,为养鱼创造了条件,养殖成为水库管理的综合项目,到2018年全县渔业生产面积达59028亩,渔业总产量27535吨,实现渔业生产总产值34694万元,完成水产品商品交易量25133吨。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加快。到2018年全县农产品生产走上了标准化生产道路,

    “三品一标”认证达26个。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和“三权分置”制度的确立,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承包地开始有序流转。2018年,全县累计耕地流转面积54376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5.41%,农村土地流转有力地推动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引领和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生产,充分发挥了规模经营在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党的十八大后,国家着力扶持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讯速,家庭农场初显、农业龙头企业涌现,到2018年底,全县有农业龙头企业34户,其中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30个;家庭农场25个,全县所有行政村均有1个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入社率达95%以上,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了“公司+农户”“合作组织+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收入增加,2018年底全县农业产业化基地发展到150万亩,出现“互联网+农业”、休闲农业、电商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等新业态,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22449万元,比1959年有分配统计以来517.44万元增长430倍,农民人均所得10663元,比1959年65元增164倍,。

    工业体系逐步完善。工业经济从无到有,1985年自治县成立,双江工业总产值仅1123万元,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整体水平很低。70年来,双江坚持以绿色低碳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培育达规企业为载体,工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茯苓加工、红木家具加工、林化加工、人造板加工、茶叶仓储等企业入双江落地发展,逐步形成新型企业集群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招商引资从零起步到建设项目83个,协议资金3204012万元,累计到位资金2238111万元。能源项目有序推进,忙糯河、千信河电站投产发电、南勐河电站开工建设,忙糯风力发电项目工作加快推进。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工业经济逐年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江工业生产能力日益增强,并逐步向中高端迈进。201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89372万元。

    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

    自治县成立初期,双江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极其薄弱,生产和生活均受到很大影响。经过多年的努力,双江投资带动能力逐渐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明显。1985年仅为676万元,到201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9369万元,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与提升,使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基础建设日臻完善。70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全县贫困群众聚集区交通、水利、电力、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双江交通起步于50年代。1955年海孟公路(现国道214线)建成通车后,结束了双江无公路的历史,1998年3月,实现全县村村通公路。在“十五”、“十一五”期间已实现市到县公路及县际公路油路化、县到乡公路弹石化以及县到乡公路通畅、乡到行政村通达“两通”工程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了市到县二级路和县到乡、乡到行政村通畅工程,实现了市到县公路等级化、县到乡公路通畅化,乡到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70%以上的目标。其中,建成二级公路75.04公里,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42条503.9公里,完成勐库城子桥和双江县纸厂桥两个索改桥建设项目;省道小沧线二级路项目、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乡道改造工程勐勐镇至湾河水库岔口公路、林勐线竹笆桥至勐库段工程、建制村通畅工程9条56.5公里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共计完成投资18.63亿元。目前,双江已建成了“一环、一纵、四连接”的公路网络,一环:即勐勐-邦丙-大文-忙糯-勐勐环线,勐黄线和勐忙线环绕邦丙、大文、忙糯和勐勐;一纵:即临双二级公路由北向南穿过双江县城;四连接:即忙圈公路向东连接国道323线,赛罕路向南连接澜沧县境内国道214线,双耿线向西连接耿马县四排山乡,林勐线公路向北连接临翔区南美乡。

    从条件滞后到优化提升——各项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70年来,双江大力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各项民生事业实现了从条件滞后到优化提升的飞跃。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959年双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63.8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县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10753元、2682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85年提高74倍。收入的增加使城乡居民拥有的财富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8年末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88626万元,是1953年的242.8万元的1600倍。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消费结构也逐步改善。到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300元,增长84.5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753元,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8.52%,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6.29%,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电话、摩托车等消费品普及率不断提高,小汽车等高档消费品已进入寻常百姓家。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6.5亿元,教育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在全市率先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率先启动高中免学费教育和14年免费教育,第一批被评估认定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达86.1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毛入学率达102.89%,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得到全面巩固,高中教育稳步提升,2018年高考再创佳绩,总上线609人,一本上线32人、二本上线258人,总上线率达100%,职业教育稳步发展,在读学生869人,2018年毕业生就业率达100%。随着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师资素质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生入学就学保障机制的不断健全,尊师重教的氛围日益浓厚,少数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由“十一五”末的6.2年提高到目前的8.1年,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健康双江建设稳步推进,县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明显,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1亿元,率先在全市完成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健康扶贫30条措施全面贯彻落实,100%的乡(镇)卫生院和85%的村卫生室均能开展中医药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8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53%,少数民族聚集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市场监管执法不断加强,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市场秩序综合整治持续推进。在全市率先开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六+N”示范创建工作,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着力落实“三个责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连续14年保持重特大事故“零记录”。“两站两员”农村道路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法治双江”建设全面推进。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连续16年保持了无毒县荣誉,连续9年保持了命案全破。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改善,全县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排名跃居全省15位,被命名为第四届云南省“文明城市”,金融、保险、统计、侨务、县志、人防、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从破旧萧条到欣欣向荣——城乡面貌华丽转身

    建国初期,破旧萧条是双江当时城乡面貌的真实写照,70年来,双江稳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加大投入,全力激发群众自身动力,全面加强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了城乡面貌华丽转身。

    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全县城镇人口从1953年的3.879万人增加到2018年末的7.2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较大提高。县城区面积增加到如今的建成区面积7.09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39.4%。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稳步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一增“和农村”七改三清“行动,抓实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综合管廊改造、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和”美丽县城“建设,完成增花增绿增果30万株。扎实抓好特色小城镇建设,勐库特色小城镇规划通过国家级评审,勐库冰岛茶特色小镇建设稳步实施,邦丙乡布朗族小镇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大文乡扶持布朗族发展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大力实施“厕所革命”,新建和改造公厕416座,建成垃圾池380个、自燃式垃圾热处理项目6个、污水处理设施14个。扎实抓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建成美丽宜居乡村42个,完成旧村改造97个、洁净村庄120个、洁净庭院1500户,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70年来,双江扎实抓好封山育林工程,从严管控自然保护区、水源林保护区等重点林区,加大古树名木和珍稀物种保护力度,使双江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更加宜居。

    城乡劲吹文明风。70年峥嵘岁月,双江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深入开展了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村组)创建、“学雷锋·树先锋”感动临沧年度人物评选“孝老爱亲”系列活动。特别是近年来,双江持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创建,成功创建了“省级文明城市”,完成11个省级文明村、文明单位和26个市级文明村、文明单位届满复查,新申报3个省级文明单位和文明校园、33个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校园,创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6个,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5条、广场1个、村寨文化氛围营造16个村。成功举办临沧市两届精神文明建设暨第十五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文明和谐创建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

    70年来,在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创业,攻坚克难,擘画了具有双江特点、体现双江作为、创造双江精彩的壮丽篇章。全县面貌日新月异,经济活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然而成绩只能属于过去,拼搏才能赢得未来。风雨兼程70载,砥砺奋进再出发,如今,双江17万人民正乘着党的十九大强劲东风,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下,勠力同心,奋斗不息,奋力谱写大美双江绿色崛起新篇章!(双江县委宣传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