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 云南新闻 > “征”得民心 “拆”出和谐——来自南部高速公路建设的特别报道
  • “征”得民心 “拆”出和谐——来自南部高速公路建设的特别报道

    时间:2019-10-15 19:37:45  来源:  作者:

    原标题:“征”得民心“拆”出和谐——来自南部高速公路建设的特别报道

    进村入户听民声

    9月的元阳,时雨时晴。红河州元蔓、元绿、蔓金高速公路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杨平和项目公司征迁协调办一行刚到上新城乡小土龙村村口,就听到乡亲们亲切地向他们打招呼。此次不是为了征迁工作而来,知道村中建立了“爱心超市”,他们前来看望乡亲们,并自掏腰包向超市捐赠了生活物资。

    看着这和谐的一幕,谁又能想到,两年前,当杨平和他带领的征迁团队来到这里时,不仅没有人向他们打招呼,反而怒目相对。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随着采访的深入,那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厚重。

    勠力同心迎难而上

    众所周知,征地拆迁工作被称为公路建设的第一难,对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时间就是无声的催战号角。征地拆迁工作的快慢,直接影响着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从2016年起,元蔓、元绿、蔓金高速公路项目陆续动工,项目总投资430亿元,总里程约270公里,光是主线征地面积就达数万亩,加上地形复杂,施工便道等征地工作量大得惊人,涉及征地拆迁工作的村组更是多达上百个。

    征地量之大、涉及面之广,情况之复杂、任务之艰巨,对杨平和征迁协调办的同事们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征迁会使百姓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并丧失依附土地的相关权益,意味着“农民下岗”。不仅如此,征迁范围内大多是少数民族,祖辈们扎根在这块土地,耕种生息,他们对脚下的这块土地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要离开熟悉的地方迁去一个陌生的环境,村民心中自然万般不愿意。

    杨平擦了擦头上的汗对记者说:“从接受任务时就知道,这项工作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刚开始的时候,每到一个地方,只要杨平他们一进村,老百姓都会产生抵触情绪,部分村民甚至放出了狠话:“谁动我的房子我就跟谁拼命!”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征迁未动舆论先行。

    项目公司征迁办围绕“公路建设为人民”主题,大力宣传高速公路对个人、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明白高速公路建设不仅是造福当代的民生工程,更是惠及子孙万代的千秋伟业,为此,征迁团队磨破嘴皮跑断腿,已然记不清往返了多少次。“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成为当时他们工作的最好写照。

    以心换心和谐征迁

    把冰冷的征地拆迁变成有情的帮扶安置,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善始善终地做好安置等拆迁后续服务,才能真正“征”得民心、“拆”出和谐,这是项目公司在3条高速公路征地拆迁中坚持民生为先的突出体现。

    工程启动初期,征用了上新城乡小土龙村委会部分农户维持生计的土地,了解到其中一户遇到了困难,杨平二话不说,带领征迁工作人员来到该农户家里。经仔细询问后得知,女主人名叫李正英,是村里少有的女性共产党员。她说:“以前家里的收入,主要是靠老伴在外帮人做木工、砌石头、盖房子维持。现在老伴因病长期卧床,家里收入少得多了。今年又因修建高速公路,征用了仅有的香蕉地,往后日子是难了点,但我想得通,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不走在前面哪个走在前面?以后家里的生活费和孙子上幼儿园的学费,只能依靠儿子和儿媳在外多打点工攒点钱来维持了。”在场的几个人都被这位老党员的话感动了。今年春节前,李正英打电话来说道:“儿子、儿媳在高速公路工地上做活计的钱,经过你们协调后全部都拿着了,我们一家可以好好地过年了。”

    项目公司征迁办主任李震宇说,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因为修路,沿线村寨的水沟、水渠受到了损坏,他们会组织项目公司相关部门到现场进行确认,对全线因高速公路建设损毁的水沟、水渠,能保通必须保通,不能保通的按照补偿标准,第一时间赔付给老百姓。

    项目公司征迁团队常年顶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与乡亲们解疑惑、拉家常,村民们看到了他们的真诚和努力,和项目公司“死磕到底”的念头终于慢慢动摇了,百姓们的基本诉求解决了,心结也就慢慢解开了,并和他们成了朋友。

    从对抗到配合、从怀疑到信任,从被村民“赶出来”到被村民“请进去”,杨平说,这个转变过程来之不易。

    顺利拆除房屋50余栋、搬迁墓地500余冢;共征收土地2660余公顷,一个个不断攀升的数字正是对征地拆迁工作的最好褒奖。

    项目公司征迁团队与青山为伍、烈日作伴,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出了红河南部县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坦途,为3条高速公路建设递交了满意答卷。(记者杨会国通讯员王亚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