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利用红色资源 发扬红色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楚雄州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走廊”建设
  • 利用红色资源 发扬红色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楚雄州大力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走廊”建设

    时间:2019-10-15 19:35:52  来源:  作者:

    聆听红色为故事 云南日报供图

    “赵祚传被捕入狱后,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在狱中写道:镣锁琅铛进县城,狱里无处不冤声。茹尽人间无限苦,但期革命早日成……”在首批被州委命名为“楚雄州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赵祚传烈士陵园内,工作人员正向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干部群众讲述红色故事《浩气长存忆祚传》。

    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云南日报供图

    建好一批教育阵地

    近年来,楚雄州通过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把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建设成为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课堂,建设成为广大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为践行初心和使命贡献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楚雄州加快“红色文化教育走廊”建设,抓实党史党性教育基地亮牌工程、红色教育基地创建工程、党员教育版块创新工程、党史教学模式提升工程和机关“党建微走廊”覆盖五大工程,围绕“以党校为主体、向党史党性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延伸”的“一校多基地”红色文化教育体系,着力建设遗址遗迹设施较为完好、配套服务体系较为齐全、教学内容较为丰富、教学功能较为完善的红色教育基地。在第一批州委命名的17个“楚雄州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基础上,按照“6+X”建设标准继续建设第二批17个党史党性教育基地,为开展党史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场所。

    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云南日报供图

    红色教育基地 云南日报供图

    管好用活红色课堂

    从蜿蜒流淌的金沙江到连绵起伏的哀牢山,一个个红色教育基地连点成线,串成一条环形的红色文化教育走廊,广大党员干部从一个个红色课堂里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每个红色教育基地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配备管理人员,配强、配精教师(讲解员)。同时,健全日常管理制度,将制度上墙,将管理队伍、服务事项和教师(讲解员)公开,做到管理规范、教学规范。位于楚雄市三街镇的三街烈士陵园是楚雄市安葬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安葬着建国初期在征粮工作和剿匪战斗中牺牲的陈海、王金英、倪茂等20位烈士。每场教育活动,都有工作人员为干部职工讲红色故事。听完革命烈士的事迹后,一名乡镇干部说:“我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至死不渝的革命信仰,我们要坚定信仰,沿着前辈的步伐,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教育基地 云南日报供图

    红色教育基地 云南日报供图

    红色文化浸润心灵

    将党史党性教育嵌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党校教学和基层党课,开发《中共楚雄地方历史干部读本》《中共楚雄历史常识读本》,挖掘一批“彝州红色故事”,制作党史党性教育基地导视图……楚雄州倾力打造“彝州红色文化教育走廊”,引导党员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激发爱国主义热情。通过抓实“互联网+党建”全覆盖工作,运用好党员信息化教育平台,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积极组织全州广大党员收看“云岭先锋”夜校专题宣讲节目,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姚安县栋川镇建成了集“宣誓、党纪、寻根、榜样、阅览、研讨、宣传”等党员教育培训功能区为一体的“初心学堂”。结合政治文化加强年的要求,楚雄州各级党组织在原有走廊文化建设基础上,把红色文化植入“党建微走廊”建设,在“红色文化上墙”的同时促进“红色历史入心”,使干部职工能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和洗礼,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不断从革命精神的源头汲取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奋发有为的动力,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彝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

    云南网记者吕瑾通讯员李忠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